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7月17日文章,原題:在中國城市,現(xiàn)金正迅速變得過時在中國的大城市,幾乎人人都用智能手機支付購買一切東西。在餐廳,服務員會問你是用微信還是支付寶——兩種智能手機支付手段——現(xiàn)金支付是第三種選項,且可能性很小。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有些部分,必須是親眼看到了才讓人相信。在中國以外,我們難以理解臉譜或谷歌能被徹底屏蔽。我們也難以知曉即時通信APP微信對日常生活有多重要。在中國,與現(xiàn)金有關的事與此類似。過去3年,我在香港報道亞洲科技事物。我知道智能手機支付已風行中國,從統(tǒng)計數(shù)字就一目了然:據(jù)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達到5.5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的1120億美元市場的50倍。
即便如此,它所伴隨的文化轉變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能體會到。我不久前搬到上海,才深切體會到現(xiàn)金的變化,因為我在這個人口2000多萬的大都市的頭幾個星期,是被割裂于這個體系之外的。由于涉及銀行的問題,我的賬戶不能立即與微信綁定。而微信是許多人的虛擬錢包。那意味著我不得不像3年前那樣度日:隨身帶著一摞紅色的百元鈔票。
IDC研究公司分析師希夫·普恰表示:“如今,手機支付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梢哉f,在中國的每一個商家和品牌都接入了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币恍┍睔W國家也擺脫了現(xiàn)金,但用卡仍然很頻繁。而在中國,這種變化一直是朝向手機的。一個朋友在銀行打電話給她時,才意識到自己多么依賴移動支付。原來,她在3個星期前把銀行卡落在取款機上,自己都沒發(fā)現(xiàn)丟失了。
中國全面采用在線支付將來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最簡單的是,這會讓游客和商務旅行者日子不好過,因為他們不太可能在中國開銀行賬戶,所以難以把手機變成錢包。更廣泛的講,這意味著國內外企業(yè)都可能面臨困難。那些希望賣東西給中國消費者的外國公司,如今必須與阿里巴巴和騰訊打交道,否則有可能無法收款?!?/p>
(作者保羅·莫祖爾,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