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
大師展的新可能
——從藝倉美術館的“基里科&莫蘭迪”展談起
一 文
《靜物》 喬治·莫蘭迪 布面油畫 43cm×30cm 1953年
1919年,喬治·德·基里科(Ciorgio de Chirico)致信給學者阿爾登格·索菲奇(Ardengo Soffici),請他幫忙聯(lián)絡一位年輕的叫做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的藝術家,他在信中寫道:“來自博洛尼亞的莫蘭迪,為人誠實,非常聰明?!边€說,“無論如何都要幫他一把,即使為他寫一本專著也不為過?!庇纱苏归_了兩位藝術家之間的交往,短暫,卻意義重大。當然,在這之前,莫蘭迪早已研究過由基里科和卡拉(Carlo Carra)創(chuàng)立的“形而上”畫派,并且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形而上風格的靜物畫。這批作品保持了他一貫的簡潔和純粹,同時精準地表現(xiàn)了日常的神秘性。
2017年6月,基里科與莫蘭迪這兩位意大利現(xiàn)代主義大師在上海藝倉美術館“重逢”。共計140余件(套)展品,其中包括基里科油畫31件、雕塑5件和2套石版畫,以及參與戲劇創(chuàng)作的舞臺設計、服裝造型設計、蛋彩素描等19件作品。莫蘭迪原作共27件,包括12件油畫、15件銅版畫和素描。
藝倉美術館由原上海煤運碼頭舊址處煤倉的八大煤斗為核心再建而成,坐落于黃浦江邊,風景怡人。美術館主體共五層(含負一層),展示面積計3000平方米左右。從架構(gòu)而言,該展頗具雄心,邀請了基里科基金會委員、藝術史學者喬凡娜·羅薩里奧(Giovanna Rasario)和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史學者瓦薩里奧·德奧(Valerio Dehò),與123ART總裁塞吉歐·梵東尼(Sergio Fintoni)、藝倉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張熹共同策劃。就作品而言,帶來了一系列教科書級別的原作,包括基里科的《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推鐵環(huán)的小女孩》《特撒列海岸》和莫蘭迪的《靜物》《風景》等。展覽從20家意大利的官方、民間機構(gòu)及私人藏家處租借作品,挑選作品、運輸、文獻整理、展陳方式,每一個過程都要花費大量財力、精力、物力。藝倉美術館為何選擇呈現(xiàn)這兩位藝術家作為其開館大展呢?該展唯一中方策展人、藝倉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張熹解釋道,“(基里科與莫蘭迪)這兩位作品與行事風格殊異的藝術家,卻有一個共同點——拒絕矗立在當代先鋒的浪頭上,甚至是逆潮流而行回到繪畫本身深潛……此時此刻,探討基里科與莫蘭迪代表的意義,對于中國當下在叛逆、前衛(wèi)、過氣、保守資訊中不安泅泳的年輕人,希望帶來更多對自我的肯定與信心”。
張熹,西安人,早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壁畫,后回到西安創(chuàng)辦實驗性質(zhì)的設計院校。藝倉美術館是其近年來計劃打造的一個美術館的綜合體。就美術館主體而言,其長期規(guī)劃旨在關注以下版塊的藝術現(xiàn)象:一、西方經(jīng)典藝術,將歐洲現(xiàn)代主義以來經(jīng)典藝術介紹給國內(nèi)的觀眾,主要是100年以來的教科書級別的重要藝術家,基莫展是該版塊的第一次實踐;二、亞洲單元,主要展出亞洲當代年輕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亞洲范圍內(nèi)多元、多文化語境下的藝術生態(tài);三、新媒體單元,舉辦一些小型的實驗性質(zhì)的新媒體藝術展覽或活動,保持持續(xù)性的關注,以梳理出當下新媒體藝術的動向;四、設計和二次元展覽,吸引不同維度的觀眾。作為綜合體,除美術館主體之外,還將打造集藝術、生活、時尚、休閑為一體的商圈。今天的美術館,不再僅僅是展示藝術作品的空間,它承載了城市生活的更多功能,展覽、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咖啡廳、購物中心等不同部分,滿足市民欣賞藝術、休閑生活的需求。
上世紀80年代,國門開放,大量西方現(xiàn)當代藝術、哲學書籍進入高校,進入文藝愛好者的視野。100年來的風格樣式通過印刷品,被饑渴的藝術家們“拿來”使用,影響了中國當代藝術至今的格局。然而,迄今為止,面對這100多年的流變和歷程,我們?nèi)匀粵]有建立起線性的梳理和闡釋系統(tǒng),亦沒有足夠的原作觀看經(jīng)驗。近年來,在商業(yè)的推動之下,西方現(xiàn)當代大師的引進展層出不窮。滿足普通觀眾欣賞大師原作需求的同時,商業(yè)展在中國情境、“中國特色”下操作的合法性、合理性也成為了熱議的話題。博伊斯、基弗、勞申伯格、大衛(wèi)·霍克尼、呂佩爾茨、達利等現(xiàn)當代最重要的一批藝術家作品都曾被“引進”,無不引起極大關注和討論。相較而言,基莫展來得似乎有些悄然。該展無疑有著商業(yè)操作的背景,那么,如何保證展覽的敘述線索明確和作品質(zhì)量合格,也就成了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據(jù)張熹所言,該展雖然是從多家單位租借展品,但因共同策展人分別來自基里科基金會和莫蘭迪美術館,自身也是藝術史學者,所以在選擇展品和文獻闡釋的過程中,天然地比較謹慎,有著相對較高的標準。
《玫瑰》 喬治·莫蘭迪 布面油畫 38cm×31cm 1962年
《風景》喬治·莫蘭迪 布面油畫 54cm×43cm 1943年
走進展廳,迷宮般的展示空間內(nèi),基里科的作品依據(jù)時間和地理脈絡進行敘述。從希臘到慕尼黑,從都靈到佛羅倫薩,從巴黎到費拉拉,再到羅馬,不同時期的不同創(chuàng)作,以及貫穿其中的古典造型與現(xiàn)代思想的融合,觀者逐漸形成對基里科藝術的感性認識。在藝術史中,喬治·德·基里科是一個極為特別的個案。他是一個生于希臘的意大利人,父親在希臘的沃洛斯擔任鐵路工程師一職。他的童年時代,正值19世紀希臘考古大發(fā)現(xiàn)。作為歐洲本源的希臘古典文明,和現(xiàn)代思想的交織構(gòu)成了基里科藝術創(chuàng)作的底色。基里科的畫面重復著石膏像、廣場、投影、現(xiàn)代建筑、塔樓、煙囪、鐵路,偶爾還有路過的火車。這些元素多半來自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城市,卻奇異得如同夢境,充斥著不安、神秘、憂郁和失落。值得注意的是,該展著重提示了基里科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矛盾點。即他想要徹底回歸古典而不被認同,背離形而上、否認超現(xiàn)實主義與其聯(lián)系之后,在上世紀60、70年代重繪自己早年代表作,并宣稱藏家們手中他早期作品均為贗品這一爭議事件。展出的《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推鐵環(huán)的小女孩》(1960年)與其1914年的名作《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進行仔細比對,即可看出這個藝術家矛盾與奇異的思想。
《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郁,推鐵環(huán)的小女孩》喬治·德·基里科布面油畫 58cm×74cm 1960年
《特撒列海岸》 喬治·德·基里科 布面油畫 73cm×93cm 1926年
莫蘭迪作品則按門類區(qū)分,涵蓋花卉、風景、靜物等油畫作品以及10余件銅版畫。與基里科不同,莫蘭迪在早期短暫地參與當時流行的國際藝術運動,比如印象派和形而上。但隨后他便抽身而去,轉(zhuǎn)向描繪內(nèi)心世界和日常的神秘性,久居博洛尼亞,不旅行,不結(jié)婚,被評論家稱為“僧侶畫家”。動蕩的上世紀上半葉,莫蘭迪“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幾乎是漠視了現(xiàn)代主義的風起云涌。作為藝術家,莫蘭迪是最好闡釋也是最不可言說的個案之一。我們可以討論他從塞尚的繪畫里吸取的對基本形式的重視,或者他欣賞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純粹主義”理念中的簡潔,或者從他對宋畫的研究來挖掘他繪畫中所謂的“東方美學”。但是,站在莫蘭迪的任一幅靜物或者風景面前,那微妙柔和的色彩,那些平凡又靜謐的瓶瓶罐罐,給人帶來的是忘卻一切知識背景的純粹感動。
時下,民營美術館已經(jīng)成為推動、展示、梳理現(xiàn)當代藝術的重要一環(huán)。已有許多館通過一次次的展覽,一次次的敘述,建立了自己的專業(yè)形象。但是也毋庸諱言,大多數(shù)的民營美術館運營艱難,資金來源的單一、藏品質(zhì)量參差不齊、缺乏統(tǒng)一的學術標準、對法律法規(guī)的不熟悉,乃至人員結(jié)構(gòu)的不穩(wěn)定性,無一不在影響其處境??梢哉f,民營美術館整體而言,還處在一個非常脆弱的時期。作為一個新館,藝倉美術館的這次基莫展開了一個好頭。然而,接下來,藝倉要如何避免這些前行路上的暗礁,實現(xiàn)自己的文化理想,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來給予答復。
《古代石膏像與橡膠手套》喬治·德·基里科 布面油畫 50cm ×60cm 1959年
《考古學家們》喬治·德·基里科 布面油畫 60cm ×80cm 1961年
注:
展覽名稱:基里科&莫蘭迪——意大利現(xiàn)代藝術的光芒
展覽時間:2017年6月17日-9月10日
展覽地點:上海藝倉美術館
藝倉美術館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