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守鳳
混齡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環(huán)境設置策略
文蘇守鳳
在很多幼兒園里,幼兒通常是和同齡孩子在一個班內共同生活、接受教育的。獨生子女政策下的幼兒,家庭中無其他兄弟姊妹,雖然去年國家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但在今后的較長一段時間里,獨生子女依然會是一種普遍的存在。因此,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異齡小伙伴交往的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從2014年開始,我們幼兒園便進行了混齡教育的嘗試。我們以環(huán)境作為切入點,著重對戶外游戲環(huán)境的設置進行了研究。因為是初次接觸混齡,在環(huán)境設置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也承載著很多得與失。本文主要在我園的實踐反思與總結基礎上,尋找出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實行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必須對場地實行全面改造。在因地制宜的整體特色規(guī)劃下,首先是要擴大容量,最好是能有全園性的活動場地,如果不能增加面積,那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場地進行擴容,包括過道、角落、墻邊以及銜接性區(qū)域等。其次要調整不適宜的設置,進行統(tǒng)一策劃,認真發(fā)掘各原有場地的優(yōu)勢,將新的設計理念與原有的場地應用結合起來,巧妙設定區(qū)域。第三,如果場地有限,又想開展多種游戲,設計開放性場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即將固定的場地基本化、靈活化,滿足不同的幼兒的游戲要求。
我園在2014年設置戶外游戲場地時,根據經驗規(guī)劃了自認比較合理的整體性戶外公共游戲使用場地。但投入使用后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根據經驗”,感性的經驗沒有建立在理性的學習與清晰的了解基礎上,沒有對三個年齡段幼兒發(fā)展目標和游戲特點分別細化明晰,結果導致有的區(qū)域設置得難以讓三個年齡的幼兒同時參與游戲。后來我們重新設計場地時吸取了此前的教訓:首先將兩塊最大的場地——南北操場充分運用起來,所有的大型建構材料都分層次安置在了最大的南操場上,規(guī)劃為大型建構區(qū);北操場設計為戶外運動區(qū),較大的運動器材如竹梯、油桶等都放置在這里,小型多樣化運動器材兼顧大中小三類幼兒的需求。原有的勇敢者隧道因為占地面積太大放不下,于是調整到了大小恰好的小花園,由此形成混齡運動二區(qū)。除此之外,小花園還設有沙水區(qū),沙水區(qū)的沙和水都取自自然,加上陽光、空氣、草地、樹蔭,儼然成為了孩子們自由接觸、探索自然的天然資源寶地。為了讓沙和水充分融合,發(fā)揮作用,我們將起初各自獨立的沙區(qū)、水區(qū)進行整合,增添水管、PVC管道、打井設施和各種各樣的工具,讓各年齡段的幼兒都能用沙水玩出不同水平的游戲。
研究表明,游戲材料和幼兒發(fā)展之間存在一種雙向關系,材料的種類特點能刺激幼兒的行為方式,而幼兒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戶外混齡游戲區(qū)投放豐富、適宜而有層次的游戲材料,是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核心。我園在初期的材料投放上,就因疏忽未能突出“混齡”的特點,犯了兩個比較嚴重的錯誤:一是準備時間較為倉促,園里將場地劃分區(qū)域后,便分區(qū)交由各班教師籌劃材料的投放,教師完全按照自己想象的區(qū)域按同一個年齡層次進行設置,于是在開展混齡活動時,大齡幼兒面對一堆自己早就玩膩了的材料感到索然無味,而小齡幼兒要么不懂怎么玩,要么勉強跟著大齡幼兒,玩得也并不起興,導致乘興出來,掃興呆坐;二是教師們在選擇材料時多是自己包辦的,沒有來源于幼兒,雖然開學使用后,發(fā)現(xiàn)幼兒不感興趣而對于材料陌生等問題及時進行了彌補,并且也在跟幼兒溝通后更換了一部分材料,但是一方面前期耽誤了不少時間,另一方面在幼兒進行游戲時,剩下的不能更換的材料總有不協(xié)調、不切入的感覺。
因此,投放材料時一定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雖然大部分教師都有多年的從教經驗,對幼兒有所了解,科班出身的他們也曾專業(yè)學過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但因制約的條件比較多,實踐投放材料時,難免會百密一疏。因此在投放材料前,必須做好理論準備,摘錄、整理、琢磨和熟記每個年齡段的發(fā)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并能與實踐相結合。其次是“混齡”特色必須放在首位,因為傳統(tǒng)的戶外自主游戲我們開展得比較多,材料投放得也比較多,豐富的經驗讓我們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較少,而“混齡”的新元素該如何凸顯,則是需要有機結合,稍不注意就會轉向傳統(tǒng)的思維,忽視“混齡”的需要。第三,材料是幼兒的游戲材料,所以材料必須經過與幼兒商量后投放,他們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喜歡什么,而這些正是最能推動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有效元素。因此,大部分材料選擇都應該讓幼兒參與其中。
如果說場地和材料都是自主游戲中的物理性非人工硬環(huán)境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自“課程游戲化”理念提出以來,傳統(tǒng)的戶外游戲通過教改逐漸實現(xiàn)了自主化。我園是一所以混齡教育為特色的園所,在實行了一年多的混齡教育的同時,也對戶外混齡自主游戲進行了一年多的實踐探索,側重從場地規(guī)劃、材料投放和活動形式三個方面分析了“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策略。
幼兒;混齡;戶外游戲;環(huán)境設置的話,活動形式就是一種非物理的人工軟環(huán)境,它具體表現(xiàn)為活動的開展方式。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不僅受戶外、混齡和自主三點限制,還受場地與材料的約束,在這樣一個多條件控制的狀態(tài)下,加之這是一個新的課題,因此在進行活動時,常規(guī)的做法是,根據游戲的復雜程度、危險程度以及幼兒對游戲感覺的難易程度等分配教師,她們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幼兒的安全、幼兒間的協(xié)調和正確引導等工作,不允許過多介入其中,以免造成干擾。
[1]劉清華.幼兒混齡區(qū)域游戲開展的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以大連市A幼兒園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王秀秀.混齡自發(fā)性游戲中幼兒的同伴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3]陸意玲,崔艷.幼兒園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系統(tǒng)構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10).
[4]白淑新.戶外混齡游戲促進幼兒自主學習[J].背景教育(普教版),2016,(07).
(江蘇省淮安市新星幼兒園)
“自主”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那么教師是否一點都不應干預幼兒的自主游戲?游戲是教育的一個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學齡前幼兒離開教師的引導,他們到底能夠學到什么,學到多少?出現(xiàn)了問題是不是也該放手讓他們自己摸索解決?教師應該參與多少才算適度?這些是我至今感覺頗有難度的問題。
其實,今天的研究,可以視為社會發(fā)展后,改革弊端所想到的回歸自然的啟蒙教育之法。既如此,就該針對弊端,朝向幼兒發(fā)展的目標,正視目前所面臨的局限,且行且思考。在一年多的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開展中,我開闊了眼界,在傳統(tǒng)的戶外游戲上,加上一個“自主”,附上一個“混齡”,就能讓幼兒增加這么多的收獲,也讓我的思維得到了革新,從注入的“混齡”理念中,生發(fā)出了太多的思索,太多的行動。但“混齡”絕不是最后,社會是永遠變化的,因之存在的教育也會一直變化??梢哉f,“自主”和“混齡”對傳統(tǒng)戶外游戲的改造只是改革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水流愈急,浪花愈多,我們生活的年代并不缺少改革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