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南昌江的浴泊石神

2017-06-21 16:49董立功
尋根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靈山胳膊

董立功

在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有一種石神信仰,即民眾對體形巨大的山體巖石的崇拜。如羌族有白石崇拜,仡佬族有巨石崇拜,壯族有逢年過節(jié)向石神燒香致祭的習(xí)俗,白族民間則流傳有“白巖天子”的神話。石神信仰源于山體崇拜,正如烏丙安先生所指出:“首先是人們敬奉那些奇異的巨大的山巖之石。以后隨著人們利用和制造石器,或從石塊中取火、取金屬,對石的崇拜逐漸加深,以至于把巨大的巖石雕制成神佛偶像加以膜拜,形成了對于石神、石像崇拜的演化。”

石神信仰并不局限于內(nèi)陸。在我國東南沿海,漁民除了信奉媽祖、龍王等人格神,也信奉石神。學(xué)者王榮國對此現(xiàn)象有過分析:“石頭是自然生成之物,堅硬而耐久,海邊的巨石雖任狂風(fēng)海潮的沖擊而巍然屹立,所以先民們認(rèn)為石頭是有靈性的并對其懷有敬畏的心理,從而產(chǎn)生了石頭崇拜?!?/p>

海南島的漁民對石神的崇拜由來已久。在北宋樂史撰寫的《太平寰宇記》中,有一段關(guān)于昌化縣“浴泊石神”的記載,其文曰:

浴泊石神,在昌化縣西北二十里。石形如人帽,其首面南,側(cè)有橘柚甘香之果,或攜去,即黑霧暴風(fēng)駭人。池中有魚亦然。土人往往禱祈。

可見,至少在北宋時期,昌化縣的民眾就崇拜一位浴泊石神。文中的“昌化縣”即今天的海南省昌江縣。因與浙江的昌化縣同名,民國3年(1914年),海南島的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管轄。

到了南宋時期,王象之在撰寫《輿地紀(jì)勝》時也提到了這塊“浴泊石神”,其文曰:

浴泊石神,在昌化縣西北二十里。石形如人帽,其首面南,側(cè)有橘柚甘香,食之即可,攜去即黑霧暴風(fēng)駭人。池中有魚亦然。土人往往祈禱。

《太平寰宇記》和《輿地紀(jì)勝》中關(guān)于“浴泊石神”的記載大同小異。文中“石神”容易理解,即學(xué)者王榮國所歸納的“鎮(zhèn)海石神”?!霸〔础本烤篂楹我??不論是北宋的樂史,還是南宋的王象之,在其著述中均未給出解釋。

當(dāng)代學(xué)者白耀天曾寫有《歷史上嶺南諸神考源》一文,他在文中也提到了海南的這位“浴泊石神”,但同樣沒有給出其由來,僅稱“海峽南岸的海南島儋州也沒有伏波祠,只有‘浴泊石神。”

要搞清“浴泊”的來歷,必須從“形訛”和“音訛”兩個角度考慮。在雕版印刷普及之前,我國古代圖書的傳播主要靠傳抄。而圖書在傳抄過程中,極容易發(fā)生字形或字音的訛變,字形的訛變稱為“形訛”,字音的訛變稱為“音訛”。形訛與音訛現(xiàn)象在地方志中不勝枚舉。如福建長樂的“柏姬廟”,供奉的本是元行省郎中柏帖穆爾之女,本為“柏姬”,后來競訛為“白雞小姐”。又如福建莆田的“侯嶼”,本來是因為嶼上建有祀奉唐觀察使柳冕的“柳侯廟”而得名,后來竟訛為“猴嶼”,均與其原意相去甚遠(yuǎn)。

筆者認(rèn)為,《太平寰宇記》和《輿地紀(jì)勝》中的“浴泊”其實是“落泊”的形訛。而“落泊”其實是“胳膊”的形訛加音訛。北宋大文豪蘇軾曾作有《峻靈王廟碑》,里面就提到了昌化縣的這位石神。其文曰:

自徐聞渡海,歷瓊至儋,又西至昌化縣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境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里人謂之山胳膊。而偽漢之世,封其山神為鎮(zhèn)海廣德王……皇宋元豐五年七月,詔封山神為峻靈王,用部使者、承議郎彭次云之請也。蘇軾在《峻靈王廟碑》中提到的“海上石峰”,也位于昌化縣西北二十里,與《太平寰宇記》和《輿地紀(jì)勝》中提到的“浴泊石神”方位完全一致,基本可以判定這座“海上石峰”就是所謂的“浴泊石神”?!霸 弊质恰案臁弊值男斡?,“泊”字則是“膊”字的音訛。從石峰被里人稱為“山胳膊”這一點(diǎn)來看,蘇軾文中的“里人”可能并不是海南的少數(shù)民族,而是當(dāng)?shù)氐臐h民,至少是已經(jīng)漢化的少數(shù)民族。

其實,除了蘇軾,宋代還有人使用“山胳膊”這一寫法,即宋人常棠。在他所編撰的紹定《澉水志》卷五中,有如下一段記載:

或謂古有姓黃人居山后,山以人而得名,故就稱為黃道山,神以山而得名,故就稱為黃道王。嘗觀東坡載儋耳山云,里人呼為山胳膊,偽稱其神為鎮(zhèn)海王。元豐五年七月,始詔封山之神為廣德靈王。初無姓名來歷。今里人俗呼為黃道大王,至寶慶始救封顯應(yīng)侯。

事實上,王象之《輿地紀(jì)勝》里既有關(guān)于“浴泊石神”的記載,也有對于“山胳膊”的描寫,可惜王象之沒有意識到這二者之間存在聯(lián)系。所以在談到“峻靈王廟”時,他只是簡單地寫道:

峻靈王廟,在儋州昌化縣之西北,有山,若冠帽者,里人謂之山落膊。

里人稱之為“山落膊”的峻靈山和“浴泊石神”都位于儋州昌化縣西北方向。雖然在《輿地紀(jì)勝》中,王象之并未注明峻靈王廟位于儋州昌化縣西北多少里,但方向都位于西北,可以肯定就是同一位神。王象之是浙江婺州金華人,對于海南史地并不熟悉,所以并沒能意識到“山落膊”就是“山胳膊”,情有可原。

到了明代,人們在編寫地方志時,已經(jīng)意識到“山落膊”就是“山胳膊”。在正德《瓊臺志》中,“山落膊”已變成“山胳膊”,據(jù)記載:

昌化縣,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境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里人謂之山胳膊。

清人劉文淇曾對《輿地紀(jì)勝》一書進(jìn)行過??保舱J(rèn)為“山落膊”應(yīng)為“山胳膊”。他在書中指出:“據(jù)《方輿紀(jì)要》,‘里當(dāng)作‘俚,‘落當(dāng)作‘胳。”可見顧祖禹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

但“山落膊”的錯誤用法并沒有馬上消失,《大明一統(tǒng)志·瓊州府》載:

峻靈山,在昌化縣北一十五里。上有落膊岡,有石若冠帽者,黎人呼為山落膊。

在萬歷《瓊州府志》中,也有關(guān)于“峻靈山”的記載,其文曰:

峻靈山,縣東十里,舊名落膊岡。為縣主山。漢封其山之神為鎮(zhèn)海廣德王,宋改封為峻靈王,故曰神山。上有石池、石峰、石船。

《一統(tǒng)志》所謂落膊石。凡旱潦災(zāi)患,往禱輒應(yīng)。

可惜的是,萬歷《瓊州府志》的編者仍沒有意識到,“落膊岡”中的“落膊”其實是“胳膊”的形訛。

到了康熙年間,人們在編撰《昌化縣志》時,可能發(fā)現(xiàn)存在“山落膊”和“山胳膊”兩種不同的記載。不知是什么原因,當(dāng)時的縣志編撰者最后采用了“山落膊”這一說法。于是,“山落膊”的寫法又出現(xiàn)并進(jìn)入了康熙《昌化縣志》和道光《瓊州府志》中。據(jù)康熙《昌化縣志》載:

西北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峻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

里人謂之山落膊。

而在乾隆《瓊州府志》中,不僅“落膊岡”變成了“落膊石”,而且增加了一個“番人艤舟求寶”的故事:

峻靈山,在城東北十里。舊名神山,高百余丈。上有石如帽,黎人呼為落膊石,為縣主山。五代時望氣者言山有寶,番人艤舟其下,鑿石求之,夜半大風(fēng)碎其舟。南漢封山神為鎮(zhèn)海廣德王。宋改封峻靈王,山下建峻靈祠。

而在道光《瓊州府志》中,“番人艤舟求寶”的故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捕魚化石”的故事:

峻靈山,在城西北十里,舊名神山,高百余丈。上有二石如人形。相傳有兄弟向海捕魚,化為石,號兄弟石。又有石若冠帽,乃=兄弟所遺,及石池、石船,乃其所游乘者。側(cè)有橘抽甘香,云不可攜去,攜去即黑霧暴風(fēng)駭人。池中有魚亦然。土人嘗于此祈禱,東坡有記。南漢封山神為鎮(zhèn)海廣德王,宋元豐五年封峻靈王,下建峻靈祠。《舊志》云,峻靈山上有落膊岡.

不論是“番人艤舟求寶”的故事,還是“兄弟捕魚化石”的傳說,都為峻靈山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峻靈山神也因此成為海南島漁夫舟子的航海保護(hù)神。民國時期,著名實業(yè)家盧作孚曾在海南旅游,在此地也見到了峻靈祠,他寫道:

峻靈祠,一在烏泥港口,一在縣城西北二里許,俗稱為“神山廟”。二者皆廟宇宏壯。航海船戶,過此必致祭,香火極盛。

綜上所述,《太平寰宇記》和《輿地紀(jì)勝》等史籍中的“浴泊石神”,事實上是古代昌化縣的“峻靈山神”?!熬`山”在南漢時被封為鎮(zhèn)海廣德王,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又被封為峻靈王。峻靈王本為山神,但由于靠近海岸,事實上又是鎮(zhèn)海之神。它是海南本土產(chǎn)生的海神之一,為一代又一代的海南漁夫舟子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庇護(hù)。

猜你喜歡
靈山胳膊
長個不停的胳膊(西瓜版)
靈山六七月, 紅了荔枝,香了大粽
荔枝紅了到靈山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一根豆角秧
靈山探梅
如魚得水
易感冒者多拍拍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