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開慧??
摘要:本文剖析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現象和原因,并提出解決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道德 現象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40-01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及原因探索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表現
1.網絡語言的隨意性
隨著網絡交流平臺的發(fā)展,大家在網絡交流過程中大量使用了縮略詞語、縮寫字母、圖片符號、表情符號來溝通。比如“BT、0RZ、TMD、NND”等的表達方式,不僅如此,在網絡上大量段子手出現,運用古詩、白話文甚至是名言警句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2.網絡立場的非理性
網絡上充斥令人目不暇接的網絡信息,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地辨別信息,一些錯誤甚至反動的言論趁機煽動人心,而大學生極易被偏激的言論所蠱惑,最后形成了非理性的立場。
3.網絡心態(tài)的不穩(wěn)和動機的不純
個別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心理不穩(wěn)定,會因嫉妒他人而在網絡上污蔑他人,甚至憑空捏造緋聞來博取大家的關注。同時,一些不純的網絡動機也出現在個別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中,如運用網絡黑客技術盜取他人賬號以獲得金錢,甚至利用網絡進行視頻詐騙。
4.學術的誠信危機
不少大學生寫論文的時候,都是使用電腦進行搜索,更有人直接盜取他人成果,甚至在淘寶上進行論文交易,論文粗制濫造,缺乏深度,嚴重降低了大學生的藝術能力。
(二)原因探索
1.網絡的自身弊端與管理的不完善
第一,網絡道德的虛無主義。網絡通過人-網絡-人,以文字、語言和圖像的手段進行交往,避免了直接接觸,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擺脫了現實世界的道德約束,在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的情況下,個別大學生在網絡上作出有悖于倫理道德的行為和說出不當的言論,形成道德虛無主義。
第二,網絡的隱匿性加深了對網絡主體約束的難度。網絡交往的隱匿性使得人們的交往范圍無限擴展,具有隨機性和不穩(wěn)定性,這種隱匿性使得道德約束在此完全失效。
第三,網絡道德建設的落后。網絡道德建設相對于網絡社會的發(fā)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網絡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也沒有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不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行為。
2.大學生自身原因
第一,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不成熟。大學生正處于自我管理和三觀的鞏固階段,網絡信息龐雜且真假難辨,對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在面對網絡上的信息時常常感到無助,極易被不良信息所引導,從而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引發(fā)網絡失范現象。
第二,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淡化?!安蛔R來者何人”的屏幕式溝通忽略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代替了對理性價值的理解。因此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信念偏離了社會生活的基本方向,道德意識發(fā)生扭曲,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和情緒,出現了失范的現象。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的對策探索
(一)強化網絡道德教育,樹立自律意識
首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抓起;其次,加強大學生三觀的培育,做到自我批評和接受他人建議相結合,完善自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省和慎獨;第三,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的課程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們懂法用法。
(二)加強校園網絡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網絡監(jiān)管
網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要保證網絡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凈化網絡環(huán)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要明確網絡“守門員”職責。網絡工作者要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網絡信息進行核實、篩選,去偽存真。
二要提高校園網絡技術水平。學校網絡軟硬件配置應該與時俱進,在技術上維護好校園網絡安全,避免在校園網絡上出現各種過激的評論和不良的信息誘導。
(三)明確網絡法律條文,加強網絡自我監(jiān)管
我國在網絡方面的立法存在一定漏洞,相關法律條例需要更具體和完善。針對網絡上虛假信息泛濫、無故揭露他人隱私、造謠侮蔑等行為,都應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
在網絡監(jiān)督機制方面,網絡用戶應該自發(fā)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協(xié)會組織,這種以網民組成的組織相當于一個自審機構和監(jiān)督機構,發(fā)揮其網絡社會組織的治理能力,配合以相關的法律條文,最大限度地保護網絡用戶自身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不被侵犯。
此外,還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來保障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
參考文獻:
[1]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李非.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及成因[J].教育研究,2013.
[3]范淵凱.道德與輿論關系之探析[D].南京大學,2012.
[4]謝麗威,韓升.道德重塑視域內的網絡輿論規(guī)范化問題探討[J].寧夏黨校學報,2013,15(5).
[5]李想.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現狀與教育引導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6]潘榮.網絡輿情的倫理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5.
[7]袁麗媛,顏英.網絡社會倫理道德危機解決對策探析[J].陰山學刊,201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