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
我們總談養(yǎng)成教育,但是否真正有過思考:養(yǎng)成教育到底該從何處而為?對此,筆者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應以“德”為首、以“勤”為恒、以“能”為本、以“毅”為重。
一、以“德”為首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教育家陶行知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睙o疑,優(yōu)秀的品行比任何才能都更有價值。其實,人人都有潛力,但人品的差異和素質(zhì)差異會決定工作成績與生命質(zhì)量的差異。成功與失敗、卓越與平庸之間的不同之處很大程度上在于品行的高低。優(yōu)秀的人品不僅是個人成功的最重要資本,也是一個團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核心。德性、人品是一個人永恒不變的資本。因此,以“德”為首,應成為養(yǎng)成教育的首要方面。
二、以“勤”為恒
古語云:“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難求?!鼻趭^是一筆價值遠遠超過金子的財富??v然你有黃金萬兩,若坐吃山空,總會有貧困的一天,唯有勤奮才是永不枯竭的財源。勤奮能使人走向成功。聰明的人,勤奮努力就能成就大事業(yè),而相對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為先,“笨鳥”也能先飛,同樣會成為成功的贏家?!扒凇备俏覀兠總€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要途徑,是成全自我、豐滿人生的必要過程。當然,勤能補拙,我們要教育學生以勤為恒,也要教育學生牢記,勤奮實際上是彌補自身缺陷的良方。
三、以“能”為本
以立德、勤奮為前提,能力是人生起飛的翅膀。俗話說:“有才無德是朽才,有德無才是庸才?!蹦芰κ菍崿F(xiàn)人生理想的基石。因此,要教育學生必須注重提升綜合素質(zhì)。要讓學生明確:以能為本。今天在學校讀書就是為提高自身素質(zhì)打好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要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鉆研及掌握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探究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從中得到借鑒。同時,要教育學生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辨析能力。具備了這些綜合素質(zhì),學生走出校門后,就有資本展翅高飛,翱翔于無限的天空,從而成為對社會、民族、祖國有用的良才。
四、以“毅”為重
如今的孩子,特別是那些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少面對失敗。當然,他們也同樣學習刻苦,常常承受壓力。但是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比任何時候更容易、更順利。他們中許多人都不用面臨重大挑戰(zhàn),就順利從大學畢業(yè)。他們受到過度保護,很少遭遇困難、陷入困境。因此,他們鮮有機會培養(yǎng)抗挫折能力。
“堅毅”的含義遠比毅力、勤勞、堅強豐富得多。堅毅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xù)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動力;是一種包含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diào)整的性格特征。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學習的挑戰(zhàn)擺在孩子前面,引導他們真正認識到,成功往往發(fā)生在人們突破邊界和障礙的時候,要讓他們?nèi)ンw驗冒險和克服障礙。
許多人認為,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擅長什么或者不擅長什么皆是因智育、情商所致。這可能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丟掉“堅毅”、輕易放棄的習慣。其實,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過不懈地努力來磨礪自己的天賦。“堅毅”,是走上成功的真正重要的一步。
(作者單位:株洲長鴻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