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煜民
書院作為地方教育資源的載體,其修建與發(fā)展體現(xiàn)著國家政策的規(guī)范與控制,同時也反映了地域社會各勢力之間力量強弱的對比。在九姓長官司地區(qū),書院修建主導權的變動也體現(xiàn)了當?shù)赝量蛣萘Φ慕讳h及此間國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乾隆十九年,長官司任啟烈復捐俸重修講堂,增建兩廊。四十六年,邑生王星照義助中田十畝…其掌教修金皆長官分俸支應。嘉慶十七年,蒙蕓浦趙學使、有堂方方伯俯念蜀士教養(yǎng)未周,札示頻頒,募資舉義。長官任清撥助祖遺中田二十畝。諸邑士亦慷慨就義,置中田四十畝。貢生丁朝麟助山地一叚,土神祠董事丁世顯等撥助下田三畝。[1]
書院修造從最初由土司全額捐修到變革前鄉(xiāng)士的主動捐資,反映了在尚由土司因俗而治的年代,作為教育當?shù)厣闹匾獔鏊?,從宦到紳,他們對學校資源的投入,不論是學田的置辦還是金錢的捐俸,都如同對私家的投入。同時,他們也主導著學校的修建和管理。
情況在當?shù)赝七M改土歸流后發(fā)生了變化。隨著“圣廟頹壞”[2],學宮需要再度整頓翻修?!敖?jīng)舉人車登衢等另舉齋長車文光、劉長欽經(jīng)理?!迸c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修造少了當?shù)赝了镜膮⑴c。在行動策劃上則需要“稟州注案。沐州主鄧批查閱條規(guī),尚屬妥協(xié),準予如稟立案?!盵3]學宮的修造與管理人員的人事變更都需要稟告瀘州長官,經(jīng)上級批準方可執(zhí)行。此外,學校的管理者選擇也進行了變更,規(guī)定“紳耆充當正副齋長輪管,四年一換。”[4]至此,當?shù)貙W宮、書院的主導權力開始從手中逐步讓渡于其他勢力,本土宦紳的實力漸趨衰弱。
同治三年,有感于書院學署傾頹,鐘世標再度募資重修書院,以培文教。然而商議本鄉(xiāng)宦紳,已無款可籌,只得“向外募銀七十余金”。[5]
可以發(fā)現(xiàn),此次修建的過程與以往相比已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首先是主持者角色的變化。此次修建由鐘世標發(fā)起,鐘世標,據(jù)方志記載,其為“璧山縣貢生”[6],同治甲子年任職于九姓鄉(xiāng)。既非土司亦非地方士紳,外籍流官開始主持九姓鄉(xiāng)書院的修造工程。其中或包含清代書院建造由私修向官修的轉變,但再看其捐資者身份則可見其情況變化:
“本鄉(xiāng)宦紳,已無款可籌”。隨著改土歸流進程的推行,受到抑制的土司宦紳已無力籌備當?shù)氐幕A設施建設,書院的修建資金需向外籌借。外籍人員的踴躍捐助表明本土勢力的衰微以及客籍實力的壯大。
再有,書院、學署規(guī)模的擴建說明已有規(guī)模不能滿足人員的求學需要,外籍人員強力的經(jīng)濟支援也同樣說明了流入九姓鄉(xiāng)的漢人數(shù)量已急劇增長。
乾隆二十三年,造新舊承糧花戶八百六十四戶。男婦共三千四百六十九丁口…光緒四年分州任奉札編聯(lián)保甲,滋生計承糧花戶一千二十一戶,未承糧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八戶,男婦共計六萬二千六百零九丁口。夷民一千四百七十六戶,男婦共計五千九百四十一丁口。[7]
查閱該地各時期戶口記錄,自乾隆二十三年的八百六十四戶到嘉慶十五年共計八千一百零五戶,再到光緒四年的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九戶。共翻了十數(shù)倍之多。且其中絕大部分為未承糧的外來人口。人員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使得客籍勢力不斷坐大,成為當?shù)厣鐣_發(fā)的重要力量,他們對書院、學署的經(jīng)濟投入相應地換來了一定的管理權力。
同時,當?shù)赝了?、宦紳在書院這般基礎教育載體管理上的失勢,同樣影響到了本地生童在科考中的利益。原屬于本土生童的學額也更加容易被強勢的外籍人員所擠占。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土客勢力對比中當?shù)赝林闹鸩綌”薄?/p>
總結九姓長官司的土客糾紛,其管理者憑借著漢籍土司的身份以及對中央王朝的順附,使得該地直至晚清仍實行著土司治理模式。改土歸流之前,原有的社會教育資源能夠滿足土著與寄籍人口的需要,土司管理得以使社會穩(wěn)定。自清中葉以來,大量流民涌入,以書院修造權的交替為標志,流民勢力逐漸坐大,他們要求固有社會資源的重新劃分。為此,當?shù)赝了净录澆扇〈胧┚S護土著權益,此舉再度招致外籍流民不滿。外籍豪紳的上訴促使中央決議實行改土歸流,由流官進行管理。對本土無歸附感的流官難以在有限的任期內革除時弊,且對于數(shù)量占優(yōu)的外籍人員也多有偏袒之嫌。清末,政局愈發(fā)混亂,大量難以厘清戶籍的人員使矛盾不斷加劇,冒占學額的問題也愈發(fā)難以根除。
參考文獻:
[1]任啟烈:《九姓司治》第1卷《學?!q支》,民國十九年抄本,第36頁。
[2]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1卷《學?!?,第47頁。
[3]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1卷《學?!?,第47頁。
[4]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1卷《學?!罚?7頁。
[5]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1卷《學?!づ嘈蘧判锗l(xiāng)文廟碑序》,第44頁。
[6]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3卷《職官》,第6頁。
[7]任五采修,車登衢等纂:《瀘州九姓鄉(xiāng)志》第2卷《食貨志·戶口》,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