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在整個試卷中所占分分值比較大,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命題緊貼學生生活,以學生為主體,選文材料以多重視角關注人類的生存、生活狀態(tài),試題可從側面反映出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對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不足之處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選文材料 選文文本特質 題型 考點固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55-02
1 選文材料的不足
1.1 選文缺乏多元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全國語文高考試卷的現(xiàn)代文閱讀文本構成主要有這樣的特點:文體類型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社科文、一類是文學類、還有一類是實用類。如果將選做的實用類文本忽略不計,那么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文本主要為社科文和文學類文章。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從1984年登上高考歷史舞臺以來,其考查方式已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即由一篇社科文閱讀和一篇文學作品閱讀構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高考試卷中也采用這個模式,其不同之處在于:部分省市的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是在文學類和實用類文本中選做其中之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其選文材料在同類文體中,反映的內容過于集中。只有少量論述類文本屬于自然科學類文章,其余的論述類文本材料均為社會科學類文章以及少量的說明文和新聞評論。這其中,社會科學類文章多討論文化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而文化藝術則主要論述筆墨、書法山水畫、園林藝術、圍棋等傳統(tǒng)文化。文學類文本閱讀以抒情散文和小說為主,這些散文和小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社會生活、鄉(xiāng)土風情、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與感悟。這種選材的價值觀得我們思考。
1.2 選文文本特質體現(xiàn)不足
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文本主要為論述類和文學類文本兩大類。論述類文本是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內容。一般論述類文本的主要思維方式是理性思維,這類文章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針對性強、觀點鮮明、結構層次清晰等特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以闡述觀點、說明道理、分析事實、駁斥舊說、介紹新觀點等為主要內容,它包括論文、雜文、時評等。所以閱讀此類文本關鍵要把握住議論文的文體特征:論點、論證、論據(jù)和文章的行文結構。
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對論述類文章的考查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統(tǒng)、清晰地弄懂相關科技知識或對作者觀點的全面了解和做出對其觀點的評價,更不是從專業(yè)的角度考查考生的認知水平?!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第三部分第二點“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考生抽象思維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煉文本的觀點,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做出初步的評價”。[1]具體來說,如一篇社科類文章哪些屬于事實,哪些屬于判斷,哪些屬于結論,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核心概念與文章中其他一般概念的關系怎樣;還有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態(tài)度怎樣,其主觀態(tài)度對于這個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有沒有影響,是通過什么樣的辦法得出研究結論的?以此來對一篇社科類文章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歸根結底:這類文章旨在讓考生快速閱讀并理解、捕捉文中的語言信息,主動獲取知識,考查的核心是邏輯思維能力。考生對社科文的理解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章表面意義的理解之上,還必須對文章的觀點、邏輯做出獨立的判斷。那么在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中則可以根據(jù)所選文本材料的特點來設置考點,考查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如:社科文閱讀就應該以文章的核心概念、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態(tài)度、作者價值觀對某個問題的研究結論的影響等都可以作為一篇社科文的考點。
2 試題題型不足
2.1 論述類文本題型單一
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題型主要包括了客觀題和主觀題。語文測試中常用的客觀題型有判斷題、選擇題、配伍題、圖表題、填空題等。[2]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客觀題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在論述類文本試題中體現(xiàn)尤為明顯?!罢Z文測試的主觀題,在評分要求上應注意語文學科的特點,把語言能力作為一個評分因素,這是和其他學科測試有所不同的地方。從題型與相應能力要求的關系看,按能力層次的高低依次為: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作文題?!盵3]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主觀題主要是簡答題、論述題,這類題型主要出現(xiàn)在文學類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的題型來看,題型主要為選擇題,部分試卷涉及少量填空題。結合論述類文本的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并不是一道選擇題就可以將這些考點落到實處。因為“選擇題作為出題方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選擇題只能反映思維的結果,不能反映思維的過
程。”[4]
2.2 綜合題思維梯度不明顯
閱讀心理學指出閱讀理解的過程既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tǒng)和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系統(tǒng),都側重在認知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他們把知識和能力區(qū)分為兩類不同的學習結果。“能力都按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序列排列,各層次能力之間的關系都有積累性的特點”。[5]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是各能力層次有積累的特點。由簡單到復雜,也是閱讀理解的心理變化過程。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命題應該遵循這樣閱讀心理過程,以便更科學的檢測考生的閱讀能力。在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考查中應該以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遵循由低到高的層次性閱讀規(guī)律,在題型設置中應以考生為主體,遵循讀者閱讀心理的需要。但是部分閱讀試題缺少這樣的出題思維。
3 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考點固定
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其考試內容固定、題型固定,使得語文考試程序化的特點非常明顯。考查內容的固定化不利于全面把握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明顯體現(xiàn)對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語文高考考查內容的固定化和程序化,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考過程中,往往以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為主,培養(yǎng)學生答題的思維能力,導致語文教育的僵化,使語文教學過程失去了生機和創(chuàng)造力,大大削減了教師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期刊網上以“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應試技巧”為主題詞,可以搜索出很多文章。例如科技文閱讀,教師對科技文閱讀中考題的錯誤選項總結出了很多類型,像范圍縮小、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在這些所謂規(guī)律的指導下,考生即使讀不懂原文也可以把考題做正確。
4 試題參考答案設置死板
參考答案是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關鍵部分,答案的科學與否,關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以及閱卷教師評卷的準確度,只有科學的答案才能作為參考答案。但是有些試題在參考答案的設置上太過拘泥于文本,略顯死板,這會固化評卷教師的思維。還有部分探究題的答案,在規(guī)定條款下,顯得固定化。對于探究題,其答案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見仁見智,所以,其答案只要不天馬行空,符合原文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盡管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存在一些細微的瑕疵,但高考的權威性要求在命題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這些問題,要在質量上追求完美,科學地為高校選拔優(yōu)秀學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章熊.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2頁.
[3] 章熊.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2頁.
[4] 章熊.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5頁.
[5] 倪文錦.語文考試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4頁.
作者簡介:王虹力(1990-),女,四川營山縣人,現(xiàn)任職于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藝術系,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