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秀
提問是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問,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接下來,筆者結合目前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從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選讀課文等幾種不同類型課文入手,談談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提問方法。
一、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在平時的小學語文課堂上,雖然很多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但在應用提問來進行課堂教學時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問過于頻繁
雖然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但是過于頻繁的提問也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第一,如果教師對學生提問過于頻繁,那么可能導致學生沒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思路,如此便失去了在課堂中的主動性,整節(jié)課下來只能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自然不用說什么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了。第二,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需要先想好相關的問題,然后挑選學生進行作答,還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指正。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教師提問過于頻繁,那么就會占據(jù)課堂較多的時間,從而導致教師無法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對基本知識內(nèi)容的講解上。
(二)提問難度過大
與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內(nèi)容相比,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小學生的學習量加大,相關知識內(nèi)容難度也上了一個新臺階。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過程中,需要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因為如果提問的問題難度過大,能夠回答問題的學生較少,就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學生被點名后,如果回答不上來,那么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都尷尬的情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提出的問題超過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這些問題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尷尬的課堂局面。
(三)提問過于生硬
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也十分豐富,其領悟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都比較強。如果教師提問得當,很容易使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對于提高小學高段語文的教學效果將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如果教師使用比較生硬的方式提問,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很多負面影響:一是容易使得原本活躍的課堂氛圍突然安靜下來,部分年輕的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jīng)驗,可能無法使課堂氛圍再次活躍起來,這樣就會影響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效果;二是很多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提問,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小學語文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提問顯得較為生硬,無法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背離了提問的初衷。
二、小學高段語文不同類型課文的提問方法
(一)精讀課文提問方法
精讀課文,一般是指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文章,這些文章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內(nèi)容。因此,針對這些精讀課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提問時,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精讀課文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提問方法,使提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學習;第二,在針對精讀課文進行提問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在課堂中的引導地位,運用合適的手段開展相關問題的提問,更好地傳播相關語文知識;第三,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精讀文章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有效解決精讀文章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
(二)略讀課文的提問方法
隨著小學教學階段的提高,略讀課文在教學內(nèi)容中占據(jù)的比例也在不斷地增加。同時,略讀課文要求學生把握課文的核心、重點和難點,對于一些細節(jié)不需要仔細鉆研和分析。針對略讀課文的提問策略,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自由,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方式,對略讀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提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第二,抓住略讀文章的重點,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尋找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有效地規(guī)避一些不重要的細節(jié),有針對性地略讀文章。
(三)選讀課文的提問方法
選讀課文比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優(yōu)先級別更低,它主要是為了拓展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因此針對這些課文的教學目標以及提問方式等會更加自由。小學高段語文選讀課文的提問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的安排,選擇其中幾篇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課下提前預習文章,在課堂中占用小部分時間講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重點;第二,選讀課文雖然沒有精讀課文占據(jù)的課堂時間多,但也有很多經(jīng)典的段落或語句,教師要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記住這些語句,然后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鏈接式記憶,從而把握文章整體內(nèi)容。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