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銀
什么是表達力?
廣義而言,表達力是人類主要用言說、書寫兼及其他方式表情達意的能力。這幾乎是生活中的每一生命個體都具有的能力。
就團隊領袖而言,某種程度上,表達力就是鼓動、激勵、引領、號令、影響團隊、實現(xiàn)“領導”的精神利器。馬克思和恩格斯靠一部《資本論》影響著人類發(fā)展進程和歷史走向。
對于教育家型校長而言,表達能力,或者說有力度的表達,其意義和價值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表達實際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在北京中關村二小,楊剛校長和他的團隊確立了“桃紅李白,心暖百花開”“綻放最美好的自己”“儒雅點亮人生”等辦學理念,表達的是對兒童教育目的、目標、價值取向的理解和主張;“二小是大家的,二小的發(fā)展是靠大家的,二小的發(fā)展是為大家的”;“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經(jīng)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則從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策略、學校文化氛圍建構的角度,表達了他們的辦學理解和理想。這樣的文化呈現(xiàn),合“童心童性”,合教育規(guī)律,又簡潔明了,如清水芙蓉般天然無飾。
與青海西寧21中的于大偉校長交流,很多人感受最深的是他教育演說家的“天生麗質”。只要言及教育、辦學、師生成長,他就會侃侃而論,從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到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旁征博引,以理證事。談其教育理想,熱情洋溢;論其教育主張,理據(jù)豐盈;言及課程建設,條分縷析。于大偉校長總說,我在西北地區(qū)辦學校,就是要圓一個夢,圓一個理想教育夢,所以他提出“用教育的堅守成就我們的夢想”;就是要辦一所心中的學校,這所學校有西北風,更有江南味;就是要培育出心中的學生,既有北國豪情,又富于江南氣質;就是要堅守心中的教育,崇尚博雅,立意天地。這樣的教育夢想,是中國底蘊,有國際視野;這是典型的中國教育夢。而這樣的表達,我們不難看出,是一種極富個性和意蘊的教育家型校長的表達。
上述兩所學校的優(yōu)異,與兩位校長優(yōu)異的表達力有著不可或缺的關聯(lián)。而這也帶給我們關于校長表達力的許多啟迪。
對于優(yōu)秀校長特別是教育家型校長而言,表達實際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凝練辦學理念。優(yōu)秀校長區(qū)別于一般校長的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思想源自思維,思維過程需要借助語言;思想需要凝練,思想需要完善和提升,這也離不開語言。在與來自全國八省份(含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領航校長交流研討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幾乎無一例外,他們的辦學能力、實績絕對是一流的,各有其個性、特點和“落地”的招數(shù),無論學校和校長本人在當?shù)厣趸蚴?nèi)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一旦論及教育理解、辦學思想,則立時有高下之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思維品格、理性層次尤其是語言能力,較大程度上制約了理念凝練的水平。
感染團隊成員。在學校工作中,優(yōu)秀校長更多是通過其優(yōu)秀的領導力引領團隊、發(fā)展學校,但其辦學理念、人文情懷和教育思想也需要言說、演講來解釋和闡明。優(yōu)秀的言說和演講自會產(chǎn)生優(yōu)秀的表達效果,團隊成員易于理解、接受,易于被打動、感染,從而受到促進、鼓舞;相反,言不及義的表達,則大大削弱、消解和損害內(nèi)容、理念和觀點的精髓傳遞。上述北京中關村二小楊剛校長的表達如清水芙蓉、質樸無華,直抵師生心靈,自能讓人心領神會,心悅誠服。青海西寧21中于大偉校長一向立意高遠,尤善引經(jīng)據(jù)典,以與教育現(xiàn)實、學生學習現(xiàn)實比照而論,富于穿透力和震撼力,因而能率領全體師生順利開展深入的教學改革實驗?;蛉绱猴L化雨,或如重錘響鼓,卓越的表達力可以深度感染和激勵團隊成員積極探索和改革,踐行教育理念和思想,實現(xiàn)教育目標和理想。
展示領導風范。學校管理者的至高境界在于人格和領導力的逐漸成熟。古人云“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篇》)。作為現(xiàn)代教育家型校長,擔當著引領和成就學校未來,輻射并影響區(qū)域教育進步,甚或示范和改變國家教育的某些領域等重大使命與責任,則必須有高超的語言表達功夫不可;否則,教育理念、思想的“引領”,辦學價值、經(jīng)驗的“影響”,管理實踐、藝術的“示范”,又何以實現(xiàn)?或者即便實現(xiàn),其效果又能如何?在如今網(wǎng)絡互聯(lián)、信息壅塞、傳輸極速的時代,簡明精要、直抵本質、富于感染和穿透力的表達,可以說是校長領導魅力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此外,對于教育家型校長而言,學校文化的表達可能應該是最為重要的表達。校長的教育理解、教育主張,校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幾乎都可以從各類文化標識、符號、理念、訓詞中體現(xiàn)出來。而且這些也是最為直接的影響、感染學校師生員工的教育元素,其中的優(yōu)異者,常常可以留在很多學生和教師記憶深處一輩子。
校長的表達又不僅僅限于此,從口頭而言,還表現(xiàn)在為獲得員工、學生乃至社會各界信任、支持的演講能力;從書面而言,還表現(xiàn)為言事明理、闡發(fā)觀點、傳布思想、鋪敘成篇的論證能力。
表達應該有鮮明的教育特點和文化水準
教育家型校長的表達,有別于一般職業(yè)人員和一般校長,他們的表達應該是思維的靈動閃現(xiàn),應該有鮮明的教育特點和文化水準。雖然說內(nèi)容決定形式,但表達的優(yōu)秀也可以提升思維的層次和思想的水平。靈動的、成熟的教育表達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教育家型校長的表達應該高遠而不失信實。這是由學校教育的本質特點決定的。教育是涵養(yǎng)人性、改善心智、提升素養(yǎng)、修煉精神的事業(yè),確定教育核心價值,明晰學校發(fā)展目標,描述人才培養(yǎng)理想,自然需要站位高遠以觸摸星空,立志宏大以播惠山水。但臨星空之浩瀚還需要足踏大地之堅實,望宏闊之山水還需要珍惜溪流之涓涓和抔土之細細。高遠與信實間的折中和平衡從來都是教育工作者始終把握的辯證法。
對著小學生炫示“培養(yǎng)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大美學生”的理想,但要讓孩子們真正準確理解“中國靈魂”“世界胸懷”和“大美”的內(nèi)涵,又何其困難。再加之又沒有切實有力的相關理念、思想的詳細精準的闡釋和相關教育思路、策略的支撐,沒有務實高效的教育教學操作的跟進,這樣的所謂“高遠”和宏大敘事,就只能是廣告式的教育忽悠。
在福建三明學院附小,校長林啟福引領團隊成員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尤其注重切用本真的學校文化藍圖的勾畫,而這樣的建構又反過來影響和促進了學校尤其是學生素質的成長和發(fā)展,使這樣一所空間局促的小學躍升為三明乃至福建優(yōu)秀的小學。理想、先進、前瞻,可能是校長表達、學校文化表達的基本特點,但必須謹循信實這一根基,方可致宏大久遠。
教育家型校長的表達應該優(yōu)美而不失質樸。表達的目的是要引領,是要說理,是要征服,是要感染和影響,是要鼓動和激勵,這就決定了表達本身必須富于美感和魅力,于是“優(yōu)美”便成為表達的外顯特征。所以,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年》)。看上述楊剛校長兒童視角的學校文化表達,形象生動,富于詩性之美;而于大偉校長關于教育理解和理想、教育目的和價值的闡釋則基于本土,切合實際,遵從事理,力求辯證,富于理性之美。
但不管是表達的詩性還是理性,都是有所本、有所據(jù),從實情、究真理,不是花言巧語、言過其實、聳人聽聞,而是讓人始終感受到美的表達之中的教育大道之“正”。這就很好地回避了華而不實、言過其實的非常態(tài)表達。
教育家型校長的表達應該凝練而不失澄明。表達是要別人接受的,校長的表達是要教師和學生接受的。接受的關鍵是記住、理解并逐漸認同。這就要求,其豐富的思想結晶為簡明扼要的語言,短小精悍,卻又明白曉暢。
江蘇張家港的一所百年歷史的小學校,主體建筑正對校門的墻壁不很顯眼的一角,鑲嵌著一塊方方正正的古磚,上面鐫刻著三個楷體陽文大字:端、勤、毅,其與青磚同色,雖不醒目,卻讓人思之味之,記憶深刻。仔細揣摩這三個字,一字一頓,字字義豐,卻又不艱深晦澀,稍作思考就能逐漸味出其微言大義,即便是小學生也能知曉得七不離八。
江蘇南京師大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其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其言也簡;“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為一件大事而去”,其義也明。吃得“菜根”之苦,方可為成大事之人?!安烁敝?,樸素,生活化,卻又形象、生動,令人會心得意,永志不忘。
現(xiàn)實中不少學校的文化表達主要是校長的表達,唯恐不古奧深邃,唯恐不獨樹一幟,唯恐不高屋建瓴,因而引經(jīng)據(jù)典,因而華詞麗句,大有古人吟詩寫詞之“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氣概。最為常見的是,很多學校的校訓或者價值觀的表述,都需要在本就“冗長繁雜”句子之外,另加更為“長篇大論”、條分縷析的“注解”,讀其文尚且不易,不知有多少學生有耐心把注解讀完;即便讀完,又有多少學生會一下就記住。這一類機械至極的形式主義表達如今已經(jīng)蔚然成風,而且大有逐漸蔓延之勢。殊不知,以形式雕琢之美淹損文化表達之真義真諦,這是典型的“買櫝還珠”之翻版。言雖簡而義明曉,語雖凝而旨清晰,不以文害義,不以形傷神,這是表達的要義。
如何修煉校長的表達藝術
教育,顧名思義首先是從“教”開始的,離開了言說表達的“外顯”,教育有時就幾乎無以順利實現(xiàn)和達成。這其中,校長的言說號令,校長的以文論理,校長寄寓了教育理想和理念的文化表達,都是至為重要的教育工具和手段。那么,校長的教育表達、這樣一種重要的表達藝術,何以修煉才能獲得呢?
教育思想的厚重是核心。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任何一種形式的表達都是生命個體情感和思想的外顯。所以,優(yōu)秀的表達一定是源自優(yōu)秀的思想。這就決定了優(yōu)秀校長的優(yōu)秀,其基本的前提是思想的優(yōu)秀。表達問題,其根本在于思想,在于教育思想的根深葉茂、博大精深。
青海21中于大偉校長十余年孜孜于“虛擬社會化實踐課程”的體系建設,與專家誠懇謙虛地交流對話,向學校教師不遺余力地游說傳布,得專家首肯,獲教師認同,終于成就了2 1中獨樹一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在當今如日中天的應試背景下,居然如“星星點燈”長盛而不衰。究其理,就在于于大偉校長之交流、之游說,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秉持的教育理念、思想和理想、教育價值觀,傳承了從中國孔子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到杜威、陶行知等歷代教育先賢的教育哲學,旨在借助生活、虛擬社會,通過教師引領下的學生的主體體驗,逐漸由“家庭人”順利地、循序漸進地轉化而為“社會人”。因而這樣的課程理念、設計和實施科學,切合教育本質和“初心”,堅守了“求真、向善、審美”的教育之正。于是,即使在如今大行其道的應試霧霾里,仍然以其科學和卓越的偉力巍然屹立而無以撼動。
教育人格的完善是關鍵。校長的言說之正,還應該契合自身的行為之正。知與行、說與做,照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人的外與內(nèi),一個校長的神與形,是“合一”的,“統(tǒng)一”的。
但現(xiàn)實教育中,校長和教師的教育言說與教育踐行、教育行為與生活行為高度一致或完全一體的究竟有多少?現(xiàn)實中基礎教育問題重重,與一些教育當事者、教育當局者的知行兩分、口是心非有著因果關系。從表象看,局中人各有其難,為著單位、部門、學校的各種利益,為著學生和家長的當前利益,似乎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從本質和長遠看,則是為己為私,而盡誤民族未來。
有教師和校長坦言,自身數(shù)十年的教學和教育經(jīng)歷,一直信守面對學生言說“我”自己相信的話,要求他們做“我”自己已經(jīng)或即將做到的事。在與所教近十屆學生后來的交往交流中,其最深的體會是,學生們所尊崇的一定是那些“知行合一”的教師。
教育實踐的駕馭是基礎。作為辦學核心主體的校長,其所表達的內(nèi)容主要是辦學實踐、教育教學生活。優(yōu)秀的表達一定是源自表達者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盡管知識、經(jīng)驗、理論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云平臺已經(jīng)信手可得,盡管借助云計算、翻轉課堂也可以重組知識,生成新的理論,但是就具體的教育而言,實踐出真知仍然應該是一條顛撲不破的道理。就因為時代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實踐尤其是轉型期的中國教育實踐不斷出現(xiàn)和遭遇新的困難與問題,一方面某些舊有的理論已經(jīng)很難解釋當下的教育現(xiàn)實,另一方面新的教育實踐尤其是在不斷解決問題和探索困境中也催生了新的教育理論與思想。
一個經(jīng)過教育實踐的艱難困苦歷練的校長,才有最為真切、深切的教育感悟和教育思緒,才可能有最接地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言說。更為重要的是,縱觀古今中外教育史,真正堪稱“教育家”的,直到今天思想和理論還能百讀而不厭的,一定是那些在教育實踐領域作出重要探索和重大成就的實踐家??鬃印⒚献尤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如此,杜威、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莫不如此。于是我們可以說,沒有能力駕馭教育實踐,沒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jīng)歷,要具有優(yōu)秀的教育表達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時做得到,也很難有生命力。
表達藝術的學習是路徑。學校的文化表達、校長的教育言說,更多地表現(xiàn)為明理以服人、抒情以感人??陬^的言說需要“感染”,形成鼓動人心的力量;書面的闡述需要條分縷析,絲絲入扣,產(chǎn)生震撼魂魄的效果;學校理念的昭示需要精粹凝練,“增一字則嫌長,減一字則嫌短”,才能發(fā)揮引領號令的作用。所以,同樣是彈琴,伯牙就可以使“六馬仰秣,游魚出聽”(《荀子·勸學》)。那么,古人推崇、決定“言”之“行而久遠”的“文”又從何而來呢?除了一般的語文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的修煉外,下列幾個方面不可不格外重視。一是提升修辭力。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排比再加上“層遞”,逸興遄飛。二是增強邏輯性。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幾乎片刻離不開“說理”。說理,是要讓人心悅誠服,這就需要符合理性和事理的闡釋、分析、判斷和推理,而不是強詞奪理、蠻不講理的“大言”說教、唬人;說理,是要讓受教者既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施教者的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就需要有章法,有順序,有張弛,有緩急。不少學校問題成堆、教師心氣不順、工作執(zhí)行不力、質量難以保障,很多都是因為學校成員對于學校文化、學校發(fā)展缺乏認同,而這種格局之造成,與校長的交流能力缺乏,尤其是有深度、有層次富于科學和理性的表達缺失是極有關系的。三是充實文化味兒。表達與“文化”密不可分。因為任何文化都必須借助語言呈現(xiàn),而富于厚重文化內(nèi)蘊的表達則可以豐盈思想的張力。南京師大附中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正因其“菜根”這一富于中華農(nóng)耕文化特點的樸素而含蓄的比喻,才讓我們感受到其教育意義的豐富和開放。如今,領袖人物論及國計民生,甚至在國際關系領域的交流,恰當?shù)脑娢慕?jīng)典的引據(jù),幾乎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必備。其間的內(nèi)涵、深意、韻味、想象空間和弦外之音,非同小可。
表達,對于教育家型校長而言,是傳布思想、抒寫情感、發(fā)號施令、推進執(zhí)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利器”,甚至是“思想的翅膀”。但表達不過是一種言說,或口頭,或書面,假如僅止于言說,僅止于言說的“思想”,僅止于言說的“情感”,僅止于言說的“號令”,就永遠成不了真正有生命、可以飛翔而且久遠飛翔的翅膀。其言說的背后,言說的基礎,言說的內(nèi)核,還是靈動的“思維”、堅實的“創(chuàng)造”以及言說者的精神風范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