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高中各科教師的不斷青睞。其中,基于問題導向的PBL教學模式得到高中學科教學的普遍應用。高中生物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將PBL教學模式引入教學過程,不但迎合了高中生物對學生獲取知識和動手能力的要求,還能為高中生物實驗課程的整合提供必要條件,對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一、PBL教學模式簡介
所謂PBL,為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英文簡稱,它是指一種基于現實問題為導向,圍繞學生為主體而實施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并通過自己努力自行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問題查找、資料分析及問題解決都有著極為現實的輔助意義。在我國教育事業(yè)中,PBL教學模式得到各階段教學的普遍應用,因為其具有其他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二、PBL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
PBL教學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小組、解決問題、展示成果。按照這四個基本流程,筆者將對PBL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如下思考:
1.提出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模式,首要環(huán)節(jié)便是問題的提出。問題設置得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達成。在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提出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關于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的思考,高中生物課程具有諸多的知識點,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應用PBL教學模式時,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性,讓知識深入人心。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高中生物“細胞跨膜運輸”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身體的細胞是如何搬運貨物的?”通過這類趣味性而貼近知識點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進而在后續(xù)的實驗模型或小組討論中得出答案。
2.創(chuàng)設小組。
PBL教學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施行,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或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集思廣益,得出問題的答案,親身參與,將生物學知識掌握牢靠。為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為異質學習小組,對上節(jié)中“細胞跨膜運輸”的問題設立一些問題假設,引導小組帶著假設去探究生物知識。例如讓學生思考“細胞在跨膜運動中,會不會帶有蛋白質、能量及糖類物質?”進而讓學生深入問題本質,進行小組討論,并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進行代表發(fā)言,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PBL教學模式中極為關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解決問題也是課堂假設的過程。在高中生物課堂上解決問題,主要是實施具體的生物實驗,深化問題探究過程的同時也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化。在上述“細胞跨膜運輸”的問題引導下,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實驗操作流程,進行課題的實驗操作,實驗過程中要營造活躍、寬松的學習氛圍,師生一起觀察并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與假設相符或相悖的問題,給予及時指正,并結合形象化的問題講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是PBL教學模式實踐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綜合學生智力成果和知識點評的過程。在上述小組討論、實驗操作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后,老師可就學生在“細胞跨膜運輸”問題上出現的意見分歧及實驗操作結果進行成果的展示與評價,對各小組的討論進行總結與點撥,在正確引導的基礎上形成實驗報告,展示各小組的實驗成果,同時對“細胞跨膜運輸”的知識點進行詳細介紹,綜合學生的問題、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評價。
PBL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能起到明顯的取長補短效果。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多角度探究問題,培養(yǎng)其綜合思考能力,鍛煉合作學習精神,有利于高中生物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qū)楊陵區(qū)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編輯 薛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