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祥玲 燕少英
高爾基曾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币虼?,不管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還是狀物說理的文章,都應(yīng)該注意語言的運用與錘煉。修辭是朵美麗的語言之花,在寫作過程中,巧妙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既能提升文章的語言品位,亦能使得狀物說理等形象鮮明。那么,在寫作過程中,該如何使用修辭手法呢?
一、借助修辭巧擬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吸引讀者眼球的利器,因此,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擬寫形象生動、有特點的標題是文章成功的關(guān)鍵。如《跟著炊煙回家》與《老鼠對貓的秘密挑戰(zhàn)書》,這兩個標題運用擬人修辭,色彩鮮明,表意豐富,給人留下懸念。再如《不求美人顏,唯愿美人骨》與《摒棄浮華,追求本真》,這兩個標題運用對偶修辭,既昭示了文章的主題,又彰顯了形式整齊之美。再如《誠信是心靈的金礦》與《創(chuàng)新是一朵智慧的花》這兩個標題運用比喻修辭,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生動形象。除此之外,在擬寫標題時,還可以運用夸張、對比、雙關(guān)、反詰等修辭。
二、借助修辭妙開頭。有人曾說:“當你讀一本小說的時候,假如它的前三頁無法吸引你,那么這本小說就不值得你去讀?!睂τ谝黄魑膩碚f,如果它的開頭不能吸引讀者,那么就已經(jīng)失敗了一半。反之,如果巧妙運用修辭手法開頭,則會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文采,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如:
時光的呼吸,吹出歷史悠遠的簫聲;輕風的手指,撥響扣人心弦的音符。冥冥中,清新而溫暖的氣息,透過煙鎖重樓的朦朧,羽化為感動者清澈的淚。選一個多雨的夜,獨啜清茶,靜聽天籟……
這是《靜聽天籟》的開頭,作者以對偶句開頭,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境界,語言上嚴謹整齊,頗有感染力。再如:
蒼鷹的空間是一望無際的天空,游魚的空間是浩瀚無垠的大海,駱駝的空間是黃沙漫漫的大漠,臘梅的空間是滴水成冰的嚴冬。世間萬物都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那一空間里,它們用自己的方式綻放生命之花。然而,對于人而言,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空間并非那么容易。有時候,身處的空間會束縛人的心靈,此時,不妨轉(zhuǎn)過身去,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還有另一片天地在等著你。
這是《轉(zhuǎn)過身,找尋另一片天地》的開頭,文章以比興和排比開頭,為了寫人,先說事物,這是比興,然后再將幾個事物羅列在一起,這就形成了排比修辭,以此開頭,銜接自然,氣勢磅礴,文采斐然。
四、借助修辭巧收尾。白居易在《金針詩格》中曾說:“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無回?!敝x榛在《四溟詩話》中也曾言:“結(jié)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边@就說明,結(jié)尾對于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對于一篇作文,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詰等修辭作結(jié),會給人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有畫龍點睛之妙。因此,在寫作時,不妨巧妙地運用修辭收束全文。如:
有時候,沃野千里,倒不如自己所能支配的一畝三分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倒不如自己所能勝任的崗位;擁有卷帙浩繁的書庫,倒不如熟讀適合自己水平的書籍??傊?,一切適合就好。
這是《得失就在能“選”善“守”間》的結(jié)尾,作者以排比句收束全文,給人一種氣勢恢宏之感,強化了文章的觀點。再如:
朋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放松自己,看一看窗外星辰,聽一聽沁人心脾的歌曲,喝一口淡茶,和我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閑吧!
這是《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結(jié)尾,作者以呼告的修辭手法,號召大家和自己一樣偷得浮生半日閑,照應(yīng)了標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總之,在寫作時,應(yīng)當適當運用修辭來提升文章的詞采。
三、借助修辭妙行文。在行文過程中,不管是抽象的議論文,還是形象化的記敘文、散文,都可以用修辭來提升文章的語言含金量。議論文要想說服人,除了鮮明的觀點和多樣的論證方法之外,論證語言也是重要因素。為了提升議論文論證語言的深刻性,我們不妨在修辭上下點功夫,讓修辭來包裝議論文的語言。如:
一蓑煙雨任平生。當面對懷疑、否定和阻力時,中國預(yù)警機之父王小謨用堅守回應(yīng)壓力、挑戰(zhàn)和艱難。在緊張的試驗現(xiàn)場,地面四十多度的高溫,機上有高分貝的噪聲干擾,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兩個月!正是這種堅持,為自主研制預(yù)警機注入了不竭動力;正是這種堅守,點燃了自主研制預(yù)警機的星星之火;正是這種堅信,國產(chǎn)預(yù)警機譜系的多彩藍圖才得以繪就。有這樣的堅持、堅守和堅信,中國預(yù)警機事業(yè)能不長足發(fā)展?能不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裝備研制之路?
這段話援引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詩句,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氛圍。然后,用“正是……正是……正是……”的排比,議論點睛,順勢推動,強化情感。而在結(jié)尾,“能不長足發(fā)展?能不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裝備研制之路”的反問句,則是再一次強調(diào),將情感推向高潮,感動了讀者。多種修辭的綜合運用,凸顯出了文章的文采,強化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在記敘文和散文寫作中,為了使所寫之景,所狀之物更加鮮明,更入人眼、人心、人腦,高明的作者往往借助各種修辭。如:
可是蘇小姐覺得鮑小姐赤身露體,傷害及中國國體。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背著鮑小姐說笑個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jù)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錢鐘書在《圍城》一書中,作者將“鮑小姐”比喻成“熟食鋪子”和“真理”,形象地說明了鮑小姐著裝的裸露,從而無情地批評了她的不學無術(shù)。
除此之外,在刻畫人物形象、說明事物特點時,亦可恰如其分地采用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