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存
【說教材】《老王》是高中語文蘇版教材必修三第二板塊的第二課,文章所在專題叫“底層的光芒”,也就是反映下層勞動者的生活狀況和美好品質的一組文章。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一共22個自然段,其中1~8段著重寫老王這個人,9~16段寫作者對他的感激之情,17~22段表達了作者對老王的愧疚之意。
主人公老王是一個三輪車夫,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他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文革”期間載客三輪車被取締,導致他的生計更加窘迫,直到病逝。課文寫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以及作者一家與他的交往,由此表現了老王一生艱難凄苦,老實厚道、善良真誠的品格。
【說課標】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散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文章思想脈絡,體會作者情感,分析藝術手法,品味語言特色。所以,我設計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讀和引導,概括主要事件;品味鑒賞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底層人民的品質;關愛弱勢群體,領會作者情感。
時間:一課時
【說教法】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經驗從外部裝到學生的頭腦中,而是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經驗出發(fā),生長出新的經驗?!备咧姓Z文新課程也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因此這堂課我主要運用自讀法、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說學情】高一的同學之前學過的散文以寫景抒情居多,寫人記事性散文較少。因而設定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概括老王的主要事件,分析其性格特征;難點是通過品味典型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說過程】下面著重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在學生通讀全文、進行了一定預習后,針對學習目標,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老王是個 的人?采用填空的形式比較直觀,便于學生梳理自己的閱讀理解,學生通讀課文后不難概括出“命苦、善良、老實、真誠、不幸”(隨機板書)等幾個關鍵詞來。
接著追問:老王的苦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一問意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表層意思,也就是文章前四段所著重介紹的老王的身世苦,身體苦,生活苦,精神苦,一層比一層深。學生把握了這幾苦,也就完成了對文本的初步感知。
師:好人不得好報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老王如此善良卻又如此不幸,原因何在?
問這一問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分析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學生可以抓住第二、第六自然段加以理解。比如第六自然段就點出了“文化大革命”的社會大背景,不僅作者一家受到牽連,也是整整一代中國人的不幸。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睂@個內涵豐富的句子我設問:“有人”是指誰?我們說一個年輕男子“不老實”通常會指什么事?這樣問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品味語言的興趣。“平淡而有味”是楊絳散文語言表達上的一大特色,抓住這樣的地方加以引導,學生才能走進文章深處。
再比如,第13段作者說“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通過引導學生重讀“好”“大”這樣的形容詞,很容易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激之情。所以接下來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9~16段,男生讀老王的話,女生讀作者的話,我來讀敘述語言,師生共同體驗,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老王的感激。
既然對于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我”滿懷感激和同情,我們一家對他也盡心盡力給予了幫助,為什么在老王病故后,作者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呢?文章最后所說的“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中的“愧怍”該如何理解?這是本課的一大難點,也是文章的深層意蘊所在。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分組合作,在反復朗讀最后一段的基礎上討論3~5分鐘,通過合作探究,然后選代表發(fā)言,相互交流。只要學生能依據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我都給以積極鼓勵。
最后小結全文,以我對“愧怍”一詞的理解作結,升華課堂的情感底蘊。三輪車夫老王善良而不幸,這和他生活的時代密不可分。因為一生孤苦伶仃,心理上老王已把作者一家當成自己的親人,但是作者他們并沒有同樣地把老王當成自家親人,而是很客氣。每次老王“送”東西來,她總是給錢,這雖然沒錯,但分明含有保持距離、劃清界限的意味。其實老王并不是想要錢,而是想得到一份屬于親人的關愛和溫暖,但作者一家對他始終很客氣。在老王死后作者才意識到這一層,但是為時已晚。事隔多年,作者仍然念念難忘,于是寫下本文,一表懷念之情,二表愧疚之意。
【說作業(yè)】針對這節(jié)課,我布置的作業(yè)是:熟讀《老王》,另選一小人物,仿寫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戈曾經說過說:“人的大腦不是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炬?!被谶@些認識,我對《老王》一課做了以上設計,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指教。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
作文周刊(教師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