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彤
(黑龍江大學 西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構(gòu)建
邵 彤
(黑龍江大學 西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對人類情感的研究一直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隱喻在情感的概念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和K?vecses的情感隱喻理論為基礎,結(jié)合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特征和文化闡釋,嘗試建構(gòu)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
概念隱喻;情感隱喻;結(jié)構(gòu)隱喻;方位隱喻;本體隱喻
情感隱喻作為概念隱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定義、分類以及認知方式都是建立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上的。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指出,隱喻的本質(zhì)早已超過語言修辭的層面,是人類的一種認知手段和思維方式。他們認為,“隱喻無所不在,不但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人類賴以思維和行動的概念系統(tǒng)從根本上講是隱喻性的”。同時,他們對隱喻的定義為“隱喻的實質(zhì)就是用一種事物去理解和經(jīng)歷另一種事物”。
Lakoff和Johnson將概念隱喻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結(jié)構(gòu)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指以一種概念的結(jié)構(gòu)來構(gòu)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論另一概念,于是產(chǎn)生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例如,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這一概念,一般用來談論或形容TIME的詞語,如spend(花費)、waste(浪費)等,都可以用來談論TIME,如“花時間”“浪費時間”等。
二是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指參照空間方位而組建的一系列隱喻概念。大自然和人類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空間方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概念,如上—下、前—后、深—淺、中心—邊緣、內(nèi)—外等。人們將情感的好壞、社會地位的高低、身體狀況的強弱等抽象的概念投射于這類隱喻中具體的方位概念上,如“HAPPY IS UP(高興是上)”“SAD IS DOWN(悲傷是下)”。
三是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指人們將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事件、狀態(tài)等無形的概念看作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因而可以對其進行談論、量化,甚至識別其特征及原因等。本體隱喻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隱喻。例如,“我陷入悲傷中不能自拔”?!氨瘋北浑[喻成一種容器,人們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很難逃脫。
以上這三種類型的隱喻,在某些方面是相互聯(lián)系或相互交叉的,它們之間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互不干涉、相互獨立。同時,與概念隱喻相同,情感隱喻也可以分為這三種類型。
情感隱喻對各類抽象的情感范疇起到具體化和概念化的作用,情感隱喻使得各類情感范疇被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根據(jù)K?vecses,情感隱喻的情感范疇主要有以下六類:
1.情感的存在
通過情感隱喻的表達,確定情感是否存在,存在的情感范疇包括在此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nèi)、擁有的實體中或以一種功能的形式存在等。例如,“他對她還有感情”“他心中充滿了對她的愛慕之情”等。其中,前三類存在的情感范疇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情感,而第四種范疇只適用于個別情感,如憤怒、貪婪。舉例來說,“他怒火中燒”“他氣得火冒三丈”。由于產(chǎn)生憤怒或貪婪的情緒,人的身體有了一定的生理變化。因此,有的情感在概念隱喻中具有一定的功能。
2.情感的強度
這類情感隱喻的始源域包括容器、熱度或火、生物體及自然的或物理的作用力。此外,情感的強度可以通過數(shù)量、溫度、效果等方面恰當?shù)伢w現(xiàn),舉例來說,“他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離世令他肝腸寸斷”“他越想越難受,嫉妒得眼紅冒火”。
3.情感的控制
情感會被外界因素影響,其始源域包括自然力、物理力等。情感的控制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如“壓制住心中的怒火”;二是失去控制,如“嫉妒令他瘋狂”。由于情感隱喻的作用,情感的強弱程度被適當?shù)伢w現(xiàn)出來,這樣更加有利于人們的認知和理解。
4.情感的積極和消極評價
人類的情感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英語中,最常用的表達消極情感的詞語為ILLNESS(疾病),以此產(chǎn)生的隱喻為NEGATIVE EMOTIONS ARE ILLNESSES(消極的情感是疾病)。另外,情感的積極性或消極性也可以通過其他詞匯和方式表達,如“功能性—非功能性”“上—下”“暖—冷”“明—暗”“有價值—無價值”等。這些積極和消極的表達方式適用于幾類情感,如“高興—悲傷”“驕傲—羞愧”“喜愛—厭惡”等,然而,如“憤怒”“恐懼”“貪婪”“愛情”等情感則不能直接界定為是積極的或消極的情感,它們可以用“熱和冷”的表達方式,而不是“暖和冷”,來理解其抽象的概念。
5.情感中的困難狀態(tài)
很多情感包括“憤怒”“恐懼”“悲傷”“羞愧”等,都被看作情感中比較困難的狀態(tài)。在情感隱喻中,人類精神上的困難會被隱喻為負擔、壓力等,例如,“這次考試使我負擔很重”“老師對我施加壓力”。
6.情感的需要
這一范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憤怒”和“貪婪”兩種感情中可以發(fā)現(xiàn),情感本身具有需要、渴望的屬性,其表達形式是產(chǎn)生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是被什么驅(qū)使或者只是情感表達的一種結(jié)果;二是情感是被需要的,可以表現(xiàn)為想要擁有這種情感,如渴望愛情,但并不渴望憤怒。
由上述理論可以得知,情感的范疇有多種多樣,同時K?vecses發(fā)現(xiàn),情感隱喻的情感范疇并不局限于英語語言中,在漢語語言及其他類型的語言使用中同樣適用。
1.漢語情感隱喻的文化影響
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人體器官的各項功能及相互關系是我國醫(yī)學的精髓,因而在隱喻機制的作用下情感可以通過生理反應折射出相應情感的變化。此外,由于任何語言的使用者都有其特定的言語社區(qū),每個言語社區(qū)都有其專屬的歷史文化和評價標準。因此,各種文化在生存環(huán)境、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氣候特征、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及觀察事物的角度等方面所產(chǎn)生的不同,必然會反映到語言這一載體上。戴昭銘曾在《文化語言學導論》中指出:“文化力量和文化模式是語言的固有特性,人們從年幼起學習了這種語言,就把語言中所包含的一切文化觀念、文化價值、文化準則、文化習俗的文化符號深深地鐫刻進了自己的思想行為之中。”
人的身體感官只是我們使用隱喻和體驗世界的起點,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最終會因不同文化而產(chǎn)生差異。因此,隱喻中蘊含豐富的文化特征,文化相對性導致不同民族概念隱喻之間的差異。
2.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特征
情感隱喻的表達方式在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中存在共通之處,同時也由于不同民族生活的特定環(huán)境不盡相同,具有各自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使得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特征與英語情感隱喻有所差異。
(1)整體性。 通過對中西方認知和理解事物的不同方式進行分析,一些學者指出,中國人采取整體性的認知取向去強調(diào)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相反,西方人則強調(diào)事物自身的特性,在處理問題時一般采取分析的方式。因此,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是整體性、模糊性與和諧性;西方人則更偏重于清晰性與確定性,排除模糊性與不確定性。
(2)直覺性。 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shù)直覺、佛家的宗教直覺都認為,對于宇宙本體,應只靠感覺、體驗、意會、領悟,靠靈感而非邏輯,重直覺而輕論證,用形象化語言思辨。而西方人則相反,他們擅長運用抽象與邏輯思維,從具體事實出發(fā),進行歸納、推理及概括。例如“他高興得眉開眼笑”“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他痛得齜牙咧嘴”。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方式既包含與英語情感隱喻相同的理論框架,也融合了漢語的詞語特點和文化特性。因此,我們可以將K?vecses的情感隱喻理論和中國漢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nèi)涵相結(jié)合,以Lakoff的概念隱喻分類為出發(fā)點,總結(jié)出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
1.結(jié)構(gòu)情感隱喻
(1)與自然現(xiàn)象相關的情感隱喻。 大自然是人類能夠直接感受到的物質(zhì),而且,自然現(xiàn)象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有關自然現(xiàn)象的詞匯可以作為隱喻,用來談論人類的情緒和個性等情感,即“情感狀態(tài)是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由于K?vecses所提出英語情感范疇同樣適用于漢語,因此,可以以此為基礎,總結(jié)出自然現(xiàn)象與情感之間的映射關系(見表1)。
表1 天氣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從表1可以看出,自然現(xiàn)象的種類、影響程度或好壞可以用來表達情感的類別、強度或特性。
(2)與顏色、溫度相關的情感隱喻。 人們在談論情感的時候,可以通過隱喻使用許多與顏色和溫度有關的詞匯,也就產(chǎn)生“情感是顏色或溫度”這一類情感隱喻。首先,顏色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眼、腦以及生活經(jīng)驗對事物產(chǎn)生的一種對于光的視覺現(xiàn)象,由于不同的顏色可以刺激人類的視覺神經(jīng),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因而,在語言學中,顏色可以用來表達和形容人類所擁有的許多情感。其次,溫度的高低也與情感的特性和強弱有很大關聯(lián)。表2和表3分別總結(jié)了顏色、溫度與情感的映射關系。
表2 顏色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表3 溫度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顏色的種類、明暗程度都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情感類別和強度,溫度的高低、冷熱程度也是如此。此外,由顏色或溫度情感隱喻也可以引申出其他表達方式,如“憤怒是火”。
2.方位情感隱喻
(1)與上—下相關的情感隱喻。 “方位隱喻”是指參照空間范圍組建的一系列隱喻概念,即我們理解和表達事物的方式與所處的空間方位密切相關,人的心理狀態(tài)被賦予方位性的意象特征。人們將上、下方位詞的具體概念投射于情感、數(shù)量和地位等抽象概念(見表4)。在表達人類情感這種抽象概念時,“上”或“高”一般可以表示積極或正面的情感,而“下”或“低”則一般表示消極或負面的情感,如“你似乎情緒很低落”“大家都興致高漲”這兩個例子中的“低落”和“高漲”都是用方位詞表達了人類悲傷和高興的抽象情感概念。
表4 “上—下”方位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2)與前—后相關的情感隱喻。 前、后方位也可以被映射到情感這一抽象領域上,其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大膽、勇敢、積極在前,膽小、害怕、消極在后,即大方、膽大或積極的人一般沖在人群前面,害羞、膽小或消極的人躲在人群后面(見表5)。例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等。
表5 “前—后”方位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3.本體情感隱喻
(1)與生命體相關的情感隱喻。 在漢語情感隱喻中,人們將物體隱喻成情感。其中,有生命的物體占據(jù)了絕大部分。除了“人”可以作為這種隱喻的主體之外,“動物”和“植物”等生命體的組成部分也可以作為情感隱喻的主體,隱喻的表達方式可以為“情感是動物的行為或形象”“情感是植物的生長過程”。下面以動物這個生命體為例,總結(jié)出如表6的映射關系。
表6 動物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可以看出,動物的種類、特征、行為或狀態(tài)都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情感。
(2)與容器相關的情感隱喻。 本體隱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隱喻。人類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將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狀態(tài)等無形的存在看作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它們產(chǎn)生、存在于容器,也可作為有形的物體裝入人體容器,便得以具體的事物思考、談論抽象的事物。在漢語中,“容器”更著重于隱喻人的身體部分,而非人這個整體。例如,“他滿心歡喜”“他眼中噙滿淚水”等。容器有很多種屬性,如封閉性、包容性、有分界面、容器中有事物存在、具有質(zhì)量和重量等。有關容器與情感的映射如表7。
表7 容器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容器情感隱喻與其他隱喻類型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主體是容器,但與情感相互映射的是容器中的事物,如“水”“火”“氣”等,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尤為形象和具體。
(3)與人的生理變化相關的情感隱喻。 這類隱喻的基本特點是人類共同的生理構(gòu)造特點。舉例來說,人類的心臟作為重要臟器常被視為情感之所在,因為人們相信情緒可以為心臟所控制,如“撕心裂肺”指的是發(fā)生某些事情使得人十分痛苦,仿佛心被撕裂了一般的感覺?!靶呐K的狀態(tài)”與情感的映射關系可以總結(jié)為表8。
表8 心臟的狀態(tài)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心臟的健康程度、跳動頻率等生理狀態(tài)和感覺,也是人類基本的身體體驗,因而可以直觀形象地表達人類的情感。
(4)與人的行為相關的情感隱喻。 根據(jù)人的行為,可以推斷出人類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同樣,人類行文的夸張程度也可以體現(xiàn)出情感的強度,例如,“他急得上躥下跳”“孩子們高興得活蹦亂跳”等。行為與情感的映射如表9。
表9 行為與情感的隱喻映射關系
人類的行為多種多樣,同一種行為在不同的語境下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這種類型是生命體情感隱喻中較為復雜的表現(xiàn)形式,需要人們結(jié)合語境和自身經(jīng)驗來認知情感。
[1]戴昭銘. 文化語言學導論[M].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6:26.
[2]魯玲萍. 情感隱喻的表達方式及其認知特征[J]. 湖北大學學報, 2014(5).
[3]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4]束金星, 徐玉娟. 從隱喻式認知看情感隱喻[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3(12).
[5]孫婷, 劉丙橋. 憤怒情感背后的隱喻文化認知因素——英漢諺語中的憤怒情感隱喻的異同及其文化闡釋[J]. 安徽文學, 2010(4).
[6]孫毅.基于語料的跨語言核心情感的認知隱喻學發(fā)生原理探源[J]. 中國外語, 2011(6).
[7]譚業(yè)升, 沈少劍. 英漢情感隱喻系統(tǒng)與對比研究[J].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 2006(9).
[8]袁紅梅, 楊春紅. 英漢語中“憤怒”隱喻的認知對比與文化闡釋[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2).
[9]周梅芳. 從認知角度看情感隱喻[J].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2005(9).
[10]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11]趙艷芳. 語言的隱喻認知結(jié)構(gòu)[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3(3).
[12]曾傳祿. “里、中、內(nèi)、外”方位隱喻的認知分析[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 2005(1).
[13]K?vecses, Z. Metaphor and Emo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4]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5]Lakoff, G. &, Z, K?vecses. The Cognitive Model of Anger Inherent in American English[C]//in Holland, D. & Quinn, N.(eds.), Cultural Models in Language and Tho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責任編輯 薄 剛]
The Cognitive Patter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motion Metaphor
SHAO Tong
(Faculty of Westem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Research on human emo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Metapho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motion conceptualization. This thesis manages to construct the cognitive patterns of Chinese emotion metaphor on the basis of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K?vecses’s Emotion Metaphor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Chinese Emotion Metaphor’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conceptual metaphor; emotion metaphor; structural metaphor; orientational metaphor; ontological metaphor
2017-02-26
邵彤,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
H315
A
2095-0292(2017)02-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