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魯迅先生曾言:“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p>
孔子曰:“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保〒Q用魯迅的名言,精準地扣合題意,行文活潑。)
文學大師諄諄教導后學要博學廣聞,豐富人生;大教育家訓誡弟子要攻讀自己所喜愛的課程,精于一門。先賢圣人的教誨讓我們明白:既要博識,又要專攻,“博識”與“專攻”是一株雙生花。
博識家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政治、軍事無所不曉,而且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胸藏萬匯憑吞吐,是生活的“雜家”、“百科全書”;專門家則尋一處安靜的去處,默默地研究那些鮮為人知或者神秘莫測的未知領域,如鉆探機深挖細究,尋得珍寶,自成一家。
不禁讓人想起徐霞客,那個走遍萬水千山、勇于探險的旅行家。他到天地間舒展胸懷,廣增見識,著成描繪華夏風景的旅游巨篇《徐霞客游記》,向世人盡現(xiàn)大江南北的錦繡河山。徐霞客是一位博聞多識的智者,他那廣闊的視野,廣博的學識,讓他的人生充滿詩意。
我也曾驚嘆于《大魚海棠》的唯美畫面,贊美梁旋將它制作得如此精彩?!洞篝~海棠》融入了諸多中國元素,如客家土樓、龍文化、漂亮的中國紅;在美術、音效、剪裁等方面大膽借鑒,博取百家之長,讓人飽了眼福。然而,細心靜想,正像網(wǎng)友吐槽的那樣,它的敗筆也正在于只知“博取”而沒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專攻的“亮點”——其內容借鑒了古代神話傳說和道家思想,表現(xiàn)手法多有抄襲的痕跡,最終毀譽參半。如果不為“博識”所累,《大魚海棠》或許會口碑與票房齊飛的?。▽⒈径握{換至此,與上段內容無痕連接,上下順承,渾然一體,又巧妙引出下文。)
可見,一味的博識也不可取,倘若只追求一個“博”字,而不思索,不萃取,也可能迷失自我。為了不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我們還應有自己的專攻。
當然,不僅僅是影視作品需要有專攻,有亮點,任何一個行業(y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主攻目標,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方向。牛頓被譽為現(xiàn)代力學之父,在物理學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然而,在生命的后二十年,他卻一頭扎入了神學的研究,寄一切希望于上帝,終無所成,令人唏噓不已。專攻,并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拿得起,而是把一種武藝錘煉得爐火純青,要有自己的“王牌”和“殺手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高,更遠;我們才能日漸強盛,傲視群雄。(添加牛頓一例,從反面入手,論證強調“專攻”務必心無旁騖,不可見異思遷。既擺事實,又講道理,更有說服力。)
由此不難看出,“博識”與“專攻”是一株雙生花,花開并蒂,方為至境。蘇軾是政治家、畫家、書法家,其畫與黃庭堅齊名,其字同懷素媲美。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造福百姓千古傳誦的“蘇堤”。但他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更是登峰造極,無人能出其右。蘇軾把博識與專攻完美結合,造就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詩詞大家。(增加此一段,在前文分別論述“博識”與“專攻”利弊的基礎上,對二者的關系作辯證縱深論述,結構更加完整。)
無數(shù)事實證明:無涉獵則不能通,無專精則不能成。博識與專攻,既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勇氣和胸襟,又要牢記“人之學力有限,術業(yè)貴乎專攻”的遺訓,正確處理好博識與專攻的關系,讓我們的人生如煙花般多姿多彩、絢麗綻放,又一響沖天,萬人矚目。
【升格點評】
經(jīng)過增補、調整,本文立意準確,觀點鮮明,首尾圓合,中心突出。特別是添加和調整相關語段之后,整篇文章顯得邏輯縝密,表意連貫,結構完整合理,論述全面深刻,無懈可擊。牛頓、蘇軾等經(jīng)典素材的引入,新穎典型,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加了看點,增強了論證力度。開篇適當更換孔子的言論為魯迅的名言,表意更加準確,行文更加活潑。升格后,原文成功晉升為一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