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雪峰 王晶鈺
摘要 基于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特點,結合當前我國畜禽傳染病防控發(fā)展態(tài)勢及相關領域人才培養(yǎng)特點,在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建設與優(yōu)化、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
關鍵詞 獸醫(yī)生物制品學;教學改革;本科生教學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18-023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teaching reform was put forward i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which combined with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The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Reform in education;Undergraduate teaching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畜禽養(yǎng)殖產業(yè)面臨的畜禽傳染病病情愈加復雜、新型疫病增多等情況,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疫病防控領域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受到關注。獸醫(yī)生物制品學教學對畜禽疾病的預防治療、疫病診斷以及獸醫(yī)生物制品的生產工藝、研制和質量檢控等均具有重要意義[1]。如何培養(yǎng)能夠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并從事生物制品研究及生產的人才,始終是該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關注的問題。筆者所在課程組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在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教學與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優(yōu)化教學模式,精選教學內容
獸醫(yī)生物制品領域的蓬勃發(fā)展使得改進與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成為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與關鍵。我國多所高等院校較早開設了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積累了較好的教學經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隨著該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逐漸暴露出來,亟需改進。
獸醫(yī)生物制品學作為一門多學科綜合類專業(yè),其內容與獸醫(yī)微生物學、獸醫(yī)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內容有一定交叉[2]。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課程內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調整在第4學年開課,從而使學生在開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在課程教學大綱編寫過程中,應緊密結合當前畜禽疾病防治需要及獸醫(yī)生物制品最新生產技術的發(fā)展精選教學內容,并兼顧教學內容的基礎性不斷完善更新。授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干,同時積極穿插學科發(fā)展最新進展,注意授課內容結構清晰和知識的連續(xù)性,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教材使用方面,結合使用統(tǒng)編教材與授課教師編寫的補充教材,重點突出獸醫(yī)生物制品領域的制造新技術與新標準,合理重構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課程組將生物制品制造中最新的細胞懸浮培養(yǎng)技術納入課程內容中,不但很大程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自主延伸對其他新技術的學習。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仍以姜平教授主編的《獸醫(yī)生物制品學》(第二版)作為主要教材。由于教材編寫年份相對較早,部分內容缺乏學科前沿動態(tài)與最新進展的相關知識。因此,獸醫(yī)生物制品學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所用教材,在補充使用最新教材的同時,還充分利用網絡數字資源,及時全面介紹學科的最新前沿動態(tài)與進展,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相關學術交流,并及時總結傳授研究新成果,使學生能夠總體把握獸醫(yī)生物制品學的最新發(fā)展。例如,將2015年在深圳舉辦的第十五次全國生物制品學術研討會中涉及的抗體偶聯藥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藥物與新型疫苗等相關內容納入課堂討論。
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率
獸醫(yī)生物制品學學科始終發(fā)展較快且涉及內容繁多,特別是其涉及的理論知識體系更為復雜[3]。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較單一,主要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所在課題組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2.1 合理運用教學多媒體
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知識并傳授給學生是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2-3]。多媒體教學通過充分運用幻燈片、圖片、錄像等手段,能夠有效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單調乏味的弊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由于該課程內容涉及疫苗、診斷制劑等的生產原理及其生產程序,基于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克服課堂教學中無法傳授的現場生產與研制過程,能夠將科研院所及企業(yè)中真實的研發(fā)制作過程通過錄像短片等形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領會。例如,針對GMP生產標準及要求,簡單地通過教材文字很難讓學生理解,對此,適當在課件中穿插一些關于GMP生產企業(yè)標準及廠區(qū)的小視頻,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生澀內容的理解。
2.2 適當運用引導和討論教學法
傳統(tǒng)的填充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多以教師講述和學生被動聽課為主。為了更大程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發(fā)散思維能力,課程適當采用引導及討論式教學方法[4]。授課教師上課前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前查閱文獻和資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例如,在講授禽病相關疫苗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課前查找目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活苗和滅活苗的區(qū)別以及活苗使用注意事項,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回答或提出疑問,通過師生互動增強教學效果。課程中各論部分內容繁多,相對枯燥,學生普遍反映各論內容難于記憶。為了增強學生對該部分學習的興趣,在進行各論部分授課過程中,可將學生組建5人左右討論小組,分別針對一類疫苗進行比對分析,找出制品制劑共同及差異處以及差異的原因。之后讓每個討論小組向全班同學講述分析總結結果,同時鼓勵組間提問解答,增強交流互動。教師最后總結并得出科學結論,最終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tǒng)的知識。該教學方法能顯著提高學生對相對枯燥內容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對不同知識體系間的聯系能力。
2.3 網絡與學生評價體系的有效結合
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并結合學生對授課質量的反饋,可有效解決目前教學課時減少及無法及時了解教學效果的問題[5-6]。網絡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地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和課下學習互動機會。對于課堂無法及時掌握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或者網絡視訊平臺與教師溝通,及時掌握課程內容。另外,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時上傳教學資料,使每位學生能積極參與。
2.4 適當利用實地現場教學
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除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還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專業(yè)。課程組適當安排學生參觀當地獸醫(yī)生物制品企業(yè),如楊凌綠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過實地現場參觀教學,使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在參觀企業(yè)車間生產設備的同時,能夠切身體會生物制品生產過程、設備使用及注意事項等。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現場積極提問,加深學生對獸醫(yī)生物制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及其相關實踐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現場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易于理解相關內容,加深學習目的性和針對性。
3 考核方式與聽課效果
科學的教學考核是有效評價教學效果和反饋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傳統(tǒng)的教學考核主要基于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由于采用閉卷的期末考試內容主要以理論授課內容為主,導致學生在考前幾天集中復習,考后基本遺忘的學習現狀。這種考核方式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也不利于對專業(yè)知識的持續(xù)掌握。對此,課程組對傳統(tǒng)考核評定方法進行改進,旨在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水平。如適當增大平時成績在最終綜合成績中的比例,同時將平時成績設定為課堂隨機測試成績以及平時作業(yè)成績。在進行課堂隨機測評中,可讓學生隨機抽取試題條,通過抽題學生主答,其他學生補充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筆者始終圍繞著如何切實提高獸醫(yī)生物制品學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則,從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與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探索實踐,不斷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姜平.獸醫(yī)生物制品學[M].3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5.
[2] 王振輝,武桂梅,唐艷林,等.談農業(yè)高校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試驗教學改革的體會[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科技版),2009(7):115-116.
[3] 陳瑞愛,賀東生.《獸醫(yī)生物制品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獸藥雜志,2014,48(6):62-64.
[4] 聞曉波,冉旭華,王春仁,等.《獸醫(yī)生物制品學》課程建設中的探索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8):22-23.
[5] 劉麗,孫際佳,楊慧榮,等.“動物微生物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16,43(4):780-785.
[6] 林海萍,張立欽,張昕,等.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12):191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