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燾
工作四年,猶如行走在暮色蒼茫的沼澤地上,時而雙腳陷入泥潭,時而被不知來歷的荊棘所刺傷。一個偶然的機緣,遇到了汲安慶老師的《享受教育——那些美麗的瞬間》,讀起來,就放不下,圈點勾畫、批注摘抄,于是在前行的路上看到了一絲絲光亮,一點點希望,不禁長嘆一聲“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一、讀書破萬卷
讀書是一次心靈的呼喚,是一場精神的徜徉。安慶老師說:“沒有與書的相親、乳入,便不會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神思蹁躚,更不會有精力彌滿,靈魂升華的生命融合?!弊x書,讓我們在美的世界中伸展獨特的心性,強健靈魂的筋骨。
身為語文老師,安慶老師的閱讀讓人震撼,那是一個個令人激動的名字,孫紹振、錢理群、劉再復、余秋雨、陳平原、陳思和、王安憶、葉瀾、蔣勛等的書,他都一本本啃下來。除了這些重量級學者作家的著作,他還自己訂購了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以及《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文藝報》《名作欣賞》《語文月刊》等學術(shù)刊物,我想正是因為長期堅持如此尖端、深度的閱讀,才會使安慶老師從一名小學教師到中學教師,又到大學任教的飛躍式的成長,才會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精力彌滿、靈魂升華”的大歡欣。
作為青年教師,很多時候我們更愿意接納教學技巧上的直接傳授,而很難靜下心來啃一啃文史哲的經(jīng)典著作,來充實自己的人文底蘊,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想來可笑。清代畫家石濤說過:“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講的是繪畫如果在技巧上苦苦追求,即便累得吐出了鮮血,也難以畫出高境界的作品。因為“嘔血十斗”只是在技巧上提升自己,不如吞下一團潔白的雪,蕩滌心中的污垢與塵埃,從而讓自己的精神清潔、剛健起來。大量的讀書就是不斷地吞下一團團白雪,從根本上提高自己。就像趙謙翔老師說的那樣:“自古大師皆務本,從來腐儒急事功。養(yǎng)根俟實鑄大器,投機取巧雕小蟲?!?/p>
錢理群先生曾痛心地指出:“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導致學生也不愛讀書。學校本來就是讀書之地,老師作為專業(yè)人士,本職工作就是讀書和教書。一線教師工作繁忙,有目共睹,很多時候陷入瑣事之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讀書呢?安慶老師在別人無隙可乘的地方,總能攫取到零星的時間,“如排隊打飯、候車的空隙,帶學生外出旅游的空檔,三上(枕上、廁上、車上)的閑暇,都能趁機讀上幾段文字”。在這方面安慶老師是一線教師的風向標。
像安慶老師那樣讀書吧,做一個有底蘊的教師。
二、情懷心中留
作家王開嶺先生讀到福樓拜寫給女友的信,被其中的“每天看日出”深深地感動了。他覺得黎明時分,靈魂最容易受孕,最受鼓舞,因為它喚醒了我們對生命最本真的印象,看清了險些忘卻的東西,看清了夢想、光陰、生機和道路。和作家一樣,語文老師的生命中天賦般地埋藏著善良、溫婉、悲憫的種子。
讀《享受教育》,我多次被書中充滿溫情的話語所打動,如:
其實無論獨處,還是講課,我一直生活在“群”中。與天地相參,和智者對話,情感的溪水淙淙流淌,想象的門扉徹底洞開,意志之樹返青,思維之風勁吹,不曾感到孤獨,也不覺單調(diào)??!
我很喜歡陶淵明的詩句“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想想吧,死后還不已,依然與青山中的花草樹木一起蓬勃地生長,何其美麗,何其執(zhí)著?。 獰o獨有偶,英國詩人濟慈的墓碑上刻了這么一句話:“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水的特性正是流動啊,這算得上是對他精神生命不斷生長、不斷升華的追求,最形象、最準確的概括了!
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無論做人,還是教學與寫作,都要無限逼近真實的自我。因為一個真實的自我,就是一個豐富而傲然的世界。
不管在何時何地,哪怕是在最細微的地方,如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堅定的腳步,我也能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心靈營養(yǎng)。
讀著這些文字,一股股清涼的風撲面而來,我感受到了一個高貴的靈魂對大千世界發(fā)出的誠摯的熱愛,我不禁隨著作者文字感觸到了最敏感、最多情、最詩意的生活。
文如其人,安慶老師在生活中也如此,他會因為校長一次公平的舉動而牢記心中十幾年;會因為學生的一句話“為了汲老師我也要好好學”而熱淚盈眶;會因為前輩名師的一則小故事而寫出一篇動人的文章。
正是這種可貴的情懷根植心底,才使安慶老師的學生能從內(nèi)心深處聽懂他的話,和他相處時毫無戒心,才使他的學生相信他、敬佩他。
像安慶老師那樣做一個有情懷的老師吧,享受美麗的教育!
三、育人有智慧
浙江的陳治勇老師說:“讀安慶的文字,不但會得到心靈的慰藉,更催生出教育的智慧?!辈恢且驗樽x書太多還是與生俱來的情懷,亦或是多年一線的教育經(jīng)驗,安慶老師的育人經(jīng)歷多給人以出神入化、無跡可求之感。
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寫到,自己生活在一個不自由的時代,只能按別人的意見和既定規(guī)矩才能得到認可,因此發(fā)出了沉重的慨嘆。這位女生因為自己偏執(zhí)的想法變得愁眉不展,郁郁寡歡。安慶老師并未直接指出,而是在講《春酒》時,由課文中提到的習俗引申到了“詩詞格律”“拳擊規(guī)則”“原始社會”等一系列約束的魅力,讓學生可以感知到適當?shù)募s束也是一種美好,致使那位女生的愁容一掃而光。
班上三個男生在中考前,見縫插針地用手機上網(wǎng)。安慶老師見狀沒有直接批評這三位男生,而是利用議論文閱讀中的一道考題,請同學們即興演講,發(fā)表觀點。順勢將這個難以解決的話題拋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立刻活躍起來,對此現(xiàn)象痛批一番。在那三位男生有點局促不安之時,安慶老師卻說:“我倒覺得他們也很可憐。”之后安慶老師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推心置腹地講出“可憐”的原因,博得了同學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掌聲。以至于下課后三位男生主動把手機交給生活老師保管。
有人說,當學生知道自己在受教育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失敗了。此話不無道理。安慶老師沒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加給學生,甚至沒有點出來,而是利用文章、利用試題在恰當?shù)臅r機讓學生自己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不是一種教育的大智慧嗎?
有一次,安慶老師接手了一個學生頑劣和粗蠻到無以復加的班級,逃課、抽煙、打架、欺負老師,男女生公開親昵已是家常便飯。于是“約法三章、慢收龍頭、談心開導、斗智斗勇”成了安慶那段時間最重要的工作。一次班上的“老大”阿力被其他班的同學欺負,安慶老師找到了恃強凌弱的同學,執(zhí)意要求給阿力道歉,此后阿力和他的幾個“小弟”開始對安慶老師感激和敬佩起來。為了保持已有的信賴,安慶老師又召開了“何謂真正的男子漢”的主題班會,重點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的言行,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真正的愛情,哪些行為是褻瀆愛情的表現(xiàn)。班會結(jié)束后,“桀驁不馴、邪惡狡猾、慵懶困頓的眼神一掃而空”。
這樣的例子在這本書中數(shù)不勝數(shù),每個故事都凝聚著安慶老師的心血和智慧。這本書中專門有一輯叫“化育實踐的嘗試”,其中有八篇文章,是安慶老師寫給學生的信,他稱之為“與弟子書”,或是鼓勵學生刻苦學習,或是引導學生舉止要有修養(yǎng),或是告訴學生對生活要有信心,這些文字頗具思想的高度,又有溫厚的情感浸潤在字里行間。作為班主任,帶著一群孩子成長,每當我走不下去了,反復品讀這些“化育”的故事,品讀這八篇“與弟子書”,就會獲得解決問題的智慧,獲得信心和勇氣。
大量的讀書讓安慶老師的內(nèi)心滋生出溫婉、仁厚的情懷,這種情懷又使得安慶老師教育學生時現(xiàn)出一種驚人的智慧。捧讀這些充滿智慧的文字,我的內(nèi)心波瀾起伏,一股股教育的熱情被點燃,我不得不再次大聲呼喊夸美紐斯的名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與安慶老師的《享受教育》相遇,那真是人生中的一個美麗瞬間!
(作者單位:北京市樓梓莊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