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志7月3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有關調查發(fā)現大規(guī)模同行評議造假后開展打擊活動大規(guī)模同行評議造假行為,已引發(fā)來自中國政府的強力反應。中國官員上周宣布,400多名與已被撤稿的100余篇論文有關的作者將受到處理,因為他們的不端行為已嚴重損害中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
一些研究機構已禁止——至少是暫?!媸卵芯咳藛T的研究,并對他們采取其他懲戒措施,包括取消晉升資格并撤銷獲得的科技獎勵、學術獎勵和榮譽稱號等。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宣布,實施新的旨在根除研究造假行為的“零容忍”政策。盡管中國此前也曾采取措施,打擊科技界長期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但目前這些措施“是歷來最嚴厲的”,南京理工大學信息學家陳必坤如是說。
今年4月,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旗下的《腫瘤生物學》撤回中國作者在該雜志發(fā)表的107篇涉及同行評議造假的論文。中國科技部政策法規(guī)與監(jiān)督司日前的聲明標志著,有關部門已完成對該事件的調查。從以下跡象中可以看出中國官員正如何嚴肅對待此次事件:包括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在內的眾多機構與中國科技部政策法規(guī)與監(jiān)督司組成聯合工作組展開該調查,不僅將根據有關規(guī)定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和其他相應處理,還要求有關機構抓緊制定更加嚴厲的規(guī)則以發(fā)現并懲戒學術造假者。
專家表示,該調查遠比(此前的案例)更徹底和公開。陳必坤說,此次嚴厲處罰已引發(fā)研究人員關注,他們正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相關問題,許多人“深感震驚”,并承諾將在與其他作者的合作中“更盡責、更謹慎”。學者們普遍支持中國政府對這次大規(guī)模造假行為的反應。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說,這“提醒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術造假的零容忍態(tài)度,中國政府采取的這些行動很及時”。▲
(作者丹尼斯·諾麥爾,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