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慶邦
推磨
文劉慶邦
在我的記憶里,我伸手剛能夠得著磨系子,娘就要求我和大姐、二姐一塊兒推磨。推磨伴隨著我成長,也可以說我是推磨推大的。
一
小時候我不愛干活兒,幾乎是一個懶人。居家過日子,家里的這活兒那活兒總是很多,老也干不完。不管干什么活兒,都要付出勞動,我覺得都不好玩。拾麥穗我怕曬,揀羊糞蛋兒我嫌臟,從井里打水我嫌水罐子太沉,漫地里刨紅薯我沒有耐心??晌夷锢鲜钦f,一只雞帶倆爪兒,一只蛤蟆四兩力。娘的意思是說,小孩子也有兩只手,比雞爪子強多了;小孩子只要端得動飯碗,就比一只蛤蟆的力氣大。在這樣的觀點支配下,一遇到合適的小活兒,娘就會拉上我,動用一下我的“倆爪兒”,發(fā)揮一下我的“四兩力”。
秋天,生產(chǎn)隊給各家各戶分紅薯。鮮紅薯不易保存,把一塊塊紅薯削開,削成一片片紅薯片子,攤在地里曬干,才便于保存,并成為一年的口糧。削紅薯片子是技術(shù)活兒,由娘和大姐操作。娘分派給我和二姐、妹妹的任務(wù),是把濕紅薯片子運到剛耩上小麥的麥子地里,一片一片攤開。隊里分給我們的紅薯是一大堆,一削成紅薯片子呢,數(shù)量數(shù)倍增加,體積迅速增大,好像從一大堆變成了三大堆。這么多紅薯片子,啥時候才能攤完呢,我一見就有些發(fā)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難情緒,手上一邊快速削著紅薯片子,一邊督促我:快,快,手腳放麻利點兒!我雖然不愛干活兒,卻很愛面子,不愿讓娘當著別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籃子把紅薯片子裝滿,抵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麥子地里運。天漸漸黑下來了,月亮已經(jīng)升起,照得地上的紅薯片子白花花的。當時我一點兒都不覺得美,更沒有感到什么詩意,只想趕快把活兒干完,好回家吃飯。
要把紅薯片子曬干,并不是那么容易,全看天意。若趕上好天好地好太陽,紅薯片子兩三天就曬干了,干得瓦棱著,一咬格崩響。若遇上陰天下雨,那就糟了,紅薯片子一見雨水,很快就會起黏,發(fā)面,爛掉。記得不只一次兩次,半夜里我們睡得正死,娘會突然把我們喊醒,召集她的蝦兵蝦將,去地里拾紅薯片子。娘說,天陰得重了,她已經(jīng)聞到了雨氣,得趕快把曬得半干的紅薯片子拾回來。不然的話,紅薯片子就白瞎了,一冬一春就沒啥可吃。真倒霉,連個囫圇覺都不讓人睡。我真不明白,娘怎么知道天陰重了呢,難道娘整夜都不睡覺嗎!深更半夜里,小孩子還得扒開眼皮,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里去干活兒,那種難受勁兒可想而知。按我的想法,寧可餓肚子,也不想下地拾紅薯片子。可是不行啊,爹去世了,娘成了我們家的絕對權(quán)威,我們兄弟姐妹都得服從娘的意志,在黑暗里深一腳淺一腳往野地里摸。
二
比起曬紅薯片子和拾紅薯片子,最讓我難忘的活兒是推磨。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何為推磨,為何推磨,我須先把推磨這個活兒簡單介紹一下。從地里收獲的糧食,如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等,叫原糧。把原糧煮一煮,或炒一炒,就可以用來充饑。但作為靈長類動物的人類,不甘心老是吃粗糙的原糧,還想變變花樣兒,吃一些諸如饅頭、面條、烙餅、餃子等細致的食品。而要把原糧變成這些更好吃的食品,必須先把原糧加工成面粉。原糧顆顆粒粒,每一粒都很結(jié)實,那時又沒有打面機的鐵齒鋼牙,怎么才能把原糧變成面粉呢?沒有別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石磨研磨糧食。我們那里是平原,沒有山石,不產(chǎn)石磨。所用的石磨都是從外地的山區(qū)買來的。圓形的石磨呈暗紅色,是用大塊的火成巖雕制而成。石磨分兩扇,下扇起軸,上扇開孔,把軸置于孔中,推動上扇以軸為圓心轉(zhuǎn)起來,夾在兩扇石磨間的糧食就可以被磨碎。推動石磨轉(zhuǎn)動的動力來自哪里呢?一是驢子,二是人力。驢子屬于公家,是生產(chǎn)隊里的寶貝,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能使用的只能是人力,也就是各家各戶自家人的力量。磨的上扇兩側(cè),各斜著鑿有一個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繩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進磨系子里,短的一頭別在上扇的磨扇上,長的一頭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桿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轉(zhuǎn)動起來。
在我的記憶里,我伸手剛能夠得著磨系子,娘就要求我和大姐、二姐一塊兒推磨。推磨伴隨著我成長,也可以說我是推磨推大的。剛參與推磨時,我自己還抱不動一根磨棍,娘讓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舉著雙手,舉得像投降一樣,低著頭往前推。人的力量藏在身上看不見,只有干活兒的時候才能顯現(xiàn)出來??梢驗槲液湍锿频氖峭桓ス?,我不知道能不能幫娘增加一點兒力量。娘一個勁兒鼓勵我,說好,好,不錯,男孩子就是勁兒大。得到娘的鼓勵,我推得更賣力,似乎連吃奶的力氣也使了出來。一開始我覺得推磨像是一種游戲,挺好玩的。好多游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讓不動的東西動起來,不轉(zhuǎn)的東西轉(zhuǎn)起來。推磨不就是這樣嘛!可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戲,推磨的過程過于沉重、單調(diào)和乏味。只推了一會兒,我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娘讓我站住,回來!我沒有聽娘的話,只管跑到院子外邊去了。
等我長得能夠單獨抱得動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給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給我一根繩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推磨說不上前進,也說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盤是圓形的,磨道也是圓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著磨道轉(zhuǎn)圈,轉(zhuǎn)一圈又一圈,轉(zhuǎn)一圈又一圈,循環(huán)往復沒有盡頭。我們家的石磨放置在灶屋里,一邊是黑暗的墻夾角,一邊是鍋灶和水缸。從黑暗的夾角里轉(zhuǎn)出來,滿心希望能看到點兒什么,可看到的只是同樣發(fā)黑的鍋灶和水缸,別的什么好玩的東西都看不到。在磨道外側(cè)看不到什么風景,難免扭臉往磨頂上看一眼,不看還好,一看更讓人發(fā)愁。磨頂上堆的糧食總是很多,磨縫里磨出來的面粉總是很少,照這樣磨下去,磨頂上的糧食什么時候才能下完??!就這樣,娘還嫌糧食下得太快,面磨得不夠細,事先在下糧食的磨眼里插了一根用高粱稈子做成的磨籌,以降低糧食下行的速度。等磨頂上的原糧好不容易全部變成堆積在木制磨盤一圈的面粉,這次推磨是不是就此結(jié)束了呢?不,面粉還要收進絲底細籮里,搭在由兩根光滑木條做成的籮床子上來回羅。羅面也是技術(shù)活兒,通常由娘和大姐執(zhí)行。通過來回篩羅,已經(jīng)合格的面粉落在籮床子下面的大笸籮里,而留在籮底未獲通過的部分還要倒回磨頂,再推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什么叫折磨,這是真正的折磨啊!
驢子拉磨時,嘴上須戴上籠嘴子,眼上須蒙上驢罩眼
比起娘和大姐、二姐,我推磨的次數(shù)、時間少多了。以上學為借口,我不知逃避了多少次推磨。盡管推磨不是很多,我對推磨已經(jīng)深有體會。我的體會是,推磨不僅要付出體力,更要付出耐力。人類通過繩子和鞭子馴化了牲口,使牲口克服了野性,有了耐性。人本來可以利用牲口的耐性,代替人類的勞動,并為人類服務(wù)??稍谌嗣窆鐣r期,因人多牲口少,人只得把自己變成牲口,從事和牲口一樣的勞動。大食堂時期還好些,那時還用驢子拉磨。當時我娘在生產(chǎn)隊里專事為食堂磨面,我多次在磨坊里看見過驢子拉磨的情景。驢子拉磨時,嘴上須戴上籠嘴子,眼上須蒙上驢罩眼。戴籠嘴子的目的,是防止它偷吃面。戴上罩眼呢,是為了蒙蔽它,不讓它看見磨頂上還有多少糧食。我注意到,驢子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拉磨拉到一定時候,它就站下不走了,不管娘怎樣喝斥它,怎樣用巴掌抽它的屁股,它對抗似的,就是不動。娘這時還有辦法,娘的辦法是欺騙驢子,拿起掃糧食用的小掃把在磨頂?shù)目盏胤綊?,故意發(fā)出刷啦刷啦的聲響。每當糧食快磨完時,娘都會用掃把掃磨頂,驢子大概記住了這種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響,條件反射似的知道活兒快干完了,就會加快拉磨的速度。果然,驢子一聽見娘在掃磨頂,便重新啟動,繼續(xù)拉起磨來。而人推磨時,不能蒙上眼睛,那樣會發(fā)暈。既然大睜著眼睛推磨,磨頂上有多少糧食,都看得清清楚楚。還有,人的腦子是清醒的,不可能用騙驢子的辦法騙人。人所有的苦處都在于人的腦子太過發(fā)達,過于聰明。那么聰明的人怎么辦呢?只有采取笨辦法,那就是耐心,使用比驢子還有耐心的耐心,以戰(zhàn)勝驢子,也戰(zhàn)勝自己。
每個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夠,多是后天經(jīng)過鍛煉積累起來的。還拿推磨來說,對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驗來自每年春節(jié)前的推磨。一年一度過春節(jié),要蒸白饃,包餃子,炸麻花,需要比較多的面粉。所需面粉多,就得集中時間推磨,一連推上兩三天不停腳。我們那里有一個說法,磨歸石頭神管著,石頭神也要休息,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不許再動磨,半個月內(nèi)吃的面粉必須提前磨出來。過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麥子磨出來的。在所有的糧食中,因麥子顆粒小,堅硬,是最難研磨的品種之一。沒辦法,人總得過年,總得吃飯,再難推的磨也得推。年前學校已經(jīng)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著頭皮加入推磨的行列。
推磨棍一上手,我怎么覺得磨推起來比平時沉重呢?噢,我想起來了,我們家的石磨請鍛磨的老師傅剛剛鍛過。鍛磨其實是鏨磨,可我們那里不說鏨磨,都是說鍛磨。經(jīng)過一年的使用,磨上的槽溝已經(jīng)變淺,磨齒幾乎磨平。經(jīng)過年復一年的使用呢,原本厚厚的石磨就會變薄。從這個事實上說,我們在吃面粉的同時,也在吃石頭粉;在吃糧食的同時,也在吃石頭。磨齒磨平后,推起來是比較輕了。然而輕了不見得是好事,磨變成平面滑行,糧食不易磨碎,效果就差多了。要取得好的磨面效果,就得用鋼鏨子把槽溝鑿深,讓磨齒凸起,使推磨的過程重新沉重起來。推磨的活兒如此沉重,又如此枯燥,要是能有人講個故事就好了,一邊推磨,一邊聽故事,我們的注意力或許會轉(zhuǎn)移一些,沉悶的氣氛或許會沖淡一些??墒?,我們都不會講故事,只會悶著頭推磨。心里的希望還是有的,那就是推完了磨,到過年的時候可以吃到白面饃。平常我們吃不到白面饃,都是吃用紅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鍋餅子,鍋餅子結(jié)實又粘牙,一點兒都不好吃。吃白面饃的希望構(gòu)成了一種動力,推動我們把磨推下去。
推磨不僅要付出體力,更要付出耐心
后來我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中國人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石磨的呢?我想,在原始社會的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原始人雖然會加工和使用簡單的石頭制品,但不可能會制造石磨。大概到了冶鐵時代,人們有了鐵器,才有可能雕鑿出結(jié)構(gòu)相對復雜的石磨。這樣推算下來,中國人使用石磨的歷史至少也應(yīng)該有兩千多年了吧。
不能說出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石磨的確切時間,但我可以以自己的親歷親見高調(diào)宣稱,我能說出石磨在我國終結(jié)的確切時間,那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年代。隨著農(nóng)村通電和打面機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著了。我每年回老家,見村里的石磨扔得東一扇,西一扇,都成了廢棄之物。我娘下世后,我小時候反復推過的、曾磨練過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時代結(jié)束了,懷念就開始了。我懷念我們家的石磨。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