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裕民
王國維有“詞多無題”之說,這是詞的特色之一。他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diào)立題,并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笨梢?,王國維是主張詞不加題目為好。所謂“無題”,并不是沒有題目,而是因為詞的含蘊(yùn)豐富,“不能以題盡之”,或者詞人覺得不便以題明之,于是干脆無題。
據(jù)考察,詞最初是沒有題目的。從現(xiàn)存的唐五代詞來看,幾乎全是詞牌(調(diào)名)、詞作兩個部分。入宋后,詞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無論內(nèi)容、風(fēng)格、語言、形式都顯示出豐富多彩的特點來。有題的詞開始逐漸多起來,但最早的詞題多出現(xiàn)在即景、詠物詞中,而且極為簡單,多是“杏花”“海棠”“春思”“秋景”之類。從根本上說,這種單純的題目仍然不能提示詞作寄托的思想感情,還是讓讀者去“猜啞謎”。于是有的詞人便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在題目上變起花樣來。如王觀《卜算子》題作“送鮑浩然之浙東”,這就簡要交代了作詞的背景,對了解詞意多少有一些幫助;又如張先《天仙子》題作“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等。這些詞題實際上已初見小序的規(guī)模。到蘇軾、辛棄疾,詞牌下有小序的詞也就較為常見了。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是蘇軾的詞,“江城子”是詞調(diào),“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就是詞題,或稱小序。不過,蘇、辛等人的詞序,體制、規(guī)模都較小,長序只偶然為之,內(nèi)容也多為申說作意,兼有寫景言情的文句,還顯示不出詞序的美學(xué)特征。
到了南宋姜夔手里,其詞序不僅體制規(guī)模宏大,且文辭更為優(yōu)美而富有情味。試以他的名作《揚(yáng)州慢》為例。這是一首感慨今昔,有黍離之悲的詞。其序曰: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yáng)。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這段序文不僅交代了作詞的背景和寫作緣起,而且以飽蘸情感的筆觸,細(xì)致入微地記敘描寫了城垣依舊、人事皆非的凄涼畫面,再加上文筆又優(yōu)美生動,與詞作相配,一散一韻,聲情并茂,相得益彰。
這樣與詞作相互交融補(bǔ)充的詞序,在姜夔的詞中還很多,不暇一一列舉。不過,周濟(jì)說:“白石小序甚可觀,苦與詞復(fù);若序其緣起,不犯詞境,斯為兩美矣?!迸u也很恰當(dāng)。
詞是否要題序,不能一概而論。就詞序的作用來看,主要是明作意、敘本事。對有些記事言情、感舊懷古,特別是有寄托的詞,若加小序,則有助于讀者理解作者的處境、心情,理解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對于那些清新活潑、明快曉暢的小詞,若附上洋洋大觀的長序,則有喧賓奪主之嫌。如李清照有一首《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此詞寫少女初次萌動的愛情,不僅風(fēng)格明快,節(jié)奏輕松,而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樣的詞,若另加小序說明,不免畫蛇添足,反而破壞了詞的情韻。
(選自《解放日報》2017年5月18日。薦稿人:易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