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建
摘 要: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學深度在不斷的加深,課程的改革也一直在變動之中。在新的形勢下,國家教育局提出的“有效教學”成為了現(xiàn)今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語文教師班主任,如何理解有效教學和實施有效教學,也是現(xiàn)今語文教師班主任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當將有效教學分割開來,切實的分析現(xiàn)今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管理兩個角度出發(fā),細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教學”之路。
關鍵詞:有效教學;初中教學;課堂教育;學生管理
一、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
“有效教學”一詞最早出自德國教育家拉特克的《學記》中,由赫爾巴特在1806年的《普通教育學》中正式確立。指從教育方法與學生管理兩方面,將道德教學與學科知識教育統(tǒng)一起來,以解決教學現(xiàn)象中的問題,提出系統(tǒng)化的解決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接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
二、現(xiàn)今教學有效性缺失問題
現(xiàn)今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及其原始的階段,教師主要依靠教學大綱,結(jié)合教學材料,準備課堂教學課程。
1.填鴨式教學模式。雖然我國的課程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當中,課堂教育模式也在不停的改動,但已經(jīng)沒有改變諸多一線教師對教學主體的理解。諸多一線教師依舊無法將教師從課程教學的主體中脫離出來,認識到自己的“引導”身份。所以現(xiàn)今的課堂教育模式,依舊停留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去關注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和課程接收程度,教學的速度和質(zhì)量,完全由教師的主觀確定。
因此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滯后或地下,有效教學程度低的現(xiàn)狀。
2.忽略學生的自主能力?,F(xiàn)今教學模式,因為諸多一線教師無法將自身從主體地位脫離出來,所以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缺少關注,很少有師生互動的發(fā)生,學生也始終缺乏學習激進型,從而缺乏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主動接受能力,從而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降低。
3.教學認知問題。諸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為老式大綱,主在教授課程知識點,而忽略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所以極為的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缺乏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能力,從而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課堂有效教學的缺失。
4.缺乏教學目標。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擔負著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任務外,更要重視目標達成效果。諸多的一線教師通常容易忽略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缺乏階段性教學概念,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與課程知識相割裂的現(xiàn)狀,從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有效教學程度低下。
三、現(xiàn)今教學有效性缺失原因
1.定位缺失。日常課程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才是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當通過階段的目標設定和趣味教學模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扭轉(zhuǎn)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從而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在完成課堂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
2.忽略教學辦法。以往的大班教學,容易造成教師壓力大,授課模式單一,從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循循漸進的效果。而現(xiàn)今雖然班級人數(shù)略有降低,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依舊對一線教師隊伍的教學影響很大,令其缺乏對階段目標和課程教授方法的思考,并不能做到階段化教學,階段化目標的新型教學辦法。
四、現(xiàn)今教學有效性提高辦法
1.樹立學生主體概念。將自身從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拉近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根本,著力于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構(gòu)建多向互動的課堂教育模式,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學習知識。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求知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動口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老師是學生,學生也是老師。以主動性學習來代替被動接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加深教材理解。教材是死的,案例是活的,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要學會多舉例子,將生硬的知識點轉(zhuǎn)化成易于接受的案例,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而例子需要對教材有很好的理解。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從文章中分化出具體的知識點和重點,并結(jié)合案例,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注重渲染能力。如果說課堂教學是通過語言完成的知識輸送,那么能夠聲色并茂的語言教學必然會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一線教學的教師,要注重對語言環(huán)境的思考與揣摩,在教授過程中結(jié)合歷史環(huán)境和課程背景,讓學生在發(fā)散思維的同時,也能更好理解課程知識點。
4.有效教學的三維組合。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有效果:教學活動結(jié)果與教學目標吻合程度。(2)有效率:有效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比。(3)有效益:教學價值實現(xiàn)比例。
因此,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做到提前設定教學目標,并根據(jù)教學活動,制定階段性的教學活動。同時,根據(jù)學生的潛力,著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扭轉(zhuǎn)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令其主動學習,好知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教學的有效時間。最后要多設立師生互動項目,扭轉(zhuǎn)課程教學中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病態(tài)”教學模式,鼓勵師生互動,鼓勵學生教學和提問,讓課程教學從一個人說,變成多個人說,多個人做,學生從聽,扭轉(zhuǎn)成讀、看、寫、腦結(jié)合的課程教學模式。
五、結(jié)語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認識到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要從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重新從主導的角度去看待教學管理。并集合有效性概念,提高教學時間中的有效時間,并由階段性目標,檢驗教學效果,從而真正到達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當然,有效教學的實施,可以準確的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各項理念,對基層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更是有幫助的;我們一線教師要抓住有力的時機,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學到知識,又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同時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讓學生感悟語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語文學習真正體現(xiàn)實效,力求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彭釗.淺析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與方法 [J]. 現(xiàn)代教學.2009/Z1.
[2]佘勇.試論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內(nèi)涵 [J]. 成才之路.2008/32.
[3]李忠東.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的有效教學 [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1.
[4]《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