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長澤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體育部,廣東 珠海 51908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跆拳道運動的影響
喬長澤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體育部,廣東 珠海 519085)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過幾千年的漂洗沉淀,不僅對中國本土文化、人們的生活、價值觀等各個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也是整個東亞文化的胚種。跆拳道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孕育而生。本文就跆拳道運動的文化本源進行探討。
儒家文化;跆拳道運動;影響
跆拳道文化是在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孕育而生的。本文通過對儒家文化的理解,用另一個途徑和方法來解讀跆拳道運動中的文化內(nèi)涵。
眾所周知,在儒家文化中,對禮的重視是其他所有文化中不曾有過的。跆拳道運動中對禮儀的強調(diào)亦是本身項目的一大看點。無論是比賽入場時,對裁判和教練及對手的敬禮,還是品勢中從敬禮時就為開始,至敬禮后才為結(jié)束,都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跆拳道中對禮儀的重視。跆拳道比賽和訓練中,都一直強調(diào)著“禮”的存在。這與儒家文化中初期對“禮”的認識是相同的。儒家文化中也同樣注重禮的修養(yǎng)。儒家文化中,最常提及到的就是對“禮”的不同層面理解的問題。對“禮”面對君主的忠,“禮”面對親人的親,“禮”面對朋友以至與身邊所有人的時候的信,都是“禮”這一文化叢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墩撜Z·八佾篇》中有一則:子曰:“君子無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滨倘辣荣悓怪小岸Y”的表現(xiàn)就在對對手的尊重,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品勢練習中“禮”,不僅是品勢起勢前和收勢后的表面的禮節(jié),更多的是在進行品勢的演練時,思想中的對禮的一種理解和領悟。讓練習者在品勢的練習時,就一直體會著這種思想。正如“君子無爭”。君子之爭為下,與己之爭為中,無爭之爭才是上。
對動作要領的學習是最基本的,像一棵樹上的樹梢和葉子,是形而下的;對品勢內(nèi)涵的理解則如同一棵樹的樹干和樹根,是形而上的。僅從形式上看,認為這些禮節(jié)是一種死板的不必要的程序的人,則是只為了把整個跆拳道的文化簡單的當作了一個運動項目。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技術水平的提高速度,但卻阻礙了對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這就要求練習者應從其內(nèi)涵體會這項運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練習目的。世界上,以“道”為名的武術眾多。柔道、空手道、合氣道、劍道等,其中技術差異之大,涉及了武術中各個領域,如柔道的摔法、合氣道的關節(jié)技、劍道中對兵器的掌握。但無論技術上,內(nèi)容上有多大的差異,有一個共同點則是,凡以“道“為名的武術中,都有著比本身技術動作更高的精神文化。各個武術因為產(chǎn)生和發(fā)展時受到的文化感染不同,也就形成了對不同文化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韓國的跆拳道則是對儒家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而“禮”的繼承和表現(xiàn)則在其中占據(jù)重要的成分。讓跆拳道這一武術成為了一種“禮”的運動,使它的進步不只停留在動作這一層面上提高,也推動了它在精神和文化上的進步。
跆拳道基本的動作中,一般都是由動作的“預拉”到動作的“發(fā)力”,最后是動作的“回收”。預拉過程中,動作比較放松緩慢;發(fā)力時,在最短的時間里,由放松至緊張,發(fā)揮出最大的力量;回收則是在力量達到最頂峰的時候控制住?!笆瞻l(fā)自如”其實不僅局限于一個技術動作力量上的控制,還有一個人對自己的各個方面控制的能力,如《論語·憲問》中,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佃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钡枨f子之勇,在學習跆拳道中就一直追求勇氣和力量;而公綽之不欲,就是對“克己”的另一個方式的表達。欲望是一個人自身難以控制的,所以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克己”中最難達到的境界。跆拳道精神中“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中的克己,說的是如何外克制住自己,包括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如同在品勢的沖拳動作一樣,物極必反。如何內(nèi)斂,成為了一個比如何展現(xiàn)更高的一個問題。
“事國以忠,事友以信,事親以孝,殺身有擇,臨陣勿退?!边@是跆拳道的又一精神。其中殺身有擇,也就是在個人沖動的情況下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在跆拳道運動中,一直追求的“力量”和“破壞能力”在提高的同時,也要有精神上更高的境界來控制通過練習得到的這種能力,也就是常常提及到的“以武止戈”。最終的目的則是去通過對“武”這一能力的正確的運用,來達到“克己”,甚至去“止戈”。這也才是對武的最高境界。這一思想也一直都延續(xù)到品勢中的每一個動作中。品勢的動作要求發(fā)力的回收,為人講究在鋒芒畢露的時候收斂。兩者之間的從屬關系,一目了然。在古時,很多墨客文人,甚至是很多有才華的人,都在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選擇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這一行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韓國都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一種重要的體現(xiàn)。清心寡欲的生活或者修行都是自己內(nèi)心控制的一種提高,也是“克己”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在品勢的練習中,體會的不僅只在動作上力量的收與發(fā),也有體會生活中對自己個人情緒等諸多方面的控制,而最終達到“無欲則剛”。
跆拳道運動中,對自身重心的控制要求較高。無論是實戰(zhàn)中的腿法或是品勢的基本動作,都要求重心保持在身體正中,來維持最基本的平衡,和在保持自身重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fā)力,一切都以“中”為一個基礎。這與儒家文化中“中庸”,其中“中”的概念同出一輒。其中,“中”就是意指順合自然中的一切,勿偏左右,上下。正所謂:“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倚!”(《中庸》)。中立而不偏倚,才是真正的強。同理,在跆拳道運動中,無論是在最基本的沖拳動作中,全力的一擊,只發(fā)不收,或是一拳有氣無力;到整場比賽中的戰(zhàn)術,一往向前,或是消極的回避。都并不能達到目的。只有合理的去調(diào)整和控制自己,時刻保持一種“中”的心態(tài),才能有好的效果。自古就有拳諺“拳正人正”。正是說明了任何一種武術,技術只是一個表層,真正是通過武術中的技術來“悟道”,來修正自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吨杏埂酚性疲骸爸林泻停斓匚谎?,萬物育焉?!薄爸小迸c“和”是其中不偏不倚,體用結(jié)合的一種和諧的境界。
周易一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淵遠流長的一個瑰寶,其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暗合天理,并影響了整個東亞的文化。WTF與ITF的品勢中又有以太極八卦為名的套拳,如WTF中品勢(又稱型)包括太極1~8章,八卦1~8章,高麗、金剛、太白、平原、十進、地跆、天拳、漢水、一如等;ITF的品勢(又稱特爾)包括天地、檀君、島山、元曉、粟谷、重根、退溪、花郎、忠武、廣開、圃隱、階伯、義奄、忠壯、主體、三一、庚信、崔瑩、淵蓋、乙支、文武、西山、世宗、統(tǒng)一等24特爾。其中每一個品勢,都有其高于本身技擊意義的精神寓意寄于其中,使得相似的基本動作在每套品勢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力方式和意義。其中太極套拳中,每一章都因為它在八卦中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寓意,衍生了其各自不同的意義。發(fā)力和整個品勢中的節(jié)奏都有著鮮明的對比,如太極一章為乾,意為天。動作雖然簡單,但動作中力量中的空明,以及廣闊的能包容一切的感覺才是其中的要點,也是很難掌握的。動作上,它是一個最簡單最容易掌握和上手的套拳,而其中的心境卻是最難以掌握的。而太極套拳中最后的八章,是與乾卦相對的坤卦,意為大地。同樣是天與地,天空中是空明,而大地上卻是萬物繁盛。所以動作復雜,列太極八章之冠。其中寓意,不言而喻。太極魚中,陰盛而陽衰,陽盛則陰衰;陽由陰生,陰生于陽,兩者一直平衡著形成一個和諧的共存。太極套拳中動作簡單一目了然,而八卦套拳中卻連其中每個步形都暗合褂位,其中動作難度相差較大。但其中的卦位卻依舊相輔相成,相生相克。
“天人合一”的和諧之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禮”中從自身開始,進入一種和諧,還是“中庸”中對世間萬物的一種“中和”的和諧;以及“周易”等任何文化分支中,“天人合一”中的和諧都是其最終的目的和理想。韓國人自古就有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很多的詩人和武者更是回歸于自然,或隱居于山野,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以追求其中的“天人合一”。其實 “天人合一”一說就是對自然的感悟,而返樸歸臻。歸回于自然中的協(xié)調(diào),從而讓自己對個人所鉆研的方面有了從技術,業(yè)務,乃至心靈上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洗禮。讓自己去真正的回歸于自然中的協(xié)調(diào),真正地理解和領悟自然中的協(xié)調(diào)。世間萬物,值得稱贊為“美”一詞的,都具有著可見或不可見地協(xié)調(diào)于其中。跆拳道中的一切也是一樣,無論從基本的品勢動作到基本的腿法;還是從比賽中千變?nèi)f化的技術到表演中讓人眼花繚亂的難度動作,無不貫穿于其中的就是“協(xié)調(diào)”。而正是這種“協(xié)調(diào)”,才讓一個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作變得具有美感。
“天人合一”中,“天”并不單單指我們頭上的那片天空。而是泛指整個自然,如WTF品勢,越是級別的提升,越是表現(xiàn)的與自然的貼近。從高麗中表現(xiàn)出的人為的力量開始,到其中地跆與天拳中呈現(xiàn)的天地及廣闊的自然;直到最后一如中表現(xiàn)2種力量的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氣勢恢弘的美感。而品勢中的這些象征意義也正體現(xiàn)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是最終的目的。單一的人為的力量,或是單一地去依靠自然的力量都是不可取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利用人的力量去調(diào)節(jié)自然中的發(fā)展,從而在其中協(xié)調(diào)的去體現(xiàn)“天人合一”這一思想。跆拳道品勢中也一直都有所謂的“力由地生,氣由天孕”。其中,“力由地生”是指所有的力量,都是由著地腳蹬地轉(zhuǎn)腰發(fā)力量;“氣由天孕”就是剛剛提到的“天人合一”其中的氣息。呼吸節(jié)奏都是要和動作中“收”與“發(fā)”的節(jié)奏來控制的。來達到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和同步,從而來達到“天人合一”。無論是力量的發(fā)起和傳導還是呼吸的節(jié)奏,都是通過“協(xié)調(diào)之美”才從形式上表現(xiàn)出“天人合一”。而也正是因為“天人合一”,才讓“和諧之美”有了更深層次的表現(xiàn)意義。
通過對跆拳道運動中文化層面的探討和解讀,讓我們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鑒于中國文化對東亞地區(qū)的影響,我們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跆拳道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有影響。
[ 1 ] 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 D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 2 ] 司馬云杰.文化價值論[ D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 3 ] 黃臘梅,劉重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跆拳道[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
G886.9
A
1674-151X(2017)02-15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82
投稿日期:2016-12-25
喬長澤(1985—),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