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明
說唱藝術(shù)志書類文獻研究述略
苗懷明
說唱藝術(shù)志書類文獻研究圍繞《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這兩套大型曲藝志書的編撰而進行,自成一體,獨具特色?!吨袊囍尽贰吨袊囈魳芳伞匪鸭砉ぷ鹘?jīng)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jì)80年代為啟動、準(zhǔn)備階段,20世紀(jì)90年代為集中攻堅階段,21世紀(jì)前十年為完成收工階段。這類文獻涉及地域廣泛,涵蓋說唱藝術(shù)的各個方面。目前對其利用開發(fā)還很不夠,有很大的學(xué)術(shù)空間。
說唱藝術(shù);志書;文獻研究
說唱藝術(shù)志書類文獻主要是指圍繞著《中國曲藝志》[1]《中國曲藝音樂集成》[2]這兩套大型曲藝志書的編撰而搜集整理的一系列說唱藝術(shù)文獻,這類文獻以各類說唱藝術(shù)史志及資料集的形式刊行,不僅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而且涵蓋面廣,內(nèi)容十分廣泛,涉及說唱藝術(shù)的各個方面,且自成一體,獨具特色,影響深遠(yuǎn),這里單獨將其作為一類說唱藝術(shù)文獻進行歸納和介紹。
《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的編纂從最初的啟動到全部出版,前后持續(xù)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實際上相關(guān)工作到當(dāng)下為止還沒有全部完成。根據(jù)不同歷史時期的進展情況及其特點,以下將說唱藝術(shù)志書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分成三個階段分別進行梳理和歸納。
一
第一個階段為20世紀(jì)80年代,這是兩套曲藝志書的啟動、準(zhǔn)備階段。
《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是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兩書同時編撰的還有《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中國戲曲志》《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共包括十套大書。
1979年7月,文化部等單位制定發(fā)布《關(guān)于收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的總體規(guī)劃》《收集整理我國民族音樂遺產(chǎn)規(guī)劃》;1980年3月20日,文化部、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出《關(guān)于收集整理曲藝遺產(chǎn)及曲藝史料、資料的通知》。由此拉開了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工作的序幕。
因編纂對象、內(nèi)容及特點的不同,《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的編纂具有自己的特點。與其他志書相比,兩書編纂的難度是比較大的。這表現(xiàn)在這一學(xué)科起步較晚,資料缺乏,學(xué)術(shù)積累較少,可資參考的已有成果不多,專業(yè)研究人員缺乏,整個學(xué)科基礎(chǔ)薄弱,還存在不少空白點,許多疑難問題沒有解決,不少有爭議的問題尚未獲得共識。這固然是一個不足,但唯其如此,也更顯出兩套志書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重要價值。
兩套曲藝志書中先啟動的是《中國曲藝音樂集成》,該書起初的名稱為《中國說唱音樂集成》。1984年5月,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在武漢召開編輯工作會議,制定《〈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編輯工作方案》,從編輯方針、收集范圍、錄音錄像、記譜譯譜、概述注釋、照片圖標(biāo)、地方卷的版本內(nèi)容等方面對編輯工作做了詳細(xì)的規(guī)定。同年,該書的編纂被列入國家重點項目,預(yù)定完成時間為1990年。
《中國曲藝志》的編纂工作是從1986年啟動的,在十部志書中是最晚著手編纂的一部。當(dāng)年2月,文化部與國家民委、中國曲協(xié)聯(lián)合下發(fā)《關(guān)于編輯出版〈中國曲藝志〉的通知》及《〈中國曲藝志〉編輯出版計劃(草案)》《〈中國曲藝志〉地方卷體例(草案)》,預(yù)定完成時間為1995年以前。
為編纂這兩套曲藝志書,文化部等政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從制度、人力、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其中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一是設(shè)立專門的編纂機構(gòu)。在北京成立總編輯部,指導(dǎo)各省市卷的編纂與審稿,其中《中國曲藝志》的主編為羅揚①羅揚后發(fā)表《盛世創(chuàng)舉曲藝大典——〈中國曲藝志〉編纂工作略述》(《曲藝》2009年第9期)一文,對整套叢書的編纂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jié)。,副主編為王波云、周良;《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的主編為孫慎,副主編為馮光鈺、章鳴。《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由主編、副主編、總編輯及編審組成編委會;《中國曲藝志》未設(shè)編委會,由各省市卷各自設(shè)立地方卷編委會和編輯部,負(fù)責(zé)本省市的資料搜集與編輯工作。這樣一來,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編纂人員班子,保證了整個編撰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撥出專款。如此巨大的學(xué)術(shù)文化工程離不開物力、財力的有力支持,1986年1月,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guān)于國家重點藝術(shù)科研項目七部藝術(shù)〈集成〉、〈志〉編纂費請列入各級財政預(yù)算的通知》,將編纂《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的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yù)算。隨后,全國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陸續(xù)將兩套曲藝志書的編纂列入國家重點項目。這些都從資金方面有力地保證了整個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是制定較為周密的編纂計劃及編寫體例。兩書都編寫有專門的編輯手冊即《中國曲藝志編輯手冊》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編輯手冊》,中國曲藝志總編輯部還創(chuàng)辦了《中國曲藝志通訊》。其后在編纂過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后又陸續(xù)下發(fā)《〈中國曲藝志〉編輯方針》《〈中國曲藝志〉編纂機構(gòu)設(shè)置》《〈中國曲藝志〉地方卷審稿程序》《〈中國曲藝志〉地方卷編纂說明》《〈中國曲藝志〉譜例書寫規(guī)范》《〈中國曲藝志〉配圖要求》《〈中國曲藝志〉地方卷體例(草案)補充說明》《關(guān)于〈中國曲藝志〉地方卷體例(草案)的幾點說明》《關(guān)于〈中國曲藝志〉“志略·舞臺美術(shù)”分類框架條目的設(shè)置》《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送審卷稿書寫要求與格式》等指導(dǎo)性文件及相關(guān)資料。
此外,兩套曲藝志書的總編輯部為配合編寫工作,還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座談會。如:1985年1月召開的二人轉(zhuǎn)音樂編輯工作協(xié)商座談會,1986年6月召開的蘇州彈詞音樂編輯座談會,1987年召開的北方地區(qū)大鼓音樂編輯協(xié)商會議,中國民族音樂集成少數(shù)民族戲曲音樂、曲藝音樂編輯工作會議,1988年11月召開的明清俗曲研討會,1989年召開的少數(shù)民族曲種鑒定會、陜西曲子淵源與藝術(shù)特色研討會等。通過這些會議的召開,編寫人員得以及時地探討編纂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充分交流體會經(jīng)驗。所有這些,保證了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
隨著《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編纂工作的啟動,全國范圍內(nèi)曲藝資料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全面展開,如此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文獻資料普查工作可謂前所未有。隨后,一些地市、縣區(qū)開始編印具有本地特色的曲藝志及資料集,以備省卷采用,同時也為后面的編纂工作提供經(jīng)驗。
這一階段所刊行的地方曲藝志及資料集數(shù)量很多,幾乎每個縣區(qū)都編印有相關(guān)的書籍,或一冊,或數(shù)冊,至于總的數(shù)量,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精確的統(tǒng)計。限于條件,無法一一寓目,下面僅就筆者所知見者,列舉一些。
其中河南省刊行的有如下一些:
《河南曲藝志史資料匯編》(自1988年起陸續(xù)刊行)、《新華區(qū)曲藝志》(新鄉(xiāng)市新華區(qū)文化局編,1985年刊行)、《原陽縣曲藝志》(原陽縣文化局曲藝志編輯室編,1986年刊行)、《新野縣曲藝志》(新野縣文化館編,1986年刊行)、《南陽縣曲藝志》(南陽縣曲藝志編委會編,1988年刊行)、《鎮(zhèn)平縣曲藝志》(鎮(zhèn)平縣曲藝志編委會編,1988年刊行)、《南陽市曲藝志》(南陽市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淮濱縣曲藝志》(淮濱縣曲藝志編纂小組編,1988年刊行)、《中國曲藝志·鄧縣資料卷》(鄧縣文化局編,1988年刊行)、《中國曲藝志·西峽縣卷》(西峽縣《中國曲藝志》縣卷本編纂小組編,1988年刊行)、《平頂山市市區(qū)曲藝志》(初稿,平頂山市文藝集成志編輯室編,1988年刊行)、《三門峽市曲藝志》(三門峽市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三門峽市湖濱區(qū)曲藝志》(三門峽湖濱區(qū)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郟縣曲藝志》(郟縣文化局曲藝志編纂組編,1988年刊行)、《淅川縣曲藝志》(河南省淅川縣文化局編,1988年刊行)、《淮陽縣曲藝志》(淮陽縣文化館編,1988年刊行)、《陜縣曲藝志》(陜縣文化局、文化館編,1989年刊行)、《內(nèi)黃縣曲藝志》(河南省內(nèi)黃縣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唐河縣曲藝志》(河南省唐河縣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湯陰縣曲藝志》(湯陰縣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汝陽縣曲藝志》(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曲藝志編輯室編,1989年刊行)、《修武縣曲藝志》(修武縣曲藝志領(lǐng)導(dǎo)小組編,1989年刊行)。
河北省刊行的有如下一些:
《河北曲藝資料》(《中國曲藝志·河北卷》編輯部編,1988年刊行)、《廊坊市曲藝志》(廊坊市文化局編,1989刊行)、《承德地區(qū)曲藝志》(《承德地區(qū)曲藝志》編輯部編,1989刊行)。
山西省刊行的有如下一些:
《山西曲藝史料》(山西省文化局、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山西分會編,1983年版)、《山西省文化志·曲藝史料集》(山西省文化局《文化志》編纂辦公室編,1983刊行)、《武鄉(xiāng)曲藝志》(武鄉(xiāng)縣文化局編,1988年刊行)、《沁州三弦書》(中國曲藝志·曲藝音樂集成·山西卷長治集,沁縣文化局編,1987年刊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刊行的有如下一些:
《廣西曲藝資料匯編》(第一、二、三、四輯,《中國戲曲志·廣西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廣西卷》編輯部編,1988-1991年刊行)、《中國曲藝志廣西卷·鐘山縣曲藝資料匯編》(1988年刊行)。
其他尚有《北京地區(qū)曲藝資料匯編》(第一輯,《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北京卷》編輯部編,1987年刊行)、《曲藝志資料》(第一、二、三輯,《中國曲藝志·遼寧卷》編輯部編,1988、1989年刊行)、《曲藝資料匯編》(第一集,錦州曲藝志編輯社編,1989年刊行)等。
總的來看,這些地方曲藝志及資料集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一是較為系統(tǒng)、全面地反映了地方曲藝的發(fā)展情況。這些書籍內(nèi)容豐富,門類齊全,所收資料大多為實地調(diào)查而來,其中不少資料為第一次搜集、記錄和整理,可信度高,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二是這些地方曲藝志大多按照統(tǒng)一制定的體例進行撰寫和編排,因而體例較為統(tǒng)一。相關(guān)資料集則根據(jù)具體情況做不同的處理。
三是大多采用內(nèi)部刊印的方式。這些地方曲藝志、資料集或鉛印,或油印,印數(shù)不多,有不少只印幾百本,主要供內(nèi)部交流,因此流傳不廣,如今要閱讀利用并不容易。
這一階段為配合《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編纂而編寫的地方曲藝音樂資料也有不少,據(jù)筆者所知見者,主要有如下一些:
其中天津市刊行的有:
《梅花大鼓音樂資料匯編》(天津市藝術(shù)研究所、《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天津卷編輯部編,1985年刊行)、《天津時調(diào)音樂資料匯編》(天津市藝術(shù)研究所、《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天津卷編輯部編,1986刊行)、《京韻大鼓音樂資料匯編》(天津市藝術(shù)研究所、《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天津卷編輯部編,1986年刊行)。
江蘇省刊行的有: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徐州分卷》(徐州市文化局、徐州市戲劇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編,1987年刊行)、《江蘇連云港市曲藝音樂集成》(連云港市文化局曲藝音樂集成編輯室編,1987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無錫分卷》(無錫編寫委員會編,1987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蘇州分卷》(蘇州編寫委員會編,1987年刊行)。
河南省刊行的有:
《河南曲藝音樂集成資料匯編》(中國民族音樂集成河南省編輯辦公室編)、《光州大鼓音樂》(征求意見稿,中國民族音樂集成河南省編輯辦公室編,1983年刊行)、《新野縣曲藝音樂集成》(新野縣文化局編,1988年刊行)、《湯陰縣曲藝音樂集成》(湯陰縣文化局編,1989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河南淮陽卷》(淮陽文化館編,1989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山西卷臨汾集浮山資料本》(浮山縣曲藝音樂集成編委會編,1987年刊行)。
此外尚有《賢孝音樂》(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青海卷試編本,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青海卷編輯部編,1989年刊行)、《黃梅文曲》(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湖北卷,黃梅縣文化局編,1986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永嘉縣卷》(曲藝音樂集成永嘉縣卷編委會編,1986年刊行)、《黑龍江省藝術(shù)史志集成資料匯編》(黑龍江省藝術(shù)研究所編,1986年起刊行)、《北京地區(qū)曲藝資料匯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北京卷編輯部編印,1987年起刊行)、《中國民族民間曲藝音樂集成·岳陽市郊區(qū)資料本)(岳陽市郊區(qū)文化館音樂集成編輯室編,1988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益陽縣分冊》(益陽縣曲藝音樂集成編輯委員會編,1987年刊行)等。
以《河南曲藝音樂集成資料匯編》為例,該書先后刊行十多冊,其內(nèi)容包括“各曲種文史、音樂資料、藝人專訪調(diào)查、口碑傳聞、專題論述、會議講話、經(jīng)驗交流等,為集成的編輯工作提供資料。”①各冊前《編輯前言》。該書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二
第二個階段為90年代,這是一個集中攻堅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為配合曲藝志書編撰而進行的文獻資料普查工作基本結(jié)束,整個工作的重點轉(zhuǎn)向?qū)λ鸭墨I資料的整理、研究,著手省市卷的撰寫。對各省市卷的稿件,全部采取三審制,即初審、復(fù)審和終審,然后再公開出版,出版采取分批的形式,其中《中國曲藝志》最早出版的是湖南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最早出版的是湖北卷。
這一時期出版的《中國曲藝志》省市卷有如下幾種:
《中國曲藝志》(湖南卷),中國ISBN中心1992年刊行。[3]
《中國曲藝志》(天津卷),中國ISBN中心1993年刊行。
《中國曲藝志》(河南卷),中國ISBN中心1995年刊行。
《中國曲藝志》(江蘇卷),中國ISBN中心1996年刊行。
《中國曲藝志》(北京卷),中國ISBN中心1999年刊行。[4-5]
根據(jù)《〈中國曲藝志〉地方卷體例》(草案)的要求,各省市卷均按照統(tǒng)一的體例進行編纂,每卷分綜述、圖表、志略、傳記四個大的部類。其中綜述以歷史年代為序,敘述本地區(qū)各民族曲藝的歷史和現(xiàn)狀。圖表包括大事年表、曲種表和曲種分布圖三個部分。志略分曲種、曲目(書目)、音樂、表演、舞臺美術(shù)、機構(gòu)、演出場所、演出習(xí)俗、文物古跡、報刊專著、軼聞傳說、諺語口訣等小類。傳記則包括作家、表演藝術(shù)家、理論家、評論家、教育家、樂師和組織活動家等。各卷所收資料的時間下限為1985年年底。每卷100萬字左右,并配有大量彩色和黑白圖片。
除各省市正式出版的分卷之外,不少地方還以公開出版或內(nèi)部印刷的形式出版了本地的曲藝志。
其中河南省出版的主要是《河南曲藝志系列叢書》。該叢書計劃出版17部,“統(tǒng)一采用《中國曲藝志》體例并結(jié)合各地實際情況編纂,上限各卷據(jù)情而定,下限——1990年,全面、系統(tǒng)、翔實、科學(xué)地記述反映河南各地曲藝的歷史和現(xiàn)狀?!雹俑鲿硎住肚把浴?。據(jù)筆者所見,已公開出版者有如下各卷:《三門峽市曲藝志》(三門峽市文化局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南陽地區(qū)曲藝志》(南陽地區(qū)文化局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新鄉(xiāng)市曲藝志》(新鄉(xiāng)市文化局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安陽市曲藝志》(安陽市文化局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平頂山市曲藝志》(平頂山市文化局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商丘地區(qū)曲藝志》(商丘地區(qū)文化局編,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版)
此外尚有《溫縣曲藝志》(溫縣文化局編,1990年刊行)、《獲嘉縣曲藝志》(獲嘉縣文化局編,1990年刊行)等。
江蘇省出版的有:《南京曲藝志》(查雙祿主編,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南京曲藝資料匯編》(中國曲藝志江蘇卷南京分卷編,1993刊行)、《中國曲藝志江蘇卷·鹽城分卷》(鹽城市文化局編,1992年刊行)、《連云港曲藝志》(連云港市文化局編,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年版)、《揚州曲藝志》(揚州曲藝志編委會編,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四川省出版的有:《宣漢縣曲藝志》(宣漢縣曲藝志辦公室編,1991年刊行)、《中國曲藝志德陽市卷》(中國曲藝志德陽市卷編委會編,1992年刊行)、《遂寧市曲藝志》(遂寧市文化局1992年編印)、《綿陽市曲藝志》(綿陽市曲藝志編輯委員會、綿陽市文化局編,1991年刊行)、《四川省達縣地區(qū)曲藝志》(四川省達縣地區(qū)文化局編,1995年刊行)。
黑龍江省出版的有:《鶴崗曲藝志》(黑龍江省文化廳編,1991年刊行)、《齊齊哈爾曲藝志》(齊齊哈爾市文化局編,1996年刊行)。
江西省出版的有:《中國曲藝志·江西卷·上饒地區(qū)分卷》(上饒地區(qū)曲藝志編輯委員會編,1996年刊行)、《宜春地區(qū)曲藝志》(宜春地區(qū)曲藝志編輯部編,1996年刊行)、《中國曲藝志贛州市卷》(贛州市文化局、贛州市曲藝志編輯部編,1996年刊行)。
湖北省出版的有:《黃州市曲藝志》(黃州市文化館編,1993年刊行)、《英山縣曲藝志》(英山縣文化館編,1991年刊行)。
安徽省出版的有:《宿州曲藝志》(宿州曲藝志編委會編,1995年刊行)、《安徽省六安地區(qū)曲藝志》(沈曉富主編,黃山書社1999年版)。
此外尚有《吉林市曲藝志(附皮影志)資料匯編》(第一輯,吉林市曲藝志編輯組編,1992年刊行)、《遼陽曲藝志》(虞德榮、田維威著,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中國曲藝志·甘肅卷張掖分卷》(張掖地區(qū)文化處編,1990年刊行)、《中國曲藝志內(nèi)蒙古卷呼倫貝爾盟分卷》(1991年刊行)、《中國曲藝志·湖南卷·株洲分卷》(株洲市曲藝志編輯部編印)、《中國曲藝志陜西卷·延安地區(qū)分冊》(延安地區(qū)文化文物局編,1993年刊行)、《百色地區(qū)曲藝志》(百色地區(qū)曲藝志編輯部編,1991年刊行)、《玉溪地區(qū)曲藝志》(玉溪地區(qū)文化局、群眾藝術(shù)館編,1996年刊行)、《寧波曲藝志》(寧波出版社1999年版)、《衢州市曲藝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福州曲藝志資料集》(第一集,福州分卷編輯委員會編,1995年刊行)、《肇慶曲藝》(肇慶曲藝志編輯組編,1996刊行)、《肇慶市端州區(qū)曲藝志》(端州區(qū)曲藝志編輯組編,1995年刊行)等。
與《中國曲藝志》相比,由于啟動較早,這一時期《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省市卷出版的較多,這里將出版情況列表顯示如下:
各卷均按照統(tǒng)一的體例進行編纂、編排。全書分綜述、概述、人物介紹三個大的部分,其中,綜述介紹本地曲藝音樂的源流沿革、流布情況及方言聲韻特點;概述介紹各曲種唱腔曲牌的衍變、發(fā)展及音樂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特點及規(guī)律;人物介紹本地各民族曲種代表藝人、演員的主要藝術(shù)生平、藝術(shù)成就和貢獻。各省卷先依民族、后依曲種立目,各曲種音樂由概述、基本唱腔、器樂曲牌、選段、人物介紹組成。所有唱腔選段均依據(jù)錄音記譜。各卷收有各曲種演出形式、代表人物及歷史資料照片共2000余幅,每卷約150萬字。
在各省市正式出版的分卷之外,有的地方還編撰了本地的曲藝音樂集成本。如:河南省就有《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南陽地區(qū)卷》(南陽地區(qū)文化局1990年編印)、《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封丘縣卷》(封丘縣文化局編,1990年刊行)、《安陽市曲藝音樂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云南省還編有《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云南卷》叢書,相繼出版《姚安蓮花落》(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局編,1990年刊行)、《玉溪地區(qū)曲藝音樂》(玉溪地區(qū)行政公署文化局、玉溪地區(qū)群眾藝術(shù)館編,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等。
其他尚有《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西卷宜春地區(qū)分卷》(宜春地區(qū)行署文化局編,1996年刊行)、《贛州地區(qū)曲藝音樂集成》(贛州地區(qū)文化局編,1997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甘肅卷蘭州分卷永登縣資料本》(永登縣文化館編,1991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四川卷甘孜藏族自治州資料卷》(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藝術(shù)集成辦公室編,1991年刊行)、《齊齊哈爾曲藝音樂集成》(齊齊哈爾市文化局編,1998年刊行)、《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安徽卷·六安地區(qū)分卷》(安徽省六安行署文化局編,1992年刊行)等。
三
第三個階段為進入21世紀(jì)的前十年,這是一個完成收工的階段。到2004年,《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各省市卷已全部完稿,接下來是審稿、修訂、出版等工作。這一年12月,文化部等單位在北京召開第四屆全國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出版成果表彰暨總結(jié)大會。原計劃到2006年十部文藝集成志書全部出版,但因各地進度不一等原因,未能如愿,直到2009年10月才全部出齊。目前有關(guān)部門正準(zhǔn)備編纂澳門卷。
以下將這一階段《中國曲藝志》各省市卷的出版情況列表顯示如下:
各省市卷出版的同時,各地仍陸續(xù)刊行相關(guān)的曲藝志,筆者所知見者有如下一些:
四川省出版的有《瀘州曲藝志》(童祥銘編著,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年版)、《成都曲藝志》(成都市文化局編,2007年刊行)。
江蘇省出版的有《無錫曲藝志》(無錫曲藝志編輯委員會編,2003刊行)、《邳州市曲藝志》(陳登芹主編,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鎮(zhèn)江曲藝志》(鎮(zhèn)江市文化局編,2007年刊行)。
其他尚有《長春曲藝史料》(長春市文化局文藝集成史志辦公室編印,2001年刊行)、《張家口曲藝資料集》(張家口市文化局、張家口文化藝術(shù)研究所編,2004年刊行)、《唐山曲藝志》(《唐山曲藝志》編輯部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版)、《五華區(qū)曲藝志》(宋海昆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衢州市曲藝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金華曲藝志》(金華曲藝協(xié)會編,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版)、《漳州曲藝集成》(漳州市文化與出版局編印,2003年刊行)、《環(huán)縣道情皮影志》(康秀林主編,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等。
這一時期,《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各省市卷也全部出版,以下將其出版情況列表顯示如下:
省市卷的正式出版之外,各地仍繼續(xù)出版相關(guān)的曲藝音樂集成,如《遼陽市曲藝音樂集成》(侯長力、田維威主編,吉林音像出版社2000年版)、《曲藝音樂集成青島分卷》(青島市藝術(shù)研究所編,2004年刊行)、《長子曲藝音樂集成》(政協(xié)長子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6年刊行)等。
圍繞著以《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為代表的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的編纂和出版,有關(guān)部門和個人還出版了一批著述,如文化部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所編的《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概覽》(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學(xué)苑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市藝術(shù)科學(xué)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所編的《全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北京卷編纂紀(jì)事》(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李堅主編的《功崇惟志寫春秋——十大文藝集成志書江西卷編纂紀(jì)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等。這些著述介紹兩套曲藝志書的編纂經(jīng)過,總結(jié)編纂經(jīng)驗,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四
作為最終成果的《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按省市設(shè)卷(海南市因歷史原因,未單獨立卷),各有共29卷,字?jǐn)?shù)都在數(shù)千萬字,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豐富。這里列舉一些具體數(shù)字,可見兩套曲藝志書內(nèi)容之一斑:
《中國曲藝志》已出版的前14卷中,收錄曲種608個,曲目16984個,報刊專著256條,總字?jǐn)?shù)為1218萬。[15]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已出版的前24卷中,共收入曲種489個,基本唱腔9187首,器樂曲牌995首,曲目選段2759段,人物1489個,照片1461張,總字?jǐn)?shù)為4073萬。[16-17]
總的來看,這類曲藝志書文獻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從文獻來源看,地域范圍廣泛,搜集方式多樣。
為編纂《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相關(guān)政府部門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以行政方式調(diào)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對全國范圍內(nèi)的曲藝文獻資料進行廣泛的調(diào)查和搜集,參與的人數(shù)達到上萬人,涉及的地域遍及全國各地。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如此廣泛的地域,如此長的時間,以各種方式搜集整理文獻,這不僅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無疑是一個創(chuàng)舉。
其文獻搜集方式也是多元的,既有各藏書機構(gòu)文獻資料的查找,也有對藝人進行的田野調(diào)查,還有對文物文獻的征集。文獻的記錄方式也是多樣的,既有傳統(tǒng)文字記錄、記譜,也有錄音、錄像。
二、從文獻內(nèi)容來看,《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以及大量的地方曲藝志及資料集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可以說,舉凡與曲藝有關(guān)的資料皆在搜羅范圍之內(nèi),其中有不少是過去研究者沒有涉及的。因此這種范圍的廣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橫向的,指這類文獻涉及曲藝這一學(xué)科的各個門類;二是縱向的時間之廣,截止編纂時間之前各個階段的文獻資料皆在搜羅之列。當(dāng)然,這些文獻資料在時間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晚清以降這個時段內(nèi),相比之下清代之前的文獻比較少。
兩套志書的重要文獻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點:
首先是搶救、記錄了不少重要的曲藝文獻,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依據(jù)。為配合編纂《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進行的文獻資料普查,使許多瀕臨失傳的重要資料得到搶救和記錄。其中的不少曲種如今已經(jīng)失傳,藝人已經(jīng)去世,這些資料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其次是為整個學(xué)科的建設(shè)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chǔ)。此前的曲藝研究多為作者的個人行為,因主客觀條件所限,只能關(guān)注部分曲種,涉及的范圍及搜集資料的數(shù)量都是有限的,難以涵蓋整個學(xué)科。編纂《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所進行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文獻普查涉及這一學(xué)科的各個方面,由此所奠定的文獻基礎(chǔ)對整個學(xué)科發(fā)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是可以想見的。
最后是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人才,使這一學(xué)科得到重視。這些專業(yè)人才大多是在田野調(diào)查、編纂志書過程中成長的,其中不少人從編纂兩套志書起步,如今成為骨干力量,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總的來說,兩套曲藝志書的編纂意義和價值是重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正如一位論者所總結(jié)的:“基本摸清了中國曲藝豐富多彩的歷史家底,考訂確認(rèn)了數(shù)百個曲藝品種的源流關(guān)系,大體廓清了構(gòu)成曲藝藝術(shù)學(xué)科框架的邏輯邊際,梳理保存了大批曲藝文化的珍貴資料,初步回答了有關(guān)曲藝藝術(shù)文化構(gòu)成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聚攏鍛煉出一大批比較精通有關(guān)曲藝藝術(shù)史志研究的學(xué)術(shù)隊伍?!保?8]從文獻的角度來看,通過兩套曲藝志書的編纂,所得到的文獻資料極為豐富,為這一學(xué)科的持續(xù)、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其影響是十分深遠(yuǎn)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會更加充分地顯示出來。
自然,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遺憾。兩套曲藝志書的最終成果是由全國各省、市分卷組成的《中國曲藝志》《中國音樂集成》,其重要的文獻價值是無可置疑的,需要指出的是,為配合這兩套曲藝志書所編的地方曲藝志和資料集同樣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而且其中有很多未被收入省市卷,這些地方曲藝志和資料集數(shù)量十分龐大,但公開出版者不多,大多為內(nèi)部印刷,印量很少,供文化局系統(tǒng)內(nèi)部交流之用,這樣,不僅市面上的書店里買不到,各類圖書館中也收藏不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辛苦搜集整理的文獻資料未能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利用率不高,這就造成文獻資源的閑置與浪費,是很可惜的。因此,兩套曲藝志書的全部出版不應(yīng)該看作是全部工作的結(jié)束,如果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編排,予以公開出版,其對整個學(xué)科研究的積極推動作用是可以想見的。也許相關(guān)部門已想到這一點,期待這些重要文獻的早日公開出版。
目前對說唱藝術(shù)志書類文獻的利用和開發(fā)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存在很大的學(xué)術(shù)空間。有關(guān)部門已經(jīng)利用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的豐富文獻資源建立中國民族民間基礎(chǔ)資源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將文獻資料實行數(shù)字化,實現(xiàn)資源共享,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責(zé)任編輯 薛 雁)
參考文獻:
[1]中國戲曲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2008.
The National Editing Committee of the Annalsof Chinese Opera,Annals of Chinese Opera,Beijing:China ISBN Centre,2008.
[2]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音樂集成[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6.
The National Editing Committe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Beijing:China ISBN Centre,1996.
[3]柳青.《中國曲藝志·湖南卷》的編纂出版意義[J].藝海,2009,(11).
Liu Qing,The Meanings of Publishing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Hunan Volume,Yihai,No 11,2009.
[4]李宏,崔長武.集成志書是搶救與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建設(shè)[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Li Hong and Cui Changwu,Compilation of Annals is A Basic Construction of Saving and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ulture,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5]李宏.《中國曲藝志·北京卷》編纂始末[M]//北京市藝術(shù)科學(xué)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全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北京卷編纂紀(jì)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Li Hong,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Beijing Volume,in Office of Beijing Arts and Sciences Planning Leading Group(ed.),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Beijing Volume of Ten National Integrated Annals of Literature and Arts,Beijing:China Drama Publishing House,2004.
[6]林青.《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四川卷(漢族部分)》勘誤辨析[J].音樂探索,1997,(2).
Lin Qing,Correction of the Han Sec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QuyiMusic-Sichuan,Music Exploration,No 2,1997.
[7]叢來.《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北京卷》編纂始末[M]//北京市藝術(shù)科學(xué)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全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北京卷編纂紀(jì)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Cong Lai,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Beijing,in Office of Beijing Arts and Sciences Planning Leading Group(ed.),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Beijing Volume of Ten National Integrated Annals of Literature and Arts,Beijing:China Drama Publishing House,2004.
[8]楓波.關(guān)于曲藝的界定——在《中國曲藝志湖北卷》編輯會議上的發(fā)言[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Feng Bo,On the Definition of Quyi:Speech on the Compilation Conference of Hubei Volume of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9]蔡源莉.《中國曲藝志·內(nèi)蒙古》卷編纂隨想[J].內(nèi)蒙古藝術(shù),2002,(2).
Cai Yuanli,Thoughts o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Inner Mongolia Volume,Inner Mongolian Arts,No 2,2002.
[10]楊葭菼.學(xué)習(xí)調(diào)研重質(zhì)量[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Yang Jiatan,Study,Investigation and Quality,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11]萬葉.曲藝編纂紀(jì)事——編纂《中國曲藝志·江西卷》中的幾個問題[M]//李堅.功崇惟志寫春秋:全國十大文藝集成志書江西卷編纂紀(jì)事.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Wan Ye,Notes of the Compilation of Quyi:Several Issues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Annalsof Chinese Quyi-Jiangxi Volume,in Li Jian,Gong Chong Wei Zhi Xie Chunqiu: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Jiangxi Volume of Ten National Integrated Annals of Literature and Arts,Nanchang:Baihuazhou Literatur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6.
[12]劉春曙.編好《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Liu Chunshu,A Good Compi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 for A Basis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13]饒興華.嘔心瀝血集腋成裘——《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西卷》編纂始末[M]//李堅.功崇惟志寫春秋:全國十大文藝集成志書江西卷編纂紀(jì)事.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Rao Xinghua,Ou'xinlixue Jiyechengqiu: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 Music-Jiangxi Volume,in Li Jian,Gong Chong Wei Zhi Xie Chunqiu: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Jiangxi Volume of Ten National Integrated Annals of Literature and Arts,Nanchang:Baihuazhou Literatur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6.
[14]汪玉亭.《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河北卷》編后的回顧與思考[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Wang Yuting,Retrospection and Rethought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Hebei Volume,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15]蔡源莉.《中國曲藝志》項目執(zhí)行情況報告[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Cai Yuanli,Re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Centre of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16]黃俊蘭.《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項目執(zhí)行情況報告[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Huang Junlan,Re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17]黃俊蘭.“文化長城”空前壯舉——評說《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的價值所在[J].人民音樂,2013,(11).
Huang Junlan,Unprecedented Enterprise of the“Cultural GreatWall”:Review of the Valu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QuyiMusic,People's Music,No 11,2013.
[18]吳文科.論《中國曲藝志》的編纂價值及其對曲藝藝術(shù)學(xué)科建設(shè)的重大意義[C]//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群言攬粹:文藝集成志書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9.
Wu Wenke,On the Value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Annals of Chinese Quyi and it Significant Valu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yi Subject,in Ethnic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Centre ofMinistry of Culture(ed.),Qunyan Lancui:Collected Pape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tudies,Beijing:The Academic Press,2009.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of Annuals of the Talking-singing Arts
M iao Huaim ing
This unique and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talking-singing arts is centred on the compilation of two large annals of Chinese Quyi:Annals of ChineseQuyi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QuyiMusic,whose compilation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The first is the initiative and preparatory stage in the 1980s,the second is the intensive stage in the 1990s and the third one is the finishing stage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These literatures concern wide regions and cover all aspects of the talking-singing arts.However,the exploration of them is not enough so that there are potential spaces in the research.
talking-singing arts,annals,literature studies
I207.39
A
1003-840X(2017)03-0065-10
苗懷明,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江蘇 南京 210023
http://dx.doi.org/10.21004/issn.1003-840x.2017.03.065
2017-05-11
① 其后湖南省文化廳組織人員對《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湖南卷進行修訂,以《湖南曲藝音樂集成》為名出版(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About the author:Miao Huaiming,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at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