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顯示,結石病為我國的高發(fā)病,南方部分地區(qū)發(fā)病率甚至超過10%。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形成結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熱地區(qū)、運動過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飲食習慣也是重要成因之一。那什么樣的飲食習慣是易患結石的呢?
“吃出”結石
喝水少、水質差最易引發(fā)結石: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之一。人體70%的成分是水,其代謝、排毒都需大量水分。所以飲水不足、水質差均會導致結石,尤其是腎結石,就與長時間喝水不足有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飲水量太少,會增加血液濃度及腎臟負擔,并導致尿液濃縮,易引起結石。
此外,長期飲用硬水也會增加患結石的幾率。這主要是由于硬水在大氣中凝聚時,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一種叫做碳酸的弱酸。該酸最終隨雨降落到地上,然后流過土壤上部到達巖石層,碳酸溶解了石灰(碳酸鈣和碳酸鎂)、中和并同時變硬。它的晶體中鈣含量較高,因此常飲用硬水會增加人體過濾系統(tǒng)結石的得病率。
攝取過多高蛋白質食物:研究發(fā)現(xiàn),肉類食入過多甚至拿肉當主食的人易患結石。這是因為肉類富含蛋白質,當?shù)鞍踪|在體內消化代謝后,會增加尿液酸性,身體為平衡尿液酸堿度,會釋放堿性的鈣,鈣與尿酸便會在泌尿系統(tǒng)中形成結石。因此我們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成人每天攝入60~80克為宜。
吃太咸有風險:鹽是生活的必需品,也被譽為生命之本,但當食鹽過多時,體內的高鹽分在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的同時,也會增加鈣的排出量,使尿鈣升高,易在尿液中與草酸結合形成結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烹飪時可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鍋時再撒鹽,少吃咸菜、醬類等高鹽食物。
嘌呤高的食物易產生結石:嘌呤是身體內存在的一種物質,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能量供應、代謝調節(jié)及組成輔酶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代謝產物是尿酸,尿酸過高,可能形成尿酸結石。因此在吃動物內臟、海鮮等嘌呤多的食物時最好別喝酒,應多喝水增加嘌呤代謝、排出。
關于結石是吃出來的誤區(qū)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各種各樣的健康常識所誤導,如吃菠菜豆腐湯會導致結石、吃富含鈣的食物會導致結石、喝啤酒可預防結石等等,但他們真的靠譜嗎?
吃菠菜豆腐湯會導致結石?菠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鈣豐富,人們認為二者一同食用會產生常見的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研究發(fā)現(xiàn)菠菜豆腐同煮,的確會產生草酸鈣,但其無法被人體吸收,也不會進入泌尿系統(tǒng),而是隨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通過糞便排出體外,不會形成結石。同樣的道理,奶茶中的草酸也不會導致結石。
吃富含鈣的食物會導致結石?很多人因害怕得結石,不敢吃豆腐、喝牛奶。據(jù)專家介紹,一般人或結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鈣食物,形成結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堿度下才會析出。相反,充足的鈣會結合腸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鈣,從而避免形成結石。建議成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既能保障當天所需的鈣,又不必擔心過多鈣導致結石。
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結石?維生素C在體內代謝后會產生草酸,有人擔心吃太多高維生素C含量的食物會增加尿中草酸濃度。研究證實,飲食中吃大量維生素C與草酸鈣結石的形成無關。專家表示,除非依靠營養(yǎng)品等大量攝入,否則從飲食中獲取的維生素C不足以成為結石病因。
喝啤酒可預防結石?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喝啤酒可預防結石這一說法。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內可幫助排尿,但若喝太多,不斷排尿反而讓水分流失更快,更易產生結石。(編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