摘 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過自編字謎、結(jié)合文字起源、游戲等方法論述了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有效方法。從而讓學生在較熟悉地掌握所學的漢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快樂樂學漢字。
關(guān)鍵詞:識字;編字謎;游戲;古文字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課堂上識字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對識字失去了興趣。通過低年級有效識字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進一步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提高識字方法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質(zhì)量,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
一、自編字謎,“樂”中識字
一些較難的字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會比較難。如果光靠死記硬背,靠單純的結(jié)構(gòu)分析,很難讓學生真正地識記。學生對這樣枯燥無味地識字會有極大的厭煩心理,提不起識字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教師可以根據(jù)字型本身的特點自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謎底,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嘗試編字謎。其實,不管是猜字謎的過程,還是編字謎的過程,學生只要有參與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一個有效的識字過程。
比如,我教“叔”字,謎面編成“上小下大,又字陪他,論起輩分,準比你打”?!笆濉边@個字學生很容易將左邊部分的“丨”和“亅”合成一筆來書寫,利用編字謎的形式,不僅僅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而且避免了學生書寫錯誤。通過猜字謎燃起學生對識字的興奮點,因此,我趁機拋出“雷”字,問學生:誰能夠給“雷”編編字謎呢?當然,我們要適當?shù)亟o學生時間思考,不要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忽略了學生思考的時間。收到啟發(fā)的學生,就能夠編出字謎“雨水灌溉著田地”等。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fā)展。經(jīng)過不斷啟發(fā),我讓學生們給剩下的字編編字謎,并讓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比如“扛著大米走”,謎底“迷”;“萬人一起走”,謎底“邁”;“西面都是水”,謎底“灑”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相對于單純分析字的結(jié)構(gòu),讓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識字方法來講,我認為在課堂是適時的利用編字謎、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效果會比傳統(tǒng)的識記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在編、猜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一個記憶的過程,而且在一個較為放松、快樂的課堂中學習的,教師教學更有效果,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
二、追溯字源,“趣”中識字
字源識字,就是通過追溯漢字的本源、分析漢字的結(jié)構(gòu),利用漢字的構(gòu)字理據(jù),識記漢字的方法。低年級的學生對圖片都較為敏感,圖片和文字同時出現(xiàn),學生會對圖片的記憶會更加深刻,而甲骨文、金文等仿佛都是一幅幅有故事的圖畫,適時地引用,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
比如:在一年級的《咕咚》這篇課文當中有這樣幾個生字:三個生字。在這三個字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利用甲骨文,追溯到字的原始階段。教師出示“羊”、“象”、“鹿”的甲骨文,讓學生去猜一猜這些都是什么字,并讓學生指導文字的來歷,這更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再如,我在教學《雷雨》這一課時,學生有這樣一個問題不得其解:“虹”字為什么是蟲字旁呢?在學生的潛意識當中,與“蟲”字有關(guān)的字大多都是昆蟲、動物。為了解釋清楚,并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生字的識記、探索,我這樣處理:出示“虹”的甲骨文,并讓學生說說像什么?并告知學生,古人以為“虹”是雨后出來飲啜水汽的神龍,古人稱龍為“長蟲”,因此“虹”字是蟲子旁。通過利用甲骨文的書寫方式,不僅僅解釋了學生對“虹”字的疑惑,而且學生對這個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古漢字的書寫方式很有吸引力,它就像是一幅畫,每幅畫就像是一個故事,對于學生來講,他們會更有學習的欲望。他們更愿意去聽這個字的來源故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可適時引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中學習生字。
三、巧用游戲,“玩”中識字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做游戲是他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識記生字,而且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一舉兩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的“讀讀認認”時,有這樣幾組字:蘿、茄、菇;燉、燒、烤;扒、扛、撿;跺、踢、跳。這幾組詞語分別是食物、烹飪方式、與手有關(guān)的動作、與腳有關(guān)的動作。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把學生分成四組,第一組對應食物,第二組對應烹飪方式,第三組對應與手有關(guān)的動作,第四組對應與腳有關(guān)動作,如果老師喊“手”,對應的那組學生就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并讀出生字。還安排學生演一演,如:在學習“雞、鴨、鵝”時,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演一演,讓學生盡量地把這些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動作、叫聲給演出來。這樣既幫助了學生識字,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小動物形象特征、生活習慣的了解,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
游戲識字的方法在教學中會有很好的效果。捉住了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樂當中識字,使課堂成為學生的一個識字的樂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使識字不再那樣枯燥無味。
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識字教學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覷??菰餆o味的識字教學往往不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也不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更深刻地記憶生字。所以,在識字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充分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有趣的識字方法,可以是編寫字謎、追溯漢字起源、利用游戲等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識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輝.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1.
[2]陳樹民.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chuàng)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蔡昳馨(1991.12.03—),性別:女;籍貫:福建廈門;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單位: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