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窈
摘要:都鐸王朝時,英國進入到民族國家的建設期,英國王權也成為英國民族的象征,君主的任何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到英國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而都鐸王朝歷代君主如何選擇結婚對象也影響著國家發(fā)展。
關鍵詞:都鐸王朝;民族國家;婚姻
英國民族國家進程早于西歐大陸,英國國王也較早成為英國民族的象征,且君主的行為牽動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其中都鐸王朝歷代君主的婚姻選擇對剛剛起步的英國民族國家演進影響深遠。
一、英國王權成為英國民族的象征
盎格魯薩克遜時期,英國出現(xiàn)教強勁的王權。威廉一世征服后,把土地劃分成小塊向貴族們封授并以此為條件結成《索爾茲伯里盟約》,要求所有的封臣和封臣的封臣都要向他宣誓效忠,打破了歐洲大陸傳統(tǒng)的封建等級,確立了國王對各級封臣的財產(chǎn)和人身支配權,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和社會穩(wěn)定,加強王權。之后英國的民族國家進程繼續(xù)在如何消除封建主義造成的政治離心力和收回被羅馬教廷攫取的國家主權上繼續(xù)推進。
主體民族形成的先決條件是民族意識的覺醒。但繼威廉之后的英王多來自法國,甚至不在英國居住,兩國長期沒有明確的政治邊界,就連法語也成為英國的官方語言,而下層百姓則操著各式方言。這就造成了大不列顛的人們長期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民族語言,也沒有一種英吉利民族的意識。雖然英國國王在百年戰(zhàn)爭中只剩下加萊,卻使得之后的國王徹底成為“英國的國王”,民眾對國家的意識逐漸清晰,法語被仇視,一系列愛國性的口號在英格蘭流傳開來,喚醒了民眾的民族意識,為英語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非常良好的社會氛圍。
之后英國實力最強的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為了繼承王位開戰(zhàn),貴族之間相互廝殺。這場內戰(zhàn)的發(fā)動者怎么也想到不他們充當了英國向民族國家發(fā)展道路上的清道夫。而厭倦了貴族之間征伐不休的英國民眾在呼喚一個強大的國王可以代表不列顛,為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君主在英國的地位與日俱增,成為英國國家的象征。
二、民族利益成為都鐸王朝的君主婚姻考量的重要因素
都鐸王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歷史的舞臺,而這個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很清楚的知道,之所以能登上王位除了自身的實力外,它對于婚姻的選擇也保障著其繼承王位的合法性,甚至可以說亨利七世的婚姻使得英國能重新聚合起來,不至于分崩離析。
亨利·都鐸繼承王位,一方面是其血統(tǒng)和自身實力,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婚姻選擇。他與反對查理三世的約克黨人領袖伊利主教摩頓結成聯(lián)盟,承諾一旦他在英格蘭登基,就與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結婚。此舉重新使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聯(lián)合。1485年亨利加冕開始了都鐸時代,隨即宣布繼承權應當由亨利及其子嗣世代相傳,至此他才與伊麗莎白完婚。亨利七世的婚姻是貴族勢力和逐步強大的王權互相妥協(xié)的結果。但此時英國國王的權力仍受教會的桎梏,甚至國王的婚姻都必須得到教皇英諾森八世的認可與保護。為此,亨利選擇向教皇示好,為長子亞瑟與西班牙國王的女兒凱瑟琳訂婚。亞瑟不幸早夭后,這門婚事仍由未來的國王繼承。
亨利八世與凱瑟琳只有一個瑪麗公主,他迫切需要一個男繼承人,但王后已不能生育,這場婚姻的危機由此產(chǎn)生。他們的婚姻是在英國與西班牙政治聯(lián)盟的基礎上,但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在1519年當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并且打敗法國,妨礙了亨利八世對法作戰(zhàn)的計劃后,英國和西班牙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亨利八世也就不用再顧忌英西關系了,兩人的婚姻正式破裂,國王在這場離婚風波中走向了羅馬教皇的對立面,引發(fā)英國宗教改革。
而瑪麗公主也被議會宣布為私生女,強迫她放棄天主教信仰,但是在唯一的男性繼承人愛德華六世死后,瑪麗登基為王,她的婚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她不顧多方反對,拒絕與議會安排的約克王族后裔愛德華·考特尼結婚,堅持與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結婚。這場婚姻,不僅把英國卷入得不償失的對外戰(zhàn)爭中,也使女王失去了國內的支持。
伊麗莎白一世是亨利八世與安妮·柏林之女,她登基時,國內宗教矛盾尖銳,國際上爭奪霸權的斗爭復雜,倘若她與英國人結婚,意味著她的王權會被削弱,而同歐洲的某個君王結婚將會像她姐姐一樣卷入這個國家的歐洲政策。最終,伊麗莎白沒有為自己選到一位合適的結婚對象,這并非是她本人不愿,而是出自作為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民族國家君主的政治考量。
從都鐸歷代君主的婚姻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婚姻與政治密切相關,民族國家的觀念對王室婚姻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國王不能只顧及情感和信仰問題,不能舍民族與國家利益而只重視其家族利益,在王權成為民族國家的一種外延時,如何兼顧婚姻與國家利益,成為君主們慎重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國家史略[M].薛力敏等譯,新華出版社,1985.
[2]肯尼思·摩根.牛津英國通史[M].王覺非等譯,商務印書館,1993.
[3]哈羅德·伯爾曼.法律與革命[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4]馬克垚.英國封建社會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