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
最近,中央電視臺重播了電視劇《于成龍》,引發(fā)公眾關(guān)注和熱議。作為“天下廉吏第一”,這位清朝的官員在30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夠成為話題,這既說明其為官之道、道德文章具有的長遠價值,也表明在反腐倡廉時代背景下公眾的某種期待。
了解民間疾苦
于成龍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山西永寧州人(今山西方山縣下昔鄉(xiāng)來堡村)。少年時代,他就勤奮好學(xué),熟讀詩書,且明曉事理、見識過人。于成龍曾在明崇禎十二年考中鄉(xiāng)試副榜貢生,但遲遲未能走上仕途,于是便在家過著清苦的耕讀日子。這樣的歲月鍛煉了他的才識,也讓他對民間疾苦有更多的了解。這對他后來的從政生涯,不能不說是一種幫助。
于成龍在家鄉(xiāng)時就名聲在外。有史籍記載說,明末盜賊蜂擁而起,鄉(xiāng)里居民曾欲修筑堡寨以做防衛(wèi),而堡寨所在的地方,正位于于成龍家的祖墳附近。風(fēng)水先生認為這將不利于風(fēng)水,但于成龍笑著回答:若能保千家萬戶平安,獨對我家不利,那就是利多而害少,應(yīng)當(dāng)修筑。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于成龍思考問題往往能從大局著想,體貼百姓疾苦。這與他后來的從政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興利除弊不做太平官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龍第一次出仕。這一年他已經(jīng)44歲了,第一任官職是任廣西羅城縣知縣。
從山西到廣西羅城,行程將近6000余里,家人、親友很為于成龍擔(dān)心,但他不以為然,決心要為民做事。于成龍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廣西羅城地處荒僻,條件十分艱苦。當(dāng)時,城內(nèi)居人不過數(shù)家,滿目荒涼,野狼遍地,甚至沒有官衙。最初,于成龍只能寄居在關(guān)羽廟。他把床安放在周倉塑像之后,以院內(nèi)積土當(dāng)作幾案,旁邊挖坑做飯,炊具也只有一鍋一盆。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于成龍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他盡心盡力為民謀利、問民疾苦,設(shè)學(xué)校、興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
于成龍去羅城時,家眷皆未跟隨。于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縣政事業(yè)上,而且做到了愛民如子。當(dāng)?shù)厝丝从诔升埳钋蹇?,便向他送來一些油鹽。于成龍說:“我一人在此,何須如許物,可持歸,奉汝父母?!辈怀?年,羅城大治。5年后,因政績出眾,于成龍考核時被定為“卓異”。這是清朝官員考核的最高等級,不久他被調(diào)任四川合州擔(dān)任知州。
在正式成為省級大員之前,于成龍出任羅城知縣,隨后出任知州、知府、道員,并先后在廣西、四川、湖廣等地歷練。難能可貴的是,于成龍以如此高齡在基層任職,沒有絲毫心灰意冷,也沒有打算做一個太平官。每到一地,無論任職時間長短,他總是竭盡所能,興利除弊,勸課農(nóng)桑,興教化,廢除陳規(guī)陋習(xí),同時做到了清正廉潔。
力行勤儉革除陋習(xí)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主管全省司法案件。
于成龍到任之后,逐一糾查,將被冤屈入獄的平民盡行釋放。當(dāng)時的福建巡撫大加贊揚,康熙皇帝也表示認可,贊揚于成龍居官有年、素有才能。
沒多久,于成龍被擢升為福建布政使,是全省民政事務(wù)的最高官員,僅次于巡撫。雖然此時已是高官,但于成龍依然生活清苦,粗茶淡飯,從不收受饋送。他的臥室里,除了有一些書籍、朝服和煮飯器皿外,別無一物。
兩年后,于成龍升任直隸巡撫;后一年,又升任兩江總督??滴趸实墼?jīng)召見于成龍,稱“爾為當(dāng)今清官第一,殊屬難得”,還贊揚他廉潔自持、始終如一。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因多年積勞成疾,病逝于任上。眾人到其寢室,只見到綈袍一襲、靴帶二、瓦甕米數(shù)斛,見者為之落淚。一個擔(dān)任兩江總督的高官,清貧至此,古今都不多見。 (據(jù)《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