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 彥
“質信”課程為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文 | 楊 彥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xiàn)和實施。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課程建設是學校實現(xiàn)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明確指出: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整體育人價值,體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評價的整體性、一致性和協(xié)調性,關注學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些都對學校的課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順義區(qū)南法信中心小學堅持認為,課程建設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相契合,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融合,如此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更具生機與活力,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意義與價值。
南法信中心小學的辦學理念是“質信教育”,其核心為“四質四信”?!八馁|”即修身品質、外在氣質、內在才智、生命雅致;“四信”為誠信、相信、互信、自信。結合這一理念,學校站在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的高度設計課程,提出“構建質信課程,讓學生擁有精彩人生”。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學校力求做到課程結構的多角度、多層次、開放性,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努力培養(yǎng)“質信”少年,深化辦學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植根于學生。”秉承這一理念,南小從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出發(fā),形成了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課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結技藝”為特色課程,以誦讀經典、社團活動為校本課程的課程網,質信課程文化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
特色課程,提高學生修身品質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其所蘊含的情致與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南小充分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中國結技藝傳承人謝蘭香老師為南法信鎮(zhèn)居民),將中國結技藝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以此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審美情趣,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校特邀謝老師每周進行一次全校性的指導,還將中國結課程與勞動課相整合,編制了一至六年級的教材,分年級分步驟在課堂中落實,做到全校師生“人人會編織,人人愛編織”。
校本必修課程,增長學生內在才智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本著一種傳承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使命感,南小開設了國學誦讀課程,以《三字經》《弟子規(guī)》《經典詩文誦讀》作為校本課程必修課。一年級以誦讀《三字經》為主,二年級以誦讀《弟子規(guī)》為主,三四年級以經典詩文誦讀與感悟為主要內容,高年級則側重經典閱讀。此類課程納入學生課程表,由專職教師任課,學校定期開展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活動。同時,學校還通過設置文化墻,營造了濃厚的國學環(huán)境。每天早晨,播放各年級學生錄制的古詩文朗誦,讓孩子在古風雅韻中心情愉悅地迎接嶄新的一天。
>>順義區(qū)中國結編織技藝非遺傳承人謝蘭香老師現(xiàn)場授課
校本選修課程,修煉學生生命雅致學校課程的設計需要體現(xiàn)課程開發(fā)的創(chuàng)生邏輯,即把課程開發(fā)中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級圖表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聚焦課程開發(fā)的科學性,減少盲目性,而且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發(fā)展和興趣需要選擇學習。南小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選修課程分成五類:手工藝術類(衍紙、剪紙、繪畫、粘貼)、音樂藝術類(腰鼓、合唱、拉丁舞、集體舞、古箏)、體育活動類(足球、籃球、武術、冰雪)、思維活動類(圍棋、象棋、魔方)以及學科拓展類(數(shù)學樂園、英語表演劇、拓展閱讀)。這些實踐活動,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網上約課的形式有選擇地參加。教師少數(shù)是外聘的,多數(shù)是學校自己的老師,這也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課程研發(fā)與設計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彩虹假日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程整合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整合課程,創(chuàng)立綜合性課程文化,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學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育效果。南法信中心小學大力提倡教師對所教學科教材的整合與調整,更鼓勵學科教師間的整合,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整體空間,從而讓教師教得高質高效,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例如,品社課《京劇魅力無窮》、美術課《京劇臉譜》、音樂課《唱京劇》、語文課《赤桑鎮(zhèn)(選段)》等都是關于京劇主題的內容,只是不同學科側重點不同。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認知京劇,學校大膽進行了學科整合,開設了一節(jié)大課:先由品社老師重點講文化與傳承,然后美術老師重點講知識與畫法,音樂老師在帶著學生欣賞的同時教學生唱京劇,最后由語文老師講解《赤桑鎮(zhèn)(選段)》。課前幾位老師進行了多次研討,通過分工合作為學生呈現(xiàn)了連續(xù)的完整的教學過程。
本學期,學校還結合10%學科實踐課要求,在小學科中積極探索主題實踐活動。活動的主題是“安全在我心中”。全體涉及學科(綜合、科學、美術、音樂、勞動、信息、品生、品社)首先對學科教材進行了梳理,整理出與安全相關的內容,然后結合本學科特點找到開展實踐活動的切入點。如綜合學科在學生中開展“安全調研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安全隱患,了解應對策略;美術課上教師組織學生畫一畫安全標志牌、警示牌等;信息教師和學生一起制作安全宣傳片;音樂老師帶著學生唱相關的歌曲;品生品社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相關知識的整理與體驗模擬……學期末,學校將組織主題實踐展示活動。
課程整合,使知識和技能化零為整,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tǒng)全面,從而使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社會實踐活動是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其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南法信中心小學結合區(qū)學科實踐活動設計方案,設計了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到了實處。
首先,整合社會大課堂活動。將社會大課堂活動變成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如“走進焦莊戶地道戰(zhàn)遺址”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活動準備。語文、品社、美術等學科老師與學校德育、少先隊組織進行了周密策劃,制定研究性學習方案。指導學生多方查找相關資料,制定本次活動的學習單。第二階段是實踐學習。學生通過宣誓、參觀、親身體驗,與歷史零距離接觸。第三階段是成果梳理展示。實踐參觀結束后,學生通過寫心得體會、制作手抄報等形式,展示活動成果。此次活動把課內外知識進行了融合,給學生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既是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又是課外活動的一次實踐,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訪談、參觀、體驗等,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獲。
第二,開設冰雪課程,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讓他們對冰雪運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南小借北京申冬奧成功的東風,充分挖掘“喬波滑雪場”的社會資源,在三年級和五年級開設了冰雪課程。學生學習滑雪知識和滑行動作的過程,也是在刺激、有趣的鍛煉中磨煉個人意志、學會獨立生存、挑戰(zhàn)極限的過程。學校進行了周密部署,明確活動的目的、思路、主題、任務等,使每次活動既保證安全又保證質量。冰雪課程不但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贊譽。
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南法信中心小學將繼續(xù)搶抓機遇,應對挑戰(zhàn),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實踐,以更加科學、完善、豐富的特色“質信”課程體系為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qū)南法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