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愿意和我玩!”“今天有人嘲笑我是膽小鬼!”“我最好的朋友和別人一起玩了!”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這些話反映出寶寶內(nèi)心渴望與人交往的需要,但是他們的交往技能尚未成熟。如何培養(yǎng)寶寶快速融入新群體,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寶寶?《母子健康》專訪了美國著名的心理醫(yī)師凱西·柯恩,她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詞——社交商,并告訴我們,社交商是可以練出來的!
名詞解釋:社交商
社交商是指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技能,這種技能可以幫助我們廣交朋友并維持友誼、聆聽他人、有效管理我們的情緒,并用非暴力手段化解和他人的沖突。社交商高帶來的好處不僅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上,還能助我們以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挫折與不如意,提升幸福感指數(shù)。
寶寶常見的社交問題有哪些?
很難有效地控制強烈的情緒
很難察覺并同情其他人的感受
無法通過談判來化解沖突
很難準確地讀懂社交信號
缺乏對話和傾聽技巧
很難和其他人保持親密關(guān)系
無法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
寶寶的社交和情感發(fā)展脈絡(luò)
0個月~3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和一個熟悉的成人在一起很舒服
對正面積極的觸摸有回應(yīng)
聽聲音
微笑、表現(xiàn)出高興
發(fā)展眼神交流
家長做法:
多去輕柔地撫摸寶寶,多對著寶寶微笑,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
3個月~6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有溫暖的笑容
可以識別面孔
揮舞手臂表達興奮
對名字關(guān)注
注意到別人的不同
家長做法:
多讓寶寶去接觸一些陌生的面孔,多和寶寶聊家里或外面見到的事物,當你問此時的寶寶“燈在哪里”時,他已經(jīng)能夠把頭轉(zhuǎn)到燈的方向去告訴你了。
6個月~9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表達不同的情感
關(guān)注其他小孩,愿意和他們在一起
對陌生人感到不安
你笑他也笑,你皺眉他也皺眉
牙牙學(xué)語
學(xué)藏貓貓
家長做法:
應(yīng)該多和寶寶說話,講簡單的小故事,多讓寶寶去識別各種表情。
9個月~12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見到父母、鏡子、玩具顯示出高興
表達感情、表達喜愛
對名字有反應(yīng)
對其他小朋友感興趣
模仿表情和聲音
做手勢、指方向
家長做法:
可以多和寶寶玩照鏡子的游戲,在鏡子里一邊做各種表情,一邊告訴寶寶表情的名稱,如“哭”、“笑”,做一些好玩的鬼臉,也可以拿著各種物品去照鏡子;多創(chuàng)造和其他小寶寶在一起玩的機會,即使是各玩各的也沒關(guān)系,順應(yīng)寶寶的興趣讓寶寶適應(yīng)最初的伙伴模式。
12個月~18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能理解“不”
揮手說再見
混淆牙牙學(xué)語和真正的說話
指東西
表現(xiàn)出幽默感
獨自玩得很好
家長做法:
繼續(xù)講簡單故事,可以選擇一些在寶寶看來很好玩、很搞笑的圖片或故事。
18個月~24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可使用10~20個詞語
使用詞語表達需要
模仿聲音和文字更清晰
重復(fù)練習(xí)說話
家長做法:
多和寶寶用語言交流,一起聽錄音辨別各種聲音,外出時也讓寶寶仔細聆聽各種聲音并向?qū)殞毥榻B,如“這火車發(fā)出的聲音”。
24個月~36個月
寶寶表現(xiàn):
寶寶變得更自信,情緒可能轉(zhuǎn)換得很快;開始表達對其他寶寶的同情,開始學(xué)習(xí)保護自己的物品,開始觀察其他寶寶、用簡單的方式加入他們,開始玩“過家家”(假裝玩)。
家長做法:
這個時期的寶寶情緒轉(zhuǎn)換得很快,就像是難以琢磨的天氣一樣。所以,面對惱人的兩歲寶寶,父母要了解此階段情緒發(fā)展的特點,多去認可和接納寶寶的情緒。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強迫寶寶與小朋友去分享玩具,這是寶寶物權(quán)意識的發(fā)展期,應(yīng)該予以尊重。可以讓寶寶在小朋友來家里做客前提前收起自己不想分享的玩具,或者在外出時征詢寶寶的意見多帶幾個愿意分享的玩具。
提升社交商的游戲,家里也能玩
1、讓寶寶加入新群體
推薦游戲:尋找友善的面孔
目的:教會寶寶閱讀社交信號;主動參與到群體當中;在群體中找到友善的面孔以便于更加順利地加入;另外,還可以做到順勢而為。
這個游戲可以全家一起玩,爺爺、奶奶也可以參與其中。所有人圍坐成一個圓圈,讓寶寶先離開這個房間。當寶寶回來時需要從圍成圓圈的家人中認出那個友善的面孔,并且坐在友善的家人旁邊。游戲一開始是一個人表現(xiàn)出友善,之后更多的人表現(xiàn)出友善以增加游戲難度。
提示:圍成圓圈的家庭成員可以假設(shè)一個場景,比如圍坐成一圈玩?zhèn)鬟f小球的游戲,簡單,便于實施。傳遞小球的過程中除了扮演友善面孔的人以外,其他人可以扮演任意的表情,如厭煩、傲慢、不屑、嚴厲,甚至是面無表情都可以。
推薦游戲:把故事表演出來
目的:學(xué)會讀社交信號;學(xué)會換位思考;學(xué)會順勢而為,靈活行事。
你可以事先選擇一本童書,給寶寶大聲講述童書里的內(nèi)容。要求寶寶來選擇書里的角色,并且將所扮演角色正在做的事情表演出來。
提示:可以循序漸進地,先從僅有動作的角色開始表演,再適當加入有語言的角色。
2、做群體里會觀察的寶寶
推薦游戲:換一件東西
目的:閱讀社交信號;開始觀察同伴并且學(xué)會觀察技巧;將注意力集中在另一個人身上。
讓寶寶安靜地仔細地觀察你。之后,讓寶寶閉上眼睛,轉(zhuǎn)過身去。你改變身上的一樣?xùn)|西,比如可以脫掉一只自己的鞋子,解掉襯衫的扣子,將一個褲腿挽起來等等。當完成改變后,讓寶寶轉(zhuǎn)過身睜開眼睛,觀察你的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改變。然后,可以和寶寶互換,寶寶改變,媽媽來觀察。
提示:做這個游戲時要考慮寶寶的年齡特點,可以先從簡單的改變開始做,如脫去外衣、摘掉帽子等,增強寶寶玩游戲的興趣和信心。
推薦游戲:舞會
目的:練習(xí)傾聽的技巧;學(xué)會參與;跟隨大方向并保持個人的獨立空間。
寶寶跟著音樂舞蹈,音樂停,寶寶也要隨著停止舞蹈。在跳過一次后,你可以把難度加大,比如你可以要求寶寶在停止舞蹈后立即擺一個姿勢,或者說一個有意思的詞語。可以詢問寶寶,在沉浸在自己享樂之中時停下來,是不是很困難?
提示: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如果覺得說一個有意思的詞語比較困難,也可以說出自己看到的東西名稱。
3、學(xué)會判斷并表達自己的感受
推薦游戲:四角感受
目的:命名情緒;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情緒;和同齡人一起命名。
可以全家一起來玩這個游戲。做四張寫有“傷心”、“生氣”“開心”和“害怕”字樣的紙,分別把它們掛在家里的四個角落。你來讀出一種狀況,如“老師責備了我,我感到……”、“我的新褲子摔破了,我感到……”或“我今天第一天上幼兒園,我感到……”,參與游戲的家人和寶寶一起帶著自己認為的情緒走向各自選擇的情緒角。
提示:告訴寶寶,情緒的選擇是沒有對錯的,感覺到什么情緒就是什么情緒。通過游戲,讓寶寶了解到,對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緒是不同的,比如“我的新褲子破了”有的人會選擇害怕,有的人會選擇傷心,也有的人會選擇生氣。如果寶寶還小不識字,也可以在字的旁邊畫出這幾種情緒的表情。
推薦游戲:情緒交響樂
目的:用恰當?shù)姆椒ū憩F(xiàn)情緒。
可以全家人一起玩的游戲,可以輪流做指揮。指揮告訴樂隊成員一種情緒,樂隊的成員根據(jù)這種情緒發(fā)出聲音。指揮使用指揮棒指揮樂隊成員將發(fā)出的聲音變大,變輕柔等等。也可以將樂隊成員分成兩部分,同時奏出兩種不同的情緒(生氣和傷心),來展現(xiàn)這種多種情緒并存的情況。
提示: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樂器,發(fā)揮想象力,如生氣,孩子也許會選擇用力地敲鼓或者是用力地吹笛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的想象力,贊賞孩子能夠用音樂的形式把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
4、學(xué)會應(yīng)對他人的嘲笑
推薦游戲:布偶角色模擬
目的:能夠冷靜地應(yīng)對有意和無意的嘲笑。
用布偶去嘲笑寶寶的布偶。寶寶選擇一個處理嘲笑的技巧,并利用自己的玩偶表現(xiàn)出來。示范給寶寶試著遵循這些原則來處理嘲笑:忽視、走開、和朋友在一起,用語言來表達,如看著對方的眼睛說:“隨便你怎么說?!比缓缶妥唛_。
提示:對于小一些的寶寶可以父母之間用布偶來做示范,語言表達得不好的寶寶,可以鼓勵他忽視、走開,或者用簡短的話語,如“哈哈哈”、“好吧”、“隨便你”等,但表達完這些話語后一定要走開,不然很有可能繼續(xù)成為嘲笑的目標。
凱西·柯恩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xué)理學(xué)碩士,美國認證團體心理治療師?!斑M步基石社交技能團隊治療”項目及“步調(diào)一致”綜合性團隊心理健康診所創(chuàng)建人,著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商》《建立友誼的“進步基石”》《我已經(jīng)擁有:保持家庭和睦的五個成功之法》等。寫作之余,她還定期為家長、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專家做講座,并以專家的身份出現(xiàn)在廣播和國家聯(lián)合有線電視節(jié)目中,討論關(guān)于寶寶社交技巧開發(fā)以及寶寶與父母精神健康方面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