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宜珍
【摘要】近幾年是網絡流行語的盛行期,這與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平臺密切相關。文章概述了網絡流行語,分析了網絡流行語傳播平臺的變遷,指出所有播平臺都在互相滲透、影響,并歸納了2011—2013年網絡流行語主要的修辭格。在此之上指出,網絡流行語與主流文化融合是大勢所趨,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傳播平臺;變遷;互相滲透;修辭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網絡和電腦的普及,國內網民的數量飛速增長,網絡流行語也逐年增多,使用范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近幾年已經深入了社會生活。
傳播平臺對網絡流行語的誕生、傳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網絡流行語主要傳播平臺的變遷和成熟,使網絡流行語的數量和傳播速度暴增。由此看來,網絡流行語的研究與其誕生、傳播平臺密切相關。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網絡流行語,就要去了解其誕生、傳播平臺以及網絡流行語與傳播平臺的關系。
本文力圖向前人未有的或罕有的網絡流行語研究方向邁進,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目前學術界缺乏對近幾年網絡流行語傳播平臺變遷的分析,為學術界填補了空白,給后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內容。第二,從兩方面論證了微博促使網絡流行語與主流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第三,論文研究范圍,主要針對近幾年,使用了較新的網絡流行語語料,與時俱進,這在近年來也屬少見。
一、網絡流行語的定義、發(fā)展與社會影響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
網絡語言是指人們在計算機互聯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和處理的交際工具,是伴隨互聯網絡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語言形式。通常采用屏幕文字、音頻及視頻等方式作為傳遞和溝通信息的橋梁。它以其簡潔生動的形式得到了廣大網民的喜愛,原本是網蟲們?yōu)榱颂岣呔W上聊天的速度或效率而采取的特殊信息符號,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特定語言①。
目前大家對網絡流行語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我比較贊同的一個定義是:“網絡語言中最鮮活的部分,是在某個時期內迅速盛行和廣為傳播的網絡語言。網絡流行語本質上從屬于網絡語言,具備網絡語言的一切特點,因此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是流行程度?!雹?/p>
(二)網絡流行語的發(fā)展與社會影響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民越來越多,網絡流行語生命力愈發(fā)強大,誕生、傳播速度愈發(fā)迅速。由于微博的興起和貼吧的改版,近三年網絡流行語的數量和受眾達到一個高峰。據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詞條統(tǒng)計,2007年只有以“很黃很暴力”為代表的零星幾個網絡流行語;2008—2010年是一個小高峰,把2009“十大神獸”算作同一個網絡流行語,三年間每年都有十個左右的網絡流行語;2011—2013年是一個真正的高峰,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三年間每年都有至少二十個網絡流行語誕生。
同樣據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詞條統(tǒng)計,早期的網絡流行語中有大量的數字諧音及數字字母復合諧音,如“1314”(一生一世)、“88”(拜拜)、“3Q”(Thank you)、“V5”(威武)等等。
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形式,原本只是在網民和年輕人之間流行。近三年,網絡流行語已經深入到民間,其中一部分為大眾所熟知。
二、網絡流行語的誕生與傳播平臺
(一)貼吧、論壇:2011年及以前
2010年前,網絡流行語誕生的地方主要是百度貼吧、貓撲、天涯。這三個平臺在網民的眼中,發(fā)揮著最大作用的是百度貼吧。
百度貼吧于2011年9月20日改版,只要點一下鼠標,就能成為所在貼吧的會員。這一改版再次為網絡流行語注入了新的活力。僅看久負盛名的李毅吧,由于貼吧改版,由改版前的4萬會員迅速增長到現在的800萬會員,這一數據進入百度“李毅吧”可查看。
由微博流行起來的網絡流行語,不會因為貼吧而更加紅火。這是因為相比微博,貼吧是個小圈子,這也導致了網絡流行語誕生、傳播平臺的變遷。
(二)微博:2011—2013年
新浪微博于2009年推出,這為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增添了一個新的途徑。經過2009年、2010年的沉淀,從2011年開始,新浪微博已經成為了可以跟帖吧平起平坐、傳播網絡流行語的平臺。
2011年風靡全國的“咆哮體”和“十動然拒體”,就是通過微博火爆起來的。
經過2011年的升華,到2012年,新浪微博已經聚集了廣大的用戶群,成為網絡流行語誕生、傳播最重要的平臺。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共有23個網絡流行語,其中誕生或紅火于微博的有14個,占據了其中的6成;誕生或紅火于貼吧的有5個,占其中的2成。2013年共有20個網絡流行語,其中誕生或紅火于微博的有13個,占據了其中的6成;誕生或紅火于貼吧的有2個,只占據了其中1成。從數據可以看出網絡流行語誕生、傳播的主要平臺已經從貼吧轉向微博。
(三) QQ:長盛不衰的傳播平臺
QQ作為用戶群最大的網絡交流平臺,在網絡流行語傳播中的作用最大。特別是QQ群,比任何傳播途徑作用都要大。這個時代,QQ幾乎可以說是每個人都使用的交流平臺。據騰訊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綜合業(yè)績,即時通信服務(即QQ)月活躍帳戶數達到8.156億③,遠超新浪微博2013年第一季度末的月活躍用戶數1.3億④以及百度貼吧于2013年12月3日公布的月活躍用戶數2億⑤。雖然QQ在網絡流行語的傳播中起著最大的作用,但是QQ并沒有誕生過網絡流行語。近年來,對于網絡流行語,QQ僅僅是發(fā)揮著一個傳播平臺的作用,而不具有創(chuàng)造網絡流行語的作用。
(四)所有傳播平臺都在互相滲透、影響
如上文所述,從2011年開始,貼吧的會員數和微博的用戶群飛速增長,網絡流行語的誕生、傳播速度也隨之明顯加快。盡管貼吧和微博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網絡是個無邊無際的整體,每個網絡交流平臺都在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微博、貼吧、人人、豆瓣、論壇、微信朋友圈、QQ等網絡交流平臺,都是網絡流行語傳播的有效途徑。一旦平臺A的流行語α誕生,正同時使用平臺A及其他平臺的用戶就會成為傳播媒介,在平臺B或平臺C,甚至更多的平臺使用這個網絡流行語,平臺B或更多平臺的一部分用戶瀏覽到流行語α并出于各種原因使用它,如此下去,使用流行語α的人越來越多,這樣流行語α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流行語。媒體、廣告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也大大加速了網絡流行語的傳播速度。
三、2011—2013年網絡流行語的修辭
2011—2013年網絡流行語所包含的修辭主要有雙關、糅雜、反語等等。
(一)雙關
雙關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網絡流行語中主要是諧音雙關。近年來網絡流行語諧音雙關主要分為漢語諧音和英語諧音,阿拉伯數字諧音幾乎沒有。
最近流行的英語諧音雙關是“圖樣圖森破”,出處是某中央領導人指責香港記者“too young too simple”的視頻。
“我去年買了個表”出處是新聞陜西安監(jiān)局楊表哥事件的網友評論回復“WQNMLGB”,后被網友惡搞翻譯成“我去年買了個表”,非常應景。從評論回復來看,“我去年買了個表”應歸為諧音雙關,但從出處新聞來看,亦可以歸為意義雙關。
雙關的運用,使網絡交際過程變得風趣、幽默、含蓄、朦朧。
(二)糅雜
雜糅指為追求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有意將各種不同的元素混雜在一起。
近年來網絡流行語糅雜主要表現為漢語與外語糅雜,如“Hold住”“新技能get√”“笑cry”等等。
“新技能get√”為回帖或評論用語,表達“學會了”“獲得了新技能”的含義,一般在轉發(fā)神帖或神回復時使用,指的是看到這個帖子(或微博等)后突然明白了或學會了一個(原文所隱含的)新“技能”。
(三)反語
反語指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近年的代表是“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表面看起來是悲傷,其實暗地里是幸災樂禍的譏諷。
網絡流行語中的反語大多都是出于戲謔的心理而被創(chuàng)造,部分網民為滿足自己的戲謔心理而廣泛運用起來。
四、結語
網絡的普及、傳播平臺的日益成熟以及傳播平臺用戶群的暴增,使網絡流行語出現頻率與傳播速率都越來越高。在此之上,媒體、廣告、各式節(jié)目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更促進了網絡流行語進入社會生活。最終,網絡流行語會與主流文化融合,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
既然網絡流行語最終將與主流文化融合,那么我們就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雅的、容易使人們遭受傷害的網絡流行語,大眾應該盡量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官方、各大媒體有義務引導大眾使用健康的網絡流行語,摒棄不良的網絡流行語。
注 釋
①匡文波. 網絡媒體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②黃碧云. 網絡流行語傳播機制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
③微信微博下一戰(zhàn):“挖金礦”比賽[N].廣州日報,2013-11-14.
④后馬云時代的騰訊野望.速途專欄,2013-07-03.
⑤百度貼吧十周年:月活用戶2億 布局移動平臺.新浪科技.2013-12-03.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中國大陸網絡語言列表”詞條.
[2]維基百科“中國網絡流行語列表”詞條.
[3]AcFUNWIKI.
[4]三鹿語錄網.
[5]張琳娜.公共領域視野下的網絡流行語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6]李鐵錘.網絡熱詞傳播現象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7]朱蕓芝.傳播與文化視閾下的網絡流行語[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8]馬婧.網絡流行語傳播屬性與價值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9]賈娟娟.文化語言學視野中的網絡詞匯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9.
[10]李雅倩.網絡語言的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分析[D].貴陽:貴州大學,2008.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