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請聽題:“你的牙真好看!” 哦,那是假的?!薄鞍。俚??真的假的?”“真的!”問:牙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是曾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份所謂“漢語8級全真卷”的試題,據說不少外國朋友看了表示“很頭大”。雖然這其中有惡搞成分,但類似考試題目,已經成為現(xiàn)實——6月21日,黑山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漢語水平考試(HSK),57名考生報名參加。其中,年齡最小的考生為13歲。
孔子學院“全球化”
從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2004年在烏茲別克斯坦創(chuàng)辦開始,孔子學院就以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
2007年,加德滿都大學與河北經貿大學創(chuàng)建了尼泊爾第一所孔子學院,6月25日,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的最好的鑰匙。十年來,加德滿都大學孔子學院從零起步,積極進取,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敝袊v尼泊爾大使館政務參贊楊時超說。
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語言、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極大地滿足了各國民眾了解中國的需求。截至2016年底,全球134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孔子課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51個國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學院和127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在孔子學院的影響下,英國有5200多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美國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280萬人,僅次于學習西班牙語的人數。美、英、法、日、韓等43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華人華僑把孔子學院作為下一代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場所,視作維系民族情感的紐帶。
漂洋過海的“漢字熱”
“最喜歡的球隊是河南建業(yè)、最喜歡的中國美食是河南燴面、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親自去安陽看甲骨文”。如果單是聽了這一段對河南充滿眷戀的中文表述,人們很難相信這段話出自一個北愛爾蘭大男孩口中。肖恩·卡寧漢姆去過美洲、非洲和歐洲的很多地方,但在中國河南生活工作3年是他最棒的決定。這段經歷也使得肖恩和中國文化、歷史結下了不解之緣。
肖恩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在英國并非個案。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上的一系列高層活動,也展現(xiàn)了近年來中國文化在英國民眾中的推廣效果。2015年10月,在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在蘭卡斯特大學研習中文多年的康可在全英孔院課堂年會開幕式上朗誦了習主席1990年撰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康可和肖恩的例子是中國文化在英國傳播的縮影。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漢字也正熱。目前,美國擁有孔子學院57所,是世界上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播和中文教學的逐步普及全球,正是從這里開始。
事實上,隨著美國人學中文的興趣越來越濃,不但美國高校開設的中文課越來越受歡迎,美國各地民間的中文學校也日益紅火起來。在洛杉磯,華人家庭的子女成為中文學校最主要的學生,但洛杉磯中華學習中心招收的學生卻大都是美國的成年人。
從洛杉磯的華人聚集區(qū),到賭城拉斯維加斯,美國主流銀行、電話公司及賭場的大幅中文廣告經常出現(xiàn)在鬧市街頭。與此同時,漢字也越來越多地成為好萊塢演藝明星及體育明星的紋身內容,例如當紅偶像歌星賈斯汀在唱片《阿爾法狗》中就展出了兩款漢字文身,內容分別是“風土水火”和“溜冰”,足球巨星貝克漢姆在洛杉磯銀河足球隊服役期間,曾露出其腰間的漢字草書文身“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漢字為何風靡全球
據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全世界有16億人使用漢語,占世界總人口的25%。漢字是全球實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在聯(lián)合國規(guī)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語是其中一種。
漢字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曾在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人所周知的漢字圈。大約自漢朝以后,朝鮮人曾長期把漢語和漢字當作自己的書面語;3世紀以后,日本也使用漢字,直到現(xiàn)在,日本文字中還常借用漢字;我國南方的鄰邦越南,也曾較長期地使用過漢字。至今,新加坡等地華裔尚用漢字。漢字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漢字還有其他優(yōu)點。比如,它是“超方言”的文字,可以使用于我國許多不同語言地區(qū);漢字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成為書法藝術品的文字;漢字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最大,有利于口譯和計算機處理;另外,漢語是相對收斂、穩(wěn)定的語言,這使祖先智慧與文明得以傳承與發(fā)展?,F(xiàn)在的中國學生,可以瑯瑯上口地閱讀2000年前的楚詞。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對世界的文明、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影響巨大,這已是一個世界廣泛認同的觀點。
對非母語國家的人來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外國人熱衷于學漢語呢?“漢語熱”大規(guī)模大范圍爆發(fā)的背后,不僅僅是外國人對中文的關注,更折射出外界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加入中國“朋友圈”的熱切心情。
隨著中國在全球地位和影響力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的推進,相信接下來,這種交往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漢語熱”也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時期。
資料來源:新華網、人民網、2016年5月12日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