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訊
此展覽系故宮博物院首次利用院藏品舉辦的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型展覽,共展出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各類文物珍品140件(套),包括陶瓷、書畫、圖書、玉器、金銀器、琺瑯器、鐘表、科學儀器、武備、家具等門類。這些文物主要來源于明、清兩代貢使往來的禮品、外國傳教士帶來的禮物、臣屬的進獻、宮廷采購與定購、奉旨由宮廷或地方作坊仿造的舶來之作等,集中反映了明、清兩代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與互動。展覽于2017年5月9日至7月8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畫院甲子慶典之際,北京畫院美術館將呈全館之力,為觀眾獻上“華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畫院六十年”藝術佳宴。參展作品選自畫院多年來的精品力藏,從宋元至近現(xiàn)代,橫跨一千年。此外,展覽還以文獻展的形式,梳理了60年來北京畫院在創(chuàng)作、研究、教學、展示等方面的多項成績,追溯過往,眼望未來。當天,北京畫院創(chuàng)作樓畫庫改建工程奠基儀式同時開啟,落成后的新樓將具備創(chuàng)作、收藏、教學、國際交流等多方位的實用空間,為北京畫院的多元化發(fā)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展覽持續(xù)至6月18日。
此展是以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秘色瓷器為主要內容,展品共計187件(組),包括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窯址出土的秘色瓷器標本,還有法門寺地宮等佛教遺址、吳越國康陵、遼圣宗貴妃墓等皇家陵寢出土的秘色瓷珍品。
本次展覽,共計展出后司岙窯址出土文物120件組。除少部分越窯普通青瓷外,多數(shù)為秘色瓷器。器形豐富多樣,既包括過去已知的八棱凈瓶、花口碗、花口盤、罐等器形,還包括長方形枕、穿帶壺等新器形,豐富了秘色瓷的產(chǎn)品面貌。展品中還包括大量的窯具,有匣缽、墊餅、支具等。秘色瓷釉色的關鍵,正在于這些專用窯具。裝燒秘色瓷的窯具用瓷土制作而成,裝入瓷器后以釉密封,使瓷器在強還原氣氛中燒成,從而呈現(xiàn)出青綠的釉色。透過后司岙窯址出土的文物,既可知秘色瓷之特征,又能了解其制作之工藝。展覽于2017年5月23日至7月2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常州自古人文薈萃,詩文書畫蔚然成風,名家輩出。在常州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中,涌現(xiàn)過許多文化家族。這些書香門第在詩禮傳家的同時,往往又互相聯(lián)姻、提攜共進,以便結成一種更具競爭力的良性文化生態(tài)。毗陵錢謝兩家即是如此,錢謝裔出名望,世代風雅,傳承雖或有起落,但在清末以降,因門當戶對、交誼深厚而代為姻親、幫扶共興。清末時期社會急劇變化,面對生存狀態(tài)、生活方式的改變,錢謝學人以其厚重的家學底蘊,或教書育人為職、或營求文員為業(yè),最終成功地走上了以書畫作為謀生立業(yè)之本的道路,并且成就斐然、蔚為大觀。錢家以錢名山、錢小山、錢仲易、錢叔平、錢悅詩、錢璱之享譽,謝家則以謝玉岑、謝月眉、謝稚柳、謝伯子馳名。即便于文化土壤豐沃的江南地區(qū),如錢謝兩家這樣人才輩出、聲名卓著的文化家族亦不多見。
江南毗陵鮮活的文化基因,正是由這樣的詩書文藝之家所共同生成。為弘揚常州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更好地研究、傳承地方文化藝術。值謝稚柳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常州博物館特舉辦此次展覽。展覽精選錢謝家族10余位賢達的70余件書畫作品,這些作品有些來自博物館收藏,有些來自錢謝家屬舊藏,詩文書畫兼具,充分代表了錢謝兩個文化世家百余年間相互交織的文脈,也反映出了常州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展覽時間為2017年5月12日至6月11日。
中國外銷瓷身兼實用品、商品和藝術收藏品三角于一身,使她成為一項文化聚焦物,比其他任何商品都要敏感地記錄了來自全球化進程的種種面向的沖擊,成為多民族、多宗教、多習俗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的文化載體,也印證了習近平主席對絲路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中國外銷瓷的故事,就是一個聯(lián)通世界的故事,一個全球化的故事,闖蕩四海,傾城傾國,包舉宇內,蕩氣回腸。展覽于2017年5月13日至6月9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提及王雪濤的繪畫風格,人們馬上會想到“小寫意”這個概念。這個標簽貼在他的作品上,確實很貼切。尤其是在民國之后的畫壇上,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一種風格和面貌去畫畫,而且豐富和升華了前人的筆墨和色彩,這在繪畫史上的確是少見的。準確地說,王雪濤的繪畫立足于宋元以來的傳統(tǒng),尤其是他對徐青藤、陳白陽、石濤、八大的參悟,奠定了他筆墨的高古與沉厚。
王雪濤一生與榮寶齋的淵源有自,緣分甚深,這是一段特別的佳話。此次北京榮寶拍賣薈萃王雪濤各個時期的精品于一處,有榮寶齋舊藏、有社會征集、有家人提供。旨在弘揚、流布王雪濤繪畫的人文傳統(tǒng)。展覽于2017年5月22日至5月27日在榮寶齋展出。
余秋雨是海內外著名的文化學者,書法成就也令人矚目。他的行書秉承“二王”、米芾、趙孟,草書秉承懷素,而又有獨創(chuàng)。二十幾年來,余先生受邀為全國各地重修古跡立碑時題寫志紀,即寫碑文又寫書法,完成了《炎帝之碑》《法門寺碑》《采石磯碑》《大圣塔碑》等大碑,重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章、書法出于一人的佳話。展覽將呈現(xiàn)這些大碑的拓本,還有應邀為謝晉導演、何鳳山博士寫的長篇墓志銘。此外,余先生又以當代一流散文家的文筆,把《逍遙游》《離騷》等古代經(jīng)典翻譯成了便于朗誦的現(xiàn)代美文,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同時,會把他對經(jīng)典的書寫和翻譯一并展出,還有余先生多年來出版著作的大陸版、境外版、外文版和盜版本,數(shù)量十分驚人。展覽于2017年5月25日至6月4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7年5月26日,“筆墨乾坤——黃賓虹書畫展作品”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由遼寧省博物館與浙江省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展出浙江省博物館所藏104件(組)黃賓虹精品力作,分為山水、花鳥、書法、畫稿四個單元,觀眾可以領略先生獨特的藝術風格、獨到的藝術理念和高深的藝術造詣,同時感悟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展覽持續(xù)至7月30日。
趙少儼、王靜芳為榮寶齋畫院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趙少儼,性幽喜淡,做人作畫都隨天機,喜畫禽鳥竹梅,傳承墨花墨禽之脈絡,淡墨青煙處,淡雅高逸;王靜芳師從山水名家何加林,喜讀書,遍覽宋元筆墨,博觀約取,其山水渾厚中有清潤,功力扎實,吸收傳統(tǒng)之滋養(yǎng),又能自出機杼;陳川為當代人物畫家中皎皎者,他的人物繪畫重視線的運用,在工筆的嚴謹中充滿了自由的寫意心性,既有傳統(tǒng)格式,又有深刻的現(xiàn)代思維。展覽于2017年5月20日至6月10日在榮寶齋寧波分店展出。
展覽由文化部藝術發(fā)展中心、榮寶齋展覽部聯(lián)合主辦,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榮寶齋天津分店聯(lián)合承辦,中國畫學會、中國畫藝委會作為學術支持,于2017年5月29日在北京榮寶齋大廈舉行開幕式。本次展覽為畫家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一次作品展示,展出《郭熙筆意寒林》《溪岸寒林圖》《山居秋暝》等50多件精品力作,其中主題為《生肖組畫》《松竹本吾家》《春山曉煙》《松林雪屋》等新作也將首次亮相。展覽持續(xù)至6月2日。
2017年5月31日,山東畫報出版社于山東書城舉行《一個人的南山》新書發(fā)布會。這是張榮東繼《廢墟與花朵—山水藝術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個人體驗式藝術感悟圖書。張榮東作為知名的藝術評論家,一直秉承獨立、索問、唯美的藝術追求,近年來在深研中外美術史和藝術名家的基礎上,以個人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進山川,在自然山水中尋找藝術的源初。《一個人的南山》進一步聚焦中國藝術的南山命題,并百余次進入濟南南部山區(qū)找尋中國南山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南山,桃花源,中國人的文化家園。正如作者所言:“在南山,萬物生長,自由棲居。”我們走近她,“覺悟處,抬眼所見,便是南山”。
責編/楊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