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用典故使《牡丹亭》的唱詞有著曲白相生,雅俗共賞的特點。本論文旨在對《牡丹亭》中的典故進行簡要分析。從典故的類型來看,有集唐詩,千字文,《詩經(jīng)》中的句子及故事類型的用典。其中故事類型的用典多引自唐朝,來源的書目多來自《世說新語》和《太平廣記》。故事類型中最常用到的是神話夢幻型的?!赌档ねぁ分械涔蕦τ趧≈腥宋镄蜗蟮乃茉?,語言的生動豐滿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論文旨在通過對于《牡丹亭》中典故的淺析來瞥見湯顯祖其人其文。
關(guān)鍵詞:典故;《牡丹亭》;湯顯祖
作者簡介:伏利平(1993-),女,漢族,四川大學(xué)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2
1、引言
《牡丹亭》問世后,“家戶傳誦,幾令西廂減價”,是湯顯祖“四夢”中最璀璨奪目的一夢。這不僅是麗娘小姐的傾情一夢,更是湯顯祖人生的至情一夢。從《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所收集的資料來看,《牡丹亭》的資料有209篇,共398頁,而其他三夢分述的資料總共也只有110篇,共157頁。由此可見《牡丹亭》的關(guān)注度之高,如果說《西廂》“幾于家置一編,人懷一篋”那《牡丹亭》的產(chǎn)生可令《西廂》減價,可以窺見《牡丹亭》不愧于經(jīng)典。而黃曼君先生認為:“經(jīng)典只有持續(xù)不斷地被解釋、接受和傳播,它內(nèi)在的潛力才得以開發(fā)……經(jīng)典的本體特征呈現(xiàn)于經(jīng)典文本與獨特闡釋的結(jié)合中。對經(jīng)典的獨特的讀解系統(tǒng)與闡釋空間,是它得以持續(xù)延傳、反復(fù)出現(xiàn)、變異衍生,真正成為經(jīng)典的必由之路。”學(xué)術(shù)界對《牡丹亭》是非常關(guān)注的,相關(guān)研究有近600篇。其中以情節(jié),主題,人物為著眼點的占絕大多數(shù),研究《牡丹亭》唱詞的并不多,韻文唱詞也只有幾十例,且大多研究集唐詩或從翻譯的角度看《牡丹亭》唱詞。研究《牡丹亭》中典故的也更多的只是分析英譯版本對典故所做的處理?!赌档ねぁ返某~有曲白相生,雅俗共賞的特點。其實典故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令人不解的是很少有人從用典的角度淺析《牡丹亭》的唱詞,本論文旨在立足原文的唱詞從用典的角度淺析《牡丹亭》。
2、已有研究中的用典分析
用典,即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guān)的思想和內(nèi)容。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詮釋用典,說“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奔词怯脕硪怨疟冉?,以古證今,借古抒懷,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于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用典的一般作用有使立論有根據(jù),委婉表意,減少詞語累贅,充實內(nèi)容,美化詞語。
《西廂記用典探析》一文中總結(jié)出《西廂記》中唱詞的特點,即重用典故,非淺則顯,典盡其妙等?!都t樓夢》中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寫出黛玉對于這兩部戲曲共鳴。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著從《牡丹亭》出發(fā)來探析其中用典妙處。李漁指出:“詩文之詞采,貴典雅而賤粗俗,宜蘊藉而忌分明。詞曲不然,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名言?!薄段鲙洝返挠玫湟苍S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典故是《牡丹亭》曲白相生,雅俗共賞語言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讓《牡丹亭》具備了讓世人黯然銷魂的力量。《牡丹亭》中的用典,充分展示了湯顯祖獨特的語言特色和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對其中典故進行分析。
3、化用詩句類和故事類
3.1化用詩句類
3.1.1集唐詩
在《牡丹亭》中,集唐詩共出現(xiàn)69首,計280句,分別集自129位詩家的270余首詩?!赌档ねぁ啡珓」?5出,其下場詩除第一出和第十六出非集唐外,其余53出下場詩均為集唐。今劇中有集唐詩16首,大多為各人物上場詩,以上69首集唐詩,除第55出全本下場詩為8句外,其余68首均為4句。這280句,出自129位詩家,其中選集最多的是杜甫,和人物杜寶的塑造有關(guān)。
3.1.2千字文
石道姑的出場及自我介紹運用了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即千字文。千字文本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一千個不重復(fù)漢字,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在中國是一本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蘊藏著濃郁而豐富的中國文化。
3.1.3引用《詩經(jīng)》
以《詩經(jīng)》舉例來說,有的是直接用于牽強附會之意,有的是借用諧音。文中共計15處。
3.2故事類用典
3.2.1典故出自書目
按照《牡丹亭》中引用次數(shù)的多少進行排序,典故出自的書目有《太平廣記》、《詩經(jīng)》、《世說新語》、《史記》、《后漢書》、《論語》、《莊子》、《禮記》、《孟子》、《韓非子》、《漢書》、《搜神記》等等。
3.2.1.1源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中主要記錄了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語談。下面例舉出《牡丹亭》中取自《世說新語》的例子。劇中有10例。此10例中,根據(jù)用典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描人,言情,寫景。
3.2.1.2源自《太平廣記》
《牡丹亭》中有很多《太平廣記》中的內(nèi)容。
“牡丹亭上三生路”便是文章總旨的直接表露,而這部戲曲以“牡丹亭”為名,說明戲劇本身將要敘述的也是一個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穿越生死的人間至情。
另,《禮記》引用目的在于說明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之下的立法,《孟子》《莊子》《老子》《論語》的典故引用特點不是特別鮮明,不具體論述。湯顯祖所引故事類別如此繁多,大抵時常讀書,耳濡目染,再加上作者讀書太多,功力深厚,故能自由運用,毫無晦澀執(zhí)拗之感,渾然一體,一氣呵成,讀之滿口馨香。
3.2.2從典故出處的年代來看
從先秦堯舜,秦漢三國,魏晉隋唐,乃至作者所處的明朝,都有所涉及。
秦朝的典故便有有關(guān)秦始皇的故事。第五十五出中,說道,傳說秦始皇有照膽鏡,能照見人腸胃五臟。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
從典故所來自的朝代來看,唐朝的典故最多。
從朝代角度來看,唐朝是所取典故最多的一個朝代,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唐代傳奇的故事很符合牡丹亭的情節(jié)。
這就不得不提及湯顯祖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從湯顯祖的名字可以看出,顯祖顯祖,意在榮耀祖先,光宗耀祖,所以湯顯祖五歲時便能做對子,閱讀的書目之多,穿越的朝代之廣也難以想象。所以,湯顯祖《牡丹亭》中所用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水到渠成,意蘊貼切,讀來上口且自然,由于湯顯祖官場上的不如意,便有了寄情于自娛從而娛人的創(chuàng)作。在他回家的當(dāng)年,正如他自己所說“忙處拋人閑處住”,“白日消磨腸斷句”完成了《牡丹亭還魂記》,他自己也評價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p>
4、從典故所用的類型來看,最常用到的是神話夢幻型的
4.1“驚夢”“尋夢”與夢魂意識
黃粱夢是盧生在邯鄲的旅館里,借道士呂翁的枕頭小睡所做之夢。夢幻中功名成就,官高極品。醒來后,旅店主人的黃粱飯還沒有炊熟。
有唐代傳奇故事,踏春陽,是指踏青。唐沈亞之《異夢錄》中,刑鳳晝寢,夢見美人授給他詩卷。第一篇《春陽曲》有云:“長安少女踏春陽,何處春陽不斷腸!”此典故出現(xiàn)在第一出中,引出整個故事,概要說明故事的所因是麗娘傷春感春。
《牡丹亭》是中國戲曲中以夢寫劇之最美麗的篇章。“一勾欄之上,幾色目之中,無不紆徐煥眩,頓挫徘徊,恍然如見千秋之人,發(fā)夢中之事”。
4.2“拾畫”“叫畫”與畫中人傳說
《寫真》一出中,提到“做真真無人喚叫”這個句子總讓人想到“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出自唐人傳奇,“真真”是畫中美人的名字。這是一個畫中美人走出畫卷的故事。唐進士趙顏于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婦人走出畫卷,后添一孩子,回到畫中。
第三十出出現(xiàn)的“畫屏人踏歌”也是一個畫卷中走出真人又回到畫中的故事。有一士人醉臥醒來,看見畫屏上的婦人,都來到他的床前歌舞,他一聲驚叫,婦人就回到畫屏上去了。
畫中人類型在其他作品中也曾出現(xiàn)過,在表現(xiàn)愛情的神秘感,神圣性以及超現(xiàn)實力量方面,起到了相當(dāng)?shù)淖饔谩?/p>
4.3“回生定配”與起死回生的傳說
《旅寄》中尾生抱柱是說和愛人相約橋下,書生因漲水不肯離開,竟被淹死的故事。
唐人傳奇中的倩女返魂在第三十六出出現(xiàn),倩女和愛人王宙離別后,相思成病,她的靈魂卻像活人一樣,在路上趕上王宙,和他同居。后來兩人回到倩女家里,她的靈魂又和真人合而為一。
這類故事是作者題詞中所說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4.4邂逅仙女,極致浪漫
劇中提到的女仙名就有麻姑,飛瓊,梁清,杜蘭香,嫦娥,觀音,竊娘,真妃,織女,董雙成等。
4.5奇人異寶,大放異彩
《牡丹亭》中出現(xiàn)了很多奇人異寶,為整個戲劇增添了魔幻神秘的色彩,其中奇人的典型有“彭殤真一壑”。富裕的廣利神王,唐天寶十載封南海神為廣利王,廣利王富有奇珍異寶。筆記小說中死后做了遮須國王的曹植。飲千瓶酒,醉千日的劉玄石。
珍寶類的有西昆寶玉,煮海金丹,貓眼,祖母綠,溫涼玉盞,冰盤,夜明珠等等。
5、《牡丹亭》典盡其妙
5.1《牡丹亭》重用典,但所用典故貼切自然,符合并更加凸顯人物的性格和語言風(fēng)格,如提到柳夢梅刻苦讀書就分別用了鑿壁懸梁,囊螢映雪,刺股,趁月光等。形容杜麗娘有才就用了蔡文姬,衛(wèi)夫人,班昭,薛濤,謝道韞等。
由此看出,《牡丹亭》中用典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借用不同的典故中的人物來對此劇本身的人物進行指代。
6、用典看似略顯晦澀其實雅俗并存
其用典涉及到禪語,醫(yī)學(xué)術(shù)語,方言等各方面,都足以見出湯顯祖的功力。正如他所說“雖是增減一二字以便俗唱,卻與我原作的意趣大不相同了”。正是有了湯翁這種“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的執(zhí)著與堅持,才有了《牡丹亭》獨有的曲白相生,雅俗共賞的特點。
7、結(jié)語
以上文字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例舉并簡單的分析了《牡丹亭》中的用典情況,從典故出自的書目及大概朝代,從典故的主要類型及典故對主要人物的復(fù)合指代即對人物語言風(fēng)格的影響等角度進行淺析。湯顯祖一生得意,唯在牡丹,希望通過這簡單的分析能有些許輕微的力量去穿越歷史,瞥見其人其文。也能依稀地理解到湯翁何以在填詞至“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句時,臥庭中薪上,掩袂痛哭。其精神境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參考文獻:
[1]黃曼君.《中國現(xiàn)代文化經(jīng)典的誕生與延傳》[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14第3期.
[2]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朔方 著《湯顯祖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7
[4]徐朔方 著《湯顯祖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6重印
[5]葉長海主編《牡丹亭》:案頭與場上[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9
[6]吳鳳雛,關(guān)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詩[J].東華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第30卷,第2期,2011年6月.
[7][清]李漁著,沈勇譯注《閑情偶寄》[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8.
[8][明]湯顯祖 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9月第24次印刷.
[9][清]李漁著,沈勇譯注《閑情偶寄》[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8.
[10](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