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榮平
摘要: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面對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使全體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我嘗試了分層教學,經(jīng)過實踐證明優(yōu)化了課堂,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fā)學生潛能,發(fā)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分層教學是解決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個體差異這個矛盾的教學策略,它是實施以全體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1.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將學生的差異作為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教育資源,以推動各層次學生的合作學習,促進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的主體關系. 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shù)和學業(yè)成績進行分層,選取合適該層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區(qū)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分層教學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1 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分級情況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教學輔導,確保提高學生的教學效果. 了解差異,分類建組,實施因材施教,對不同階段分層的學生進行考查,進行發(fā)展性的評價,確保提高教學效果。
1.2 分層走班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教師主要按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將學生按各自的程度分到不同的班去上課,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這種分層模式既確定其與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教學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1.3 能力目標分層監(jiān)測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自主選擇,確保學生分層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提高教學效果. 配合分層目標練習冊,在承認人的發(fā)展有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 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科學地聯(lián)系在一起,側重于能力創(chuàng)造和檢測,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2.分層教學的具體作法
實施分層教學的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分層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
2.1 學生分層。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學習主動、接受快的學生屬于A層;學習成績中等,學習情緒不夠穩(wěn)定或能力一般、學習勤奮的學生屬于B層;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困難大,消極厭學或頑皮不學的學生屬于C層。學生分層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層1:2:1組成四人合作小組塊狀集中編排,或按縱向同質、橫向異質集中編排,以便于輔導和相互討論幫助合作學習。
2.2 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評價作用。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融為一體,從加強基礎、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質諸方面考慮,確定與各層次學生學習實際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目標分層適宜低起點、多層次、有彈性。
2.3 分層施教。分層施教是分層教學中最關鍵、最難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異步達標。
2.3.1 按課型確定分層。新授課的教學內容不必明顯分層,A、B、C三層學生都應掌握章節(jié)的基本概念、例題、基本運算、基本技能。對低層學生要求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講解、提問、練習、輔導、評講,課外作業(yè)、課外輔導掌握教學基本內容;對中高層學生則要求在教師啟導點撥后自主學習、理解、掌握。
教師按照學生的分層而設置分層練習,建立學生所要獲取的知識同學生意識中已有知識的聯(lián)系,使各層學生在各自學習可能性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所發(fā)展。
2.3.2 按教學內容分層。例如,對教學概念的學習有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義、狹義、廣義、內涵、延伸等層次內容。
課本中的例題起著對概念的應用、解題規(guī)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層次性不強,內涵有限。
教師應熟悉教材前后聯(lián)系,掌握每個概念、例題所處的"地位",對概念、例題恰如其分進行分層,有的適可而止,有的加以鋪墊與引申,形成變式例題組或習題組,以供不同層次學生選用。
2.3.3 提問分層。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yōu)待C層學生,適中的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點撥。
2.4 分層測試。階段性測試具有比較全面、及時反饋各層次學生階段學習效果的作用和激勵作用。把握試卷的密度、難度,按層次編制測試題,大部分為基礎題,少部分為變式題、綜合題,其中基礎題量占70%,在一份試卷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選做題以二道為宜。必做題各層次學生都做,B層學生選做選做題,A層學生則做全部選做題。
2.5 分層評價。分層評價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處于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及時進行激勵調節(jié)工作。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轉變了教師的觀念,由過去的"學"適應"教"改變?yōu)?教"適應"學",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的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