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志,黃振,祁百龍
(常州東風軸承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22)
符號說明
aiz——內圈中擋邊寬度
By——內圈溝道半溝寬度(圖3)
By1——內圈溝道與端擋邊外圓之間的引導斜面軸向寬度(簡稱內圈引導斜面軸向寬度)
Cb——保持環(huán)全寬
Ce1——外圈溝道口引導斜面軸向寬度
Cbe1——保持環(huán)擋邊引導斜面軸向寬度
d2d——內圈兩端面擋邊直徑(簡稱內圈端擋邊直徑)
d2z——內圈軸向對稱處擋邊直徑(簡稱內圈中擋邊直徑)
Dw——承載球球徑
Dbw——分隔球球徑
Dpw——承載球組與內圈溝道接觸角為αi時的中心圓直徑
D′pw——承載球組與內圈溝道接觸角為-αimax時的中心圓直徑
Dpwg——承載球與引導斜面中點相切時的中心圓直徑
Dbpw——承載球組與內圈溝道接觸角為αi時的分隔球組中心圓直徑
D′bpw——承載球組與內圈溝道接觸角為-αimax時的分隔球組中心圓直徑
Dbpwg——承載球與引導斜面中點相切時的分隔球組中心圓直徑
Deo——外圈溝道最大直徑
Dbe——保持環(huán)溝道直徑
Db2——保持環(huán)擋邊直徑
fi——內圈溝曲率系數
Lxo——承載球與內圈在溝道軸向中心接觸時相鄰兩球的周向距離
Lx——承載球與內圈在溝道接觸角αi位置接觸時相鄰兩球的周向距離
Lxg——承載球與內圈引導斜面中點相切時的周向距離
Lyo——承載球與內圈在溝道軸向中心接觸時2列承載球球心的軸向距離
Ly——承載球與內圈溝道接觸角為αi時2列球球心的軸向距離
Ly′——承載球與內圈在溝道接觸角 αi位置接觸2列承載球球心的軸向距離
Lzw1——裝球時保持環(huán)與承載球的接觸點到承載球球心的軸向高度
M,N——中間參數
Z——單列承載球數量
αi——內圈公稱接觸角
αimax——內圈最大接觸角
λbe——保持環(huán)引導斜面斜角
文獻[1]對球環(huán)分隔式角接觸球軸承的特性和設計方法進行過分析探討,這里僅簡單介紹。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由1個雙溝道內圈、2個單溝道外圈、2列承載球、1列分隔球、1個帶溝道的保持環(huán)(類似深溝球軸承的外圈)以及連接環(huán)組成。較大的鋼球主要起承受載荷的作用,稱為承載球;較小的鋼球主要起對承載球做周向和軸向分離作用,稱為分隔球。
圖1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基本結構Fig.1 Universal separated double row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外圈有多個連接環(huán)和1個整體連接圈連接2種方式。多個連接環(huán)連接的特點是:外圈與座孔的配合面積大,配合剛度高,但外圈連接環(huán)槽加工困難,2個外圈和連接環(huán)鉚合相對困難,工藝成本較高;整體連接圈連接方式的特點是:外圈連接圈槽加工容易,2個外圈和連接圈的滾壓連接相對容易,因此工藝成本較低,但外圈與座孔配合的軸向寬度面積較小,配合剛度差。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沒有通常的保持架,主要靠保持環(huán)和分隔球的聯(lián)合作用使承載球周向和軸向分離。
該軸承所有零件之間均為點接觸,沒有通常球與保持架的摩擦;與相同或接近規(guī)格的傳統(tǒng)角接觸球軸承相比,承載球直徑小,受載后承載球與內外圈溝道的接觸橢圓?。惠S承內部空間比傳統(tǒng)帶保持架的角接觸球軸承大;保持環(huán)兼有串油環(huán)的作用,使承載球和內外圈溝道得到充分潤滑和熱交換。因此該軸承適應高轉速場合。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沒有保持架,可利用節(jié)省的周向和軸向空間來布置更多的承載球,從而提高其承載能力。與同外形尺寸的角接觸球軸承相比,其基本額定動載荷可提高25%左右。
如果機構允許負游隙,可以使分隔球組外接圓直徑與保持環(huán)溝道之間形成小的過盈配合,則保持環(huán)就存在由外向內的回復力,其回復力通過分隔球傳遞給承載球,使承載球與內外圈溝道保持適當的預緊狀態(tài)(或補償調節(jié)軸承的游隙),以提高軸承的接觸剛度、承載能力及使用壽命。
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由于零件多、工藝復雜、制造成本高,制約了該軸承的推廣應用,其中裝球合套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設計制造及計算發(fā)現(xiàn),裝球合套不僅僅是工藝上的問題,與產品設計也有關聯(lián)。如果設計時只滿足主機要求的載荷、轉速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而忽略裝球合套條件,則可能出現(xiàn)不能裝球合套。
裝球合套的條件是:保持環(huán)能夠套上分隔球組的外接圓或分隔球能夠進入保持環(huán)溝道。裝球合套后各零件的幾何關系如圖2所示,承載球與內圈在溝道軸向中心位置接觸時,2列承載球的中心距Lyo和Ly相差較小,同一溝道相鄰兩承載球球心距Lxo和Lx相差更小,圖2中沒有加以區(qū)別,但計算時必須區(qū)分。由圖2和文獻[1]可知分隔球組的中心圓直徑為
圖2 裝球合套后的幾何關系Fig.2 Geometric relations after fitted with the ball
式中:M為與分隔球相切的4個承載球所在的平面到軸承軸線的2倍距離;N為分隔球的球心到4個承載球的球心所在平面的2倍距離;Dpw,Dw,Dbw,Ly由軸承設計主參數決定。
由圖2可知,當分隔球組的外接圓直徑小于保持環(huán)的擋邊直徑時,保持環(huán)溝道才能套在分隔球組的外接圓上。設想用保持環(huán)的擋邊內孔壓迫分隔球組,使分隔球組向軸承中心壓縮,此時分隔球組的中心圓直徑由Dbpw縮小為Dbpwg,其校核判別式為
即只有當分隔球組中心圓直徑的縮小量大于或等于保持環(huán)溝徑與擋邊直徑之差時,保持環(huán)才能套在分隔球組外接圓上。
當Dbpw縮小為Dbpwg時,M和 N縮小為 Mg和Ng,通過(2)式、(3)式可以看出,只有 Lx和 Ly增大為Lxg和Lyg時,才能使M和N縮小為Mg和Ng。
通過計算可知,當承載球與內圈溝道在靠近端面一邊的最大接觸角-αimax位置接觸時,仍不能滿足(5)式。只有當Ly增大到承載球與內圈溝道無接觸時,即假想接觸點離開溝道趨近內圈端面才能滿足(5)式。因此,可通過增大內圈端擋邊直徑d2d,使內圈溝道圓弧端點 (即-αimax位置)與端擋邊外圓之間有一引導斜面,當承載球在內圈引導斜面上的某個位置接觸時,能滿足(5)式。
與(5)式相關的參數較多,且參數之間相互制約,需要通過多次試算才能滿足要求,故通過(5)式推導內圈端擋邊直徑計算公式的意義不大。為此,考慮合套時承載球滾動順暢、承載球在引導斜面上有一定的調整空間、盡可能為實現(xiàn)自動或半自動裝球合套預留空間等因素,假設:1)內圈溝道引導斜面與溝道圓弧端點相切;2)承載球在引導斜面中點與引導斜面相切。承載球在過渡斜面的中部位置與過渡斜面接觸時的幾何關系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內圈引導斜面的徑向高度為0.5(d2d-d2z),而引導斜面的軸向寬度為
圖3 承載球在引導斜面的中部位置與引導斜面接觸時的幾何關系Fig.3 Geometr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oad bearing steel ball and the transition slope in the middle of the transition slope
當承載球與內圈引導斜面中點相切時
校核保持環(huán)能否套上分隔球組外接圓的過程為:① 用經驗公式得到 d2d的初始值;②用(6),(9),(10)式計算 By1,D′pw,L′y;③用(7),(8)式計算 Lxg,Lyg;④用(2),(3)式計算 Mg,Ng;⑤用(1)式計算 Dbpwg;⑥用(5)式校核。
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符合(5)式,實際設計可由計算機編程完成,主要是調整內圈端擋邊直徑,其次是調整保持環(huán)擋邊直徑、保持環(huán)溝徑和分隔球球徑。若調整后還不滿足,則需調整其他設計主參數。
裝第1列承載球時的幾何關系如圖4所示。為了在裝球時外圈不對承載球產生壓痕,及第1列承載球進入內圈溝道后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也為了增加裝球空間便于實現(xiàn)自動或半自動裝球,提高裝球合套效率,將外圈溝道的內端設計為一個軸向寬度為Ce1、斜度為90°-αimax的引導斜面。由圖4可以看出,承載球要通過A1和B1點形成的楔口進入內圈溝道,并與內圈引導斜面中點相切,必須使楔口寬度Q1大于承載球直徑Dw,即
圖4 裝第1列承載球時的幾何關系Fig.4 Geometric relations for loading the first column Load ball
(12)式為滿足裝第1列承載球的條件,該條件與內圈端擋邊直徑有關。
裝分隔球時相關零件的幾何關系如圖5所示。裝分隔球之前,先將保持環(huán)套在第1列承載球組上。為使保持環(huán)在第1列承載球組上穩(wěn)定,合套時保持環(huán)不對承載球產生壓痕;為了給裝第2列承載球預留較大空間,將保持環(huán)的擋邊也設計為有引導斜面。
圖5 裝分隔球時的幾何關系Fig.5 The geometric relations of Loading separating ball
前文討論滿足套裝保持環(huán)條件 (5)式時,假設2列承載球組和1列分隔球組裝好后再套裝保持環(huán),而這里是先裝好第1列承載球組和保持環(huán)后再裝入分隔球,感覺很矛盾。從產品結構和工藝上分析,裝球后再裝保持環(huán)非常困難。按照先裝球后裝保持環(huán)的思路討論裝保持環(huán)條件,是為了找到第1列承載球滿足(5)式的位置,反之,只有滿足(5)式,裝第1列承載球和保持環(huán)后,分隔球才能進入保持環(huán)溝道,否則不能裝第2列承載球。故(5)式是分隔球能夠進入保持環(huán)溝道的必要條件。
下面討論分隔球能夠進入保持環(huán)溝道的充分條件。由圖5可知,分隔球要進入保持環(huán)溝道,首先要通過內圈中擋邊和保持環(huán)擋邊形成的環(huán)形通道,也即分隔球要通過E和D,由此可得判別式為
另外,為了使分隔球能夠流入保持環(huán)溝道,當分隔球通過E和D點與內圈中擋邊接觸時,Dbpwg大于Dpwg,分隔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按照圖5中所示的方向流入保持環(huán)溝道,由此得到判別式
由(13)式、(14)式得
若內圈中擋邊直徑不能滿足條件(15)式時,為保證能裝球,必須滿足(13)式。
裝第2列球時的幾何關系如圖6所示。承載球需通過A2和B2進入內圈溝道,與裝第1列承載球相同,A2B2的寬度必須大于承載球直徑,即
圖6 裝第2列承載球時的幾何關系Fig.6 Geometric relations for loading the second column load ball
由(16)式可知,裝第2列承載球的條件同樣與內圈端擋邊直徑有關。保持環(huán)的裝球引導斜面斜角λbe的近似值可由下式計算
λbe的實際取值按稍小于(17)式的計算值圓整即可。
由設計實踐和計算可知,對于球環(huán)分隔式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如果僅僅在產品設計時滿足主機的性能指標,而不考慮如何滿足裝球合套條件,則工藝上很難實現(xiàn)、甚至不能裝球合套。從滿足套裝保持環(huán)的條件出發(fā),通過計算承載球在內圈溝道不同位置(不同接觸角)時分隔球組中心圓直徑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產品設計時,需要滿足裝球合套的幾何條件,其中內圈端擋邊直徑最重要。一旦主參數確定,需調整內圈端擋邊直徑來校核能否實現(xiàn)裝球合套。同時外圈溝道內端和保持環(huán)擋邊設計有裝球引導斜面,引導斜面不僅可以避免裝球時外圈和保持環(huán)對承載球和分隔球造成的壓痕,而且會增強裝球合套過程中相關零件的穩(wěn)定性,增加裝球空間,便于實現(xiàn)自動或半自動裝球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