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冷報浪 黃美健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肺動脈栓塞(P-rE)患者口服華法林首次達標時間(the first therapeutic-target-achieving time,TTA)的影響因素。方法納入由CT肺動脈造影首次確診的PTE患者151例,收集年齡、性別、體質(zhì)指數(shù)(BMI、)、基礎疾病、實驗室檢查[如:肝功能、血肌酐、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華法林劑量調(diào)整等情況。追蹤觀察90天內(nèi)INR動態(tài)變化、抗凝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結(jié)果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初始劑量、BMI、肝功能、心力衰竭與首次達標時間均有一定相關(guān)性;后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后得出:初始劑量、BMI、肝功能才是首次達標時間的獨立影響因素。結(jié)論華法林的抗凝強度常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工作中不可忽視。
[關(guān)鍵詞]華法林;首次達標時間;影響因素;肺栓塞
中圖分類號:R5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7)D3-0212-04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19
華法林是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物,通過抑制維生素K來減少肝細胞內(nèi)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從而發(fā)揮抗凝作用。為達抗凝療效,應用華法林的急性肺動脈栓塞(PTE)患者抗凝強度指標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必須維持在2.0~3.0之間。多項研究表明華法林達穩(wěn)定的抗凝療效需數(shù)周到數(shù)月的時間,在此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將會增加,因此INR準確快速達標,不僅能減少藥物劑量調(diào)整次數(shù),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能減少治療費用。本文以初始抗凝指標來探討各因素與INR四個達標時間段的相關(guān)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經(jīng)CT肺動脈造影(CTPA)首次確診的PTE患者,且進行了首次標準抗凝治療。納入標準:(1)首次口服華法林,且INR于90天內(nèi)達標(目標范圍2.0~3.0);(2)依從性強,院外定期監(jiān)測INR;(3)規(guī)律服用華法林至少3個月。如患者出現(xiàn)死亡、信息不完整、依從性差將被剔除。
1.2方法:收集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基礎疾病、實驗室檢查、隨訪內(nèi)容。依據(jù)“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BMI<18.5kg/m2為體重低下,BMI在18.5~23.9kg/m2為正常,24~27.9kg/m2為超重,28~29.9kg/m2為工度肥胖,≥30kg/m2為Ⅱ度肥胖?;A疾病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惡性腫瘤、心力衰竭等。實驗室檢查包括腎功能(血肌酐)、INR、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IJ3)。肝功能不全定義為AST、ALT超過正常上限值的3倍以上。隨訪內(nèi)容:華法林治療90天內(nèi)INR的變化、華法林劑量調(diào)整、不良反應、抗凝療效。通過監(jiān)測INR值,根據(jù)首次達標時間TTA分4組:Ⅰ組:TTA≤7d、Ⅱ組:7d
初始抗凝治療指標:(1)首次達標時間(d):口服華法林后INR達到目標范圍(2.0~3.0)的時間,且需INR連續(xù)兩天或兩天以上達標;(2)INR四個達標時間段的比例(%)。
安全性指標:華法林抗凝治療90天內(nèi)的不良反應:出血發(fā)生率和再栓塞率,其中出血包括輕微出血、嚴重出血。
抗凝療效指標:90天內(nèi)的治愈率、好轉(zhuǎn)率、無效率。復查CTPA顯示肺動脈血栓消失,且無明顯相關(guān)癥狀者為治愈;CTPA顯示肺動脈血栓栓塞面積減小或臨床癥狀減輕者為好轉(zhuǎn);CTPA顯示血栓無明顯變化,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或加重者為無效。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以上均數(shù)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構(gòu)成比)描述,有序分類變量的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Gamma系數(shù)檢驗,無序分類變量的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卡方檢驗。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首次達標時間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首次達標時間的單因素統(tǒng)計分析:符合納入標準的FIE患者共有151例,初始劑量分為2.5mg組、3mg組、5mg組,BMI分為正常組、超重組、工度肥胖組、Ⅱ度肥胖組;經(jīng)Gamma系數(shù)相關(guān)性檢驗得出:TTA與初始劑量之間有一定的負相關(guān)性(Gamma=-0.55,P<0.01),與BMI指數(shù)之間有一定的正相關(guān)性(Gamma=0.22,P<0.01),上述相關(guān)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基礎疾病中肝功能不全組TTA集中在1~7天(40.03%)和8~14天(33.33%),肝功能正常組的TTA以8~14天(30.36%)、15~28天(35.71%)為主,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力衰竭組及無心力衰竭組在TTA≤28天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2.86%、82.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而患者基本特征(年齡、性別),基礎疾?。ǜ哐獕翰?、糖尿病、惡性腫瘤),實驗室資料(ALB、腎功能)對首次達標時間均無影響(P>0.05)。
2.2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將因變量及上述有顯著差異性的自變量進行賦值,見表3。將其納入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以賦值最大的變量為參照,其結(jié)果顯示:初始劑量5mg組與2.5mg組、3mg組比較,縮短首次達標時間的幾率明顯增加(P<0.05)。超重組、BMI正常組與Ⅱ度肥胖組比較,能縮短首次達標時間(P<0.05);而Ⅰ度肥胖組和Ⅱ度肥胖組在延長首次達標時間的幾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功能正常組比肝功能不全組顯著延長了首次達標時間(P<0.05)。而心力衰竭不是首次達標時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高初始劑量、低BMI、肝功能不全均能縮短華法林的首次達標時間,是首次達標時間的獨立影響因素。2.3抗凝療效:華法林治療90天后,治愈者、好轉(zhuǎn)者、治療無效者分別為35例(23.20%)、116例(76.80%)、0例(0%)。
2.4不良反應:華法林應用90天內(nèi),有41例出血者,所占比例為27.15%。其中,輕微出血者36例(23.84%),嚴重出血者5例(3.31%);90天內(nèi)再栓塞者3例,所占比例僅為1.99%。
3討論
3.1初始劑量:眾所周知,華法林的應用劑量需根據(jù)種族、年齡、體重、華法林的敏感性、合并癥等因素來決定。因中國人與西方人肝藥物代謝酶存在差異性,故中國人比西方人的華法林初始推薦劑量要小,多為1~3mg,其INR多數(shù)于2~4周達標。
國外一項隨機雙盲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中初始劑量10mg組的5天內(nèi)INR達標率比5mg組高37%(P<0.01),10mg組比5mg組達標時間早1.4天(P<0.01),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mwther等重復上述研究方法,卻得到與Kovac相反的結(jié)論。Ageno研究結(jié)果顯示心臟瓣膜置換者中5mg組的平均首次達標時間比2.5mg組明顯縮短(P<0.01);但其INR>2.6發(fā)生率比2.5mg組明顯增多(42.5%、2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指出:5mg組在治療期間95.6%患者華法林需減量,而2.5mg組不僅能規(guī)律達標,且劑量調(diào)整率僅為53.5%,最后作者推薦低初始劑量華法林,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能規(guī)律達標而達穩(wěn)定抗凝療效。本研究結(jié)果與Ageno研究一致,雖5mg組達標時間最快,3mg組介于5mg組、2.5組之間,但因部分5mg組有頻繁減量或者停止治療甚至應用VitK1拮抗治療,因此建議選用3mg作為初始劑量,保證安全快速達標。
3.2BMI:本研究認為:因肥胖者藥物體積分布增大,導致高BMI指數(shù)會降低個體對華法林的敏感性,延長首次達標時間,且會增加華法林應用劑量。一項國外研究結(jié)果顯示:5例體重低下者(BMI<18kg/m2)、20例體重正常者(BMI 18~24.9kg/m2)、23例超重者(BMI25~29.9kg/m2)均于治療6天內(nèi)達標(P<0.01),35例肥胖者(BMI 30~39.9kg/m2)和18例病理性肥胖者(BMII>40kg/m2)分別于治療第8天、第10天達標,所占比例達50%;病理性肥胖者和肥胖者平均達標劑量明顯高于其他組,且出院前達標率顯著降低(P<0.01),這與本研究結(jié)論一致。
3.3基礎疾病:肝臟是合成白蛋白ALB、凝血因子及代謝藥物的重要臟器。而華法林需經(jīng)肝酶P450代謝,當肝功能不全時,對華法林的代謝減少,藥物于體內(nèi)蓄積,會縮短華法林的達標時間。Masanori研究分析認為血清白蛋白水平與INR增高成負相關(guān),是INR的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肝功能不全者能明顯縮短首次達標時間(P<0.05),可增大INR值,這與Takikawa結(jié)論相一致。
人體和動物實驗均證實終末期腎?。‥SRD)患者肝酶P450代謝功能下調(diào)40%~85%,導致非腎臟代謝藥物(如:華法林)清除率下降,增加了藥物曲線下面積。此外,Bachmann研究也認為ESRD患者通過降低藥物蛋白結(jié)合率、藥物分布體積及血pH值等途徑,增加非腎臟代謝藥物的血藥濃度,從而縮短了華法林首次達標時間。此外,有學者分析失代償性心力衰竭者對華法林高敏感性的原因,認為存在肝淤血、肝功能不全及氧缺乏理論;另有學者持反對觀點。而本研究心力衰竭者及腎功能不全者例數(shù)不足,未能得出上述結(jié)論,故仍需納入大樣本量以探究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與首次達標時間的關(guān)系。
綜上所述,華法林的首次達標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認為高初始劑量、低BMI、肝功能不全均能縮短華法林首次達標時間。因此,在臨床上應用華法林時,需綜合評估多種因素,以利快速安全達標且保證抗凝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