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奔
1
過去的一個月,我經(jīng)歷了長達半個多月的低潮期。
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早上起不來,上班路上總是行色匆匆,緊張無比;好不容易趕到公司,卻覺得困倦乏力,無法集中精力,工作效率低下;不得不留下來加班,好不容易回到家,卻什么都不想做,臟衣服不想洗,洗好的衣服不想收拾,只是躺在床上漫無目的地刷手機,結(jié)果晚睡,導(dǎo)致第二天起不來,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搞得自己心力交瘁。
我意識到這樣的狀態(tài)不對,開始反思到底是從哪里開始出問題的。
一個月前,我的狀態(tài)很好,那時候開始決定挑戰(zhàn)自己,每周必須寫三篇文章,每周必須去健身房至少三次,周末不加班,盡量外出游玩。
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我的靈感源源不斷,都很好很高效地完成了,就算有時候明明很累,我還是鼓勵自己去健身房鍛煉,雖然回家的時間很晚,但還是堅持早睡。
但久而久之,我感到非常疲憊,整個心好像被掏空了一樣,感覺到枯竭,感覺自己像一個機器人,像一個陀螺不停地旋轉(zhuǎn),沒有停歇。
好累!
2
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看到窗外燦爛的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孩子們在追逐著蝴蝶,我的心無比神往。
于是那天,我不想再加班,六點一下班就離開了辦公室,出了辦公樓,天居然還是亮的,驚覺自己已經(jīng)好久沒有在天黑之前下過班了。
我一直覺得傍晚是一天之中,除卻清晨最美的時間,那時候的天色半明半暗,微風(fēng)拂面,忍不住對著清爽的空氣長舒一口氣,似將胸腔中憋了幾天的煩躁之氣傾吐而出。
我決定隨意走走,像孩子一樣去看看身邊的事物:開著各種小店的街道,天空中和電線桿纏繞的云朵,路邊的花兒又開了許多,長椅上坐著中年男人看著路邊的行人,不知在想些什么,或許像我一樣只是在放空……
廈門是一個多風(fēng)的城市,在山坡上,風(fēng)尤其猛烈,呼呼的風(fēng)似乎能將人的思緒也給吹走。從山坡上走下,路的盡頭是一座寺,紅色外墻,掩映在綠色成蔭的樹林里,隨著這坡度俯沖而下,聞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是香樟樹的味道,清淡,讓人安心。
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自覺放松下來,眼睛居然也張開了,以往被自己忽略的身邊的小東西,在那一刻全部顯現(xiàn)出來。
我開始意識到周圍的事物,過馬路的時候也不再是憂心忡忡地看著手機,我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人群,覺得自己在人群中,不再是孤身一人。
3
我從小喜歡看書,尤其喜歡看那些沒什么用的書籍,文學(xué)、藝術(shù)、植物、博物,但今年以來,更多地開始關(guān)注實用的領(lǐng)域。過去的一個月,我一直以高效、成長要求自己。
許多公眾號會發(fā)一些《假期是最好的增值期》、《如何度過下班后的時間決定了你的一生》之類的文章,鼓勵大家努力奮斗,這當(dāng)然沒問題,而且是值得提倡的,年輕人本就該努力奮斗、變成更好的自己。
只是時常,我們知道要向前沖,知道自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還有擋不住會疲憊,會感到內(nèi)心的不滿足,會狀態(tài)不好,會低落迷茫。
我以前不是特別懂,文學(xué)藝術(shù)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看文學(xué)、藝術(shù)到底有什么用。
恰恰是在我陷入低落期的時候,我無比強烈地意識到文學(xué)藝術(shù)對于我的意義,它是一種更加普遍的存在,讓我和自己離得更近,讓我和其他人離得更近,讓我那顆在世俗生活里不斷往前沖,想得到休息的心,得到安慰。
讀者留言里,也常有人心懷疑問:你說的那些人、那些生活離我們太遠了,我們普通人還是過好我們自己的日子重要。
借用一句羅曼·羅蘭形容米開朗基羅的話來回答,為什么我們需要看一些離我們很遠的、不平凡的人的生活,“并不是普通人都可以在高峰生存,但是可以一年一度上去頂禮,從中可以獲得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
是的,聽過那么多大道理,看過那么多故事,我們都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戰(zhàn)斗。但是,正因為見過高山,我們知道生活也可以過成那樣的,別人的命運你無法復(fù)制,但你可以學(xué)習(xí)精神,在自己的命運軌道里取得勝利。
4
寫過一篇關(guān)于自律的文章,說過一個觀點,自律這件事情,努力做到8分,給自己留2分余地才比較好,弦繃得太緊,容易斷。
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其實也是如此。整日奔波,心靈會漸漸枯竭,失去對生活的感受力、對快樂的感受力。
人生很長,偶爾學(xué)會“放縱”。比如,一個星期看一場好的電影,吃一頓美味的晚餐,周末賴床,看綜藝娛樂節(jié)目,定期去看展覽聽音樂會,出去旅行……這樣偶爾的休息,你并不會走得更慢,而會走得更開心。
懂得張弛有度,不過分苛責(zé)自己,學(xué)會適時放松,才是長久作戰(zhàn)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