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軍
廣州市花都區(qū)赤坭鎮(zhèn)蓮塘小學 廣東廣州
習近平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說,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的體現(xiàn)。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就是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yè)在教育活動中所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修養(yǎng)。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于教師。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則是教育之魂。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很難找出比教師更受敬重的職業(yè)。只要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引導學生,只有真的愛學生才能當之無愧地說愛教育事業(yè)。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經(jīng)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笨鬃诱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現(xiàn)在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只有以高尚的師德實施教育行為,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良品德的學生。
一、誨人不倦,愛心德育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愛心教育就好像慈母對孩子的關愛,正因慈母始終懷著對孩子的愛心,才會無私地,沒有半點功利性地教導孩子,想方設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孩子也因感受到慈母的關愛而樂意接受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現(xiàn)在的教育就因為不少老師對學生缺乏那種慈母般的愛心,很多的教育行為都不是真正讓學生健康成長的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有些老師因為對學生缺乏的愛心,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特別是對調(diào)皮學生,當發(fā)現(xiàn)學生做錯事或成績差,動不動就采取訓斥、諷刺、體罰的方法,或是一味向家長告狀,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對抗情緒,使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愈演愈烈。以上這些都是因為老師對學生缺乏愛心而做出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行為。
如果老師能時刻懷著對學生關愛的心,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端正教學行為,既育智,又育人。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尤其對學困生、調(diào)皮學生多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少批評多鼓勵,只要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喜歡他,重視他,學生更“硬”的心也會“軟”下來,這是對學生情感德育的結果。所以,能讓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也應當是有愛心的教育,教師應時刻懷著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想方設法,誨人不倦。老師平時如果能用愛心營造出一種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關愛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往往就會從老師關切的語言、親和的目光、誨人不倦的耐心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樂意接受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德育。
二、尊重學生,人本德育
尊重學生最根本的是要以人為本,平等對待每個學生?,F(xiàn)實中,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應該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只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評價要求每個學生。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這種差異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適合不同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而不是只選擇某一類學生實施教育行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分層施教,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取得發(fā)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歧視學生的現(xiàn)象,也才能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各類有用人才。所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以人為本,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當遇到學生“頂?!薄霸杰墶睍r,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評的勇氣和精神,也許學生的“頂牛”“越軌”正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的萌發(fā),作為教師要小心呵護,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成長。
尊重學生最重要的是實施教育活動要以人為本,新課程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最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們放下你的架子,彎下你的腰,學生就會向你微笑,這樣的德育才有實效。
三、以身作則,榜樣德育
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jiān)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這樣嚴格的監(jiān)督……他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個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他的學生……”。所以,要教育好學生,老師不能光通過單純的口頭說教,應該要時時、處處表里如一、言行統(tǒng)一的美好品德,慢慢地在學生身上產(chǎn)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在各個方面成為學生的良好榜樣。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有不少的老師只會說學生這樣那樣的不遵守紀律,自己卻沒有注意要求到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好了嗎。
我們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身作則”在教育學生中德育示范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能否做到以身作則,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而且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愛戴。反之,如果教師只是說得好聽,而在行動上卻是另外一種樣子,學生就會不聽教師的話,有的學生還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言談舉止,為人處世,衣著穿戴……都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榜樣。
四、提高素質(zhì),優(yōu)化德育
科學在進步,社會在進步,現(xiàn)在要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光是有對學生的愛心和對工作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專業(yè)素質(zhì),才是學生信服的導師,而只有學生信服的導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沒有淵博的知識就不能做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F(xiàn)在的學生信息來源渠道眾多,知識面寬,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問。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多方面知識,想方設法把學生的眼光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所以,老師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多讀書、看報,不斷獲得新知識,擴充新知識。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教師要善于運用新課標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性地講課。教育這樣的孩子,特別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把我們的思想強加于他們,簡單生硬的說教式灌輸只會適得其反,以互動交流式的談話學生才易于接受。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更加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多學習現(xiàn)代教育新觀念,讓德育更有成效。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德育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要我們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