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岡詩歌中的城市特質(zhì)及現(xiàn)代性寓意

2017-08-08 19:32蕭開愚錢文亮賈鑒
江南詩 2017年4期
關鍵詞:詩人詩歌

蕭開愚 錢文亮 賈鑒

古岡對于城市和人事的變遷,尤其是最近幾十年全球化的裹挾,不僅有大量的觀感,更有不可替代的生存體驗。他對1980年代以來城市詩的發(fā)展作了進一步拓展,用市井的底色描繪了生存臆想,以城市的碎片拼接著本土的歷史語境;他置身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的夾縫之中,置身于時代大變化的復雜性里,為某種高貴品質(zhì)的存留進行著深度博弈。他的冷僻、反抒情、短節(jié)奏體現(xiàn)了人的困惑與掙扎,如詩集《塵世的重負》以及組詩《上海,驅(qū)巫的版圖》等,在書寫的層面上創(chuàng)作出一種詩學上的逼仄和枯澀風格。古岡筆下的詩歌場景游走于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之間,既出人意表又一針見血,在都市上海的現(xiàn)代性中拼貼和揭示出前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種種真實和幻影。在貌似平淡卻又飽含奇崛的語言實踐中,他精妙地呼應了生活經(jīng)驗的扭曲和怪誕,驚人地鋪展出當代時空的獨特視野。

本次研討會在上海明園美術館舉行,滬上眾多詩人濟濟一堂,研討古岡詩歌作品。古岡首先談了他自己反抒情的寫作傾向、強調(diào)了不斷提煉語言的重要性,并推崇詩歌中言之有物的當下真實體驗。嘉賓們解讀和分析了古岡詩歌的城市特質(zhì)和關注現(xiàn)代性的深刻寓意。主要發(fā)言輯錄如下:

蕭開愚(詩人、河南大學教授):我非常非常高興,因為古岡的詩我比較熟悉,他也是我很好的朋友,他很早以前的詩我也看過,前兩年我?guī)退槐拘宰訉戇^序,那個詩集里有幾首詩是很好的,《職員的晨曦》這組詩中的每首都是真的詩歌,非常過硬。

上海的詩歌作者朋友跟別的地方的詩歌作者風氣不一樣,古岡是比較典型的。多年前,我跟他在同一棟樓,我在打工,他做財務。我對他這種職員生活稍有了解,他辦公室條件挺好的,長沙發(fā)可以睡覺什么的。他在那兒寫詩。那份工作待遇那么好,辭職挺可惜的。他想寫東西,把工作扔了,挺不簡單的。

我對上海這個城市、城市生活和這兒的作者都非常尊敬。上海人好像是另外一種人。打個比方,北京那個地方空間比較大,再沒錢的人住在那兒都可以,越是沒錢的人好像越有說話的底氣??墒巧虾#瑳]錢自己不好意思出門,不好意思見人。這個門檻挺高的,我喜歡這種感覺,我要自覺地擁有這種感覺其實太難。另外,我覺得上海作家,包括過去解放前的,有一種不大瞧得上什么事的這種氣質(zhì),冷眼看著。

我要說的這個跟古岡和上海朋友的詩有點關系。八十年代以來詩歌的變化很多,上海作者當然著急,什么東西都看著,可他著急的方式不太一樣。著急歸著急,干自己的還是干自己的。也會受到潮流的影響,也會模仿潮流,可他們的生活內(nèi)容畢竟不一樣,就是他們的生活內(nèi)容受到這兒的生活規(guī)矩的限制,這個約束他們自動接受。

“割了臍帶的痛,繞緊儒家的器官”(《冷暖》),我覺得古岡寫的還不是抑制,其實挺端正的,有種忍痛的感覺。其他地方寫詩的人,忍痛的能力是比較弱的,我們一有點什么感受就大喊大叫,可上海的作者是能忍痛的。古岡在那個好高的寫字樓里做了好多年,我干不了,我干兩個月就不行了。我覺得他的詩里面有一種忍痛的經(jīng)驗。他在語言上,有這種打破節(jié)奏的努力,我覺得比較成功。語言的講究與內(nèi)容是合拍的,打破語言的慣性也是比較節(jié)制的。用的很多文雅的字跟這些口語的搭配,我覺得也比較恰當。另外我覺得古岡這組詩是猙獰的,有一種忍痛的猙獰。

當然我不能只說好話。有一個疑點,他這個組詩是一個大的寫作計劃的一個部分,可是單看這些詩,我還是覺得是即興的詩,不是有組織的。這些題目不是一個有計劃寫作的表現(xiàn),對題目和內(nèi)容是合拍的,如果大的集子的話,我估計還需要深入。作為一般的抒情詩的寫作,我覺得這個組詩正好,寫得真好。

錢文亮(評論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閱讀古岡的詩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他的詩歌總是不斷挑戰(zhàn)我們習慣的主題模式、象征秩序和修辭套路,在詞語的鋼絲繩上翻高難度的筋斗。古岡的詩歌往往很短,詞語與詞語之間的搭配組合又比較突兀、飄忽,“多遠取譬”,語義的邏輯銜接若即若離,容易令讀者心慌。大概是因為居住在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人見多識廣,每日信息量過大以致目不暇接,體現(xiàn)在古岡的詩中就是各種意象、非意象紛至沓來又稍縱即逝,轉(zhuǎn)換異常迅速,令人恍然大悟什么叫詩歌的“張力”。

其實古岡的詩歌并不玄學,因為這個從小便在上海生活的南方人無意中濡染了海派文學共有的對于世俗生活物象、日常細節(jié)的唯美主義的精雕細刻,線條、色彩、形狀、質(zhì)地、意態(tài)……正是因為這些,古岡的詩歌雖然極少出現(xiàn)外灘、外白渡橋、豫園、東方明珠、萬國建筑等等地標性的上海符號,但卻時不時敞漏出上海內(nèi)在的微觀肌理和非浪漫、非詩意的生活底子,并且因其微觀而得大上海的豐富、真實。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和我一樣出生于共和國的1960年代人,古岡的詩歌語言并非全然是自我指涉,而是深深植根于特殊的歷史現(xiàn)實語境。這一點如此重要,借用耿占春的話說就是:“這些詩歌文本為我提供了把經(jīng)驗主題化的可能,同時又提供了與晦暗不明的語境保持隱喻性關系的方法?!?/p>

的確,作為出生1960年代的上海人,古岡們的時間空間都過于龐大復雜難以把握,但是我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古岡已經(jīng)以一個具有高度概括力和歷史洞察力的命名抓住了這座中國最現(xiàn)代的城市的精神特征——“上海,驅(qū)巫的版圖”——古岡一組詩歌的題目,足以令“今日腐爛的歷史學家汗顏”(改自鐘鳴的一句評論海子的話)。不是嗎,按照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說法,現(xiàn)代性就是去魅。“巫”和“魅”均與神話和宗教有關,似乎與理性精神背道而馳。現(xiàn)代化過程就是一個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過程。在這一方面,可以說上海是走在了所有中國城市的前面。然而,“去魅”“驅(qū)巫”的后果其實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美妙,因為具有去魅性質(zhì)的現(xiàn)代化也意味著:“不僅在‘自然界,而且在整個世界中,經(jīng)驗都不占有真正重要的地位。因而,宇宙間的目的、價值、理想和可能性都不重要,也沒有什么自由、創(chuàng)造性、暫時性或神性。不存在規(guī)范甚至真理,一切最終都是毫無意義的?!?/p>

或者如張汝倫所指出的:“韋伯說的去魅化也好、理性化也好,都不過是計算理性以它的名義宣布情感產(chǎn)生的上帝已死?,F(xiàn)在唯一的上帝是金錢,唯一的宗教是商品拜物教?!倍@樣一個沒有意義的利益世界,對于古老的智者“巫”的傳人的詩人來說顯然是無法容忍的,大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古岡的詩歌不斷以反諷、反常不規(guī)矩的詩歌言語捅刺官僚化、科層化的現(xiàn)代性語言“制服”“工作服”和“牢籠”“柵欄”“鐵鎖”——古岡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負面意象,從而隱喻著一個當代詩人對于神圣意義的頑強尋覓。

賈 鑒(詩評家、任教于上海大學):初讀古岡的詩,覺得抽象且生澀。抽象涉及他對世界的理解,生澀更像一種風格追求。有人用“逼仄和枯澀”描述他的語言特征,我覺得很準確。

這其中確實包含某種“反詩意”的意圖,尤其在各種表達手段、形式已經(jīng)泛濫的時代,你要回避那種戀物癖式的美學趣味,不得不小心繞開一些過于豐腴的表達,我不是否定后者,但它確實充滿風險。因此,枯澀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警覺,也為自己的寫作增加難度,因為不小心的話,枯澀也會滑向另一端,即枯燥。

這其中的平衡似乎很難說清,似乎只關乎讀者的闡釋趣味,其實想想繪畫中的速寫就可以了。速寫通常是作為繪畫中訓練抓形能力的一個手段,但它追求的并非“像事物”,而是準確的提煉并因此達成扎實、豐富的塑造效果。我覺得古岡的詩歌就是這一意義上的速寫的寫作。

前面有人都講到了古岡詩歌與上海這座城市的關系問題,我也覺得,枯澀中發(fā)現(xiàn)的那些東西,恰恰是他借助寫作發(fā)明出了一座不同于他人的上海。無論是現(xiàn)代性意義上的“上海”,還是江南文化意義上的“上?!?,它們都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一種美化的模式(其實美化和丑化有時也只有一線之隔)。

古岡的詩歌里捕捉了另一種上海形象,它是微觀歷史層面上的上海,或者說它是尚未進入歷史編纂層面的生活史,是六七十年代以來的正被各種大敘事有意抹去的城市圖景,古岡留住了這些東西,無意中賦予上海另一種主題空間。我一直認為如何處理這段歷史是對當代詩人的一個考驗,我在古岡的詩中看到了某種可能。

這與個人生活經(jīng)驗有關,但更與他的詩學特質(zhì)有關。他的詩句簡短,停頓頻繁,好像對表達懷有遲疑;他詩中很少用人稱代詞,句子的主語通常是各種事物,或者干脆是未名的,他呈現(xiàn)了一個混跡、游移在事物中的主體形象,一種站在歷史縫隙間的觀望的姿態(tài)。

正如他曾寫道:“現(xiàn)在大了,老的心更小,/夢一城的東西,全擺那兒?!保ā秹m世的重負》)好像時間本身可以膨脹出某種力量,心也好,一座城也好,都在時間的作用下置于透明的境地,但“夢”又取消了透明本身,這其中蘊藏著辯證的倒轉(zhuǎn):“驅(qū)巫”是另一種(也許也是不得已的)寫作巫術。這其中顯現(xiàn)出來的那種主體態(tài)度,是很讓人信任的一種態(tài)度。

曲 銘(詩人):“怎么寫”的問題古岡很清楚。他的先鋒姿態(tài)在于顛覆了傳統(tǒng)的審美觀,營造出他自己的藝術世界,由此拓展了詩意和詩藝的疆界,給漢語詩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案例、成熟的范本。

古岡的詩風偏重于語言實驗的路數(shù),注重精致,注重完美,注重形式,風格化顯明。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古岡每一年代階段詩的形式包括題材對象都有改變,都有特征印記。這反映出他對詩歌形式的重視以及開拓態(tài)度。他力求每一首都是精心之作,每一行都是反復推敲,每一字都是費心提煉。古岡寫詩不可能是一揮而就,而是像一個雕塑家,在自己的作品面前無數(shù)次地雕琢推敲。古岡缺乏醉酒百篇,立馬可待的豪氣,有的是一絲不茍精雕細琢的匠心,以此體現(xiàn)對詩的虔誠。他寫詩不靠沖動, 而是深思熟慮、蓄謀已久的謀殺。

其修辭基本特征是:絕少用大詞,熟詞。而采用別人不用,或沒用過的詞;意象密集;外觀一般不均勻分段,每一行字數(shù)也不平均,造成錯落建筑美;篇幅規(guī)模多在30行上下,制作一定的審美時間、空間。

突出特征有:一是短促的字、句,且名詞集中居多。古岡有意以短句短詞消解以往人們慣??匆姷摹霸娋洹薄I鐣狭餍械脑娋?,在古岡那里遭到封殺。他把詩的高度濃縮的文字特質(zhì)推向新的高度。惜墨如金,盡一切可能剔除贅物,達到作品的精致、簡潔,淬煉。同時,短詞短句制造出其詩作特有的建筑外觀和呼吸節(jié)奏,達到了一種內(nèi)在的緊張力。并合理利用標點,形成清晰的句子層次。所以他很多詩作看上去有建筑和節(jié)奏,而好像沒有“詩句”,詩味必須在不斷閱讀中方可品嘗。如《唱和之夜》。

二是注重細節(jié)。從小處著眼。古岡喜歡白描筆法,并如工筆畫那般精細,透露出其觀察的銳利和獨到。他一反大多詩歌追求宏大場面,寫意酣暢,上天入地氣勢,而是在人家不經(jīng)意處描摹場景畫面,開掘詩意。如《春節(jié)過后》的寫實,仿佛一幅逼真到攝影般的靜物畫,細致到尖刻。同時,古岡對意象的獨創(chuàng)性要求頗高,他的作品中,不時跳動著新鮮的意象、喻象,撞擊著讀者的感覺,帶來大膽、新鮮的體驗。

三是敘事風格。通常,很多詩作在編制幻境,而古岡的詩多人事寫真,不經(jīng)意間成為非虛構文本的代表。先鋒意識要求他另辟蹊徑,他從一開始寫詩走的就不是慣常的抒情方向,進入新世紀后明顯張揚了敘事風格。敘事本是詩歌的古老的功能,如人類早期的史詩,吟誦詩人時代。這一傳統(tǒng)在古岡這里得到了創(chuàng)新發(fā)揮。他的詩有的題材可以寫散文、寫隨筆。他的一些作品中情節(jié)、場景、對話、人物俱鮮活可見。如《背叛》,簡直就是小說情景。那樣銳利的眼力,那樣細密的筆觸,不去寫小說真是可惜。

怎么寫,和個人審美趣味有關,而寫什么,反映出的是作者的社會立場。讀古岡詩,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寫什么”?古岡寫作方向明確,他以個人獨特的視角反映現(xiàn)實,他蹲下來看生活,把觀察的位置放得很低。他不是責任感強烈的“文以載道”那一路吶喊文人,也不代表“詩言志”的抒情詩人。他的描繪題材及描寫對象暴露出人本主義態(tài)度和想法,即小人物命運的奇崛、悲壯。古岡和流行詩歌唱反調(diào),回避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回避懷才不遇的書生情懷,而對小人物投入了諸多關注。詩里的對象如果是他自己,也是作為小人物的一員出現(xiàn)。他將自己作為一個小人物的代表來觀察、描繪,不像很多詩人狂妄自大或顧影自憐。他一般不會去抒發(fā)遠大的個人志向和人類理想,詩作中鮮見祖國民族等大詞、山海云樹等熟詞,而是腳踏實地地以“普通人”的身份觀察周圍,描繪場景,不像很多詩人那樣感覺良好,對生活指頭畫腳,他放低身段,仿佛蹲下來觀察周圍,既不為人們注意,又角度別致。

古岡的詩觀察入微,眼力尖刻,昭示猥瑣的表象,直逼人性的背面。其瑣細以致“難看”,簡直讓風花雪月詩人難受反胃。這種審美觀讓人想起波特萊爾《惡之花》的氣味。他逼迫讀者改變慣常審美趣味,從另一個維度來理解生活,從而達到他的詩歌張力。

古岡直面現(xiàn)實而無粉飾生活的態(tài)度,從他那本詩集的名稱《塵世的重負》便可抓住要害。首先是塵世。既不是飄渺的世外桃源,也不是文人自慰的白日夢,也不是英雄獻身的理想境界,而是每日里反復運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生活常態(tài)。很多詩人寫作目標抓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閃光點,最美的一刻,而古岡偏偏在習以為常中,在俗氣庸常里開掘詩意。其次是重負。古岡的詩沒有以虛幻的美好麻痹,也沒有以想象的美好逃避,而其中有庸常的無聊,包括時光的壓力往往帶給讀者以沉重感,逼仄感。這種“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直面現(xiàn)實的選擇,解剖現(xiàn)實的嗜好,令人想到卡夫卡、加繆、薩特等人描繪的一些景象。

古岡的很多詩作風格傾向“陌生化”,以此逼迫一些具有一定文藝修養(yǎng)的讀者加入想象,在他的詩中加入創(chuàng)造。為了這個陌生化,他對自己的詩作千錘百煉,反復修改,追求技藝上的“完美”。

在一般人眼里,詩人的氣質(zhì)是熱烈的,甚至是狂放的,而古岡的秉性是冷靜多于熱情,他更愿意做一個局外人,“旁觀者清”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很合適。

古岡的詩乍一看不習慣,難以進入,再三閱讀,卻能讓人收獲層出不窮的審美體驗,其中密集的意象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古岡善于寫平常題材,從日常生活中揭示人生的無常,發(fā)現(xiàn)人生的某種荒謬。古岡一直是躲在作品背后的,不發(fā)表意見,也許是說不清道不明。古岡的詩實踐了“詩到語言為止”的信條。他的詩里,絕少出現(xiàn)第一人稱“我”。然而我感覺其隱含的思想或觀點或態(tài)度顯示出庸常的力量,就是以日常生活的真實對抗流行文藝中偉大、光榮、神圣、使命等虛泛的價值。

若要指出其不足,則技巧修辭以至于雕琢語言是把雙刃劍,過于倚重語言,不免喧賓奪主,忽略了立場傾向,或者態(tài)度不夠鮮明,容易拘泥于小處。古岡詩比較多的呈現(xiàn)書面風格,局限于閱讀欣賞。詩句的進行節(jié)奏不夠流暢,有人為轉(zhuǎn)折、故意分行的感覺,不容易朗誦,因此缺乏激動人心的力量。之所以我妄加評議是看好他的未來發(fā)展:縱觀古岡三十年的寫作,他在詩藝上已相當成熟,達到了難得的高度,而在雅俗共賞的詩意目標上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精心之作的出路,既要投入不懈精力,還要投入豐沛情感。觀察是必需的,體驗同樣可貴。

葉青(詩人):九十年代中期,我與古岡相識于同一幢高層寫字樓。我印象中的古岡始終是一個類似于卡夫卡式的人物,他競競業(yè)業(yè),循規(guī)蹈矩,然而內(nèi)心充滿了對城市的倦怠與憂郁。這個形象與今天詩會的主題《職員的晨曦》頗為吻合。

古岡敏感的內(nèi)心早已對城市生活產(chǎn)生令人窒息的疏離。他的詩歌給人遲鈍、絮叨、性冷淡之觀感,但這正是他憑借詩歌寫作逃脫現(xiàn)代精神困境的一把利器,反而成就了一種直截了當?shù)南婏L。

他以敏銳的洞察力致力于窮盡語言歷險可能抵達的邊界。他的詩歌是通過打磨語言、修煉自我抵達圣潔的途徑,是城市瓦礫中寂寞的珍珠,那是“我們每個人自身囚禁中的月亮”(古岡詩句)。

從詩歌文本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詩人對現(xiàn)代漢語的陌生化處理、現(xiàn)代意象與古漢語的拼接,復合的語義功能獲得能量放大,連續(xù)不斷的意外造成更繁復的智力空間。種種對生存意義或?qū)ι畋举|(zhì)的自我反省、疑慮與質(zhì)疑,指向一種通常以感性為圭臬的詩歌寫作中彌足珍貴的理性主義。顯然,他的詩歌不是傳遞庸常美感的,不是給人享受的。相反,它們是叫人難受的,在難受中引發(fā)某些思索。

古岡詩歌中的敘事成分,更多的只是事件的片斷、靜態(tài)的場景以及瞬間變易的情緒。詩人往往巧妙地采取靜觀的、克制的態(tài)度介入事件,從而構成精神活動與生存處境之間的對話。

新感覺主義的魔幻、存在主義的荒誕、老上海格調(diào)的戲仿,這些都在古岡詩作中打下很深的烙印。他企圖以詩性的方式將生活中的全部荒謬揭示給人看見。

作為一個有觀念的詩人,他在對周邊日?,嵥榈慕鈽嬛?,反而成全了一種內(nèi)熱衷腸的介入。那些具有強烈介入色彩的作品深含著熱忱與批判,當詩歌對現(xiàn)實生存表達詩性的關切時,同時也將詩歌本身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劉漫流(詩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年前因旅行未能躬逢浦東圖書館古岡詩歌專場。今日原本我也只是作為詩友、作為傾聽者而來,甚至不僅是作為讀者。雖說詩人們?yōu)闊o限的少數(shù)而寫作,因偶然的閱讀而結(jié)識。我始終警惕這種小圈子內(nèi)的互相吹捧與自我繁殖。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當一位詩人面對另一位熟識的詩人朗誦新作時,這后一位竟爾躲進浴室拒絕成為聽眾。無疑,詩人可能為愛而寫,詩歌卻理應勇于面對更多人、更廣袤的空間。

令我好奇的尤其是如古岡這般有一定難度的詩,會贏得怎樣的讀者?除忒幾只熟面孔, 他們、你們,會是誰?大眾傳媒依然習慣于為大大小小的成名人物貼上明星的標簽。相比之下,詩歌屬于小眾。詩人與詩固然擁有自身的光芒,并非遠在天邊, 就在這里,在人群中,在這小小的空間,詩人古岡就是今天下午的明星。

此地正位于詩人的生長之地襄陽南路與陜西南路之間,距離古岡曾供職的石油公司大樓亦止兩三個街區(qū),或者說,這一帶恰好構成了古岡詩歌中的日常街景。當然這只是一個頗富意味的巧合,古岡的生活幾乎一直就圍繞著這個地址。這里是真正的市中心,但詩人古岡的生活卻如同隱居??v觀其大半輩子的低調(diào)生涯,古岡被三種身份或角色纏繞:詩人、職員、市民。古岡作品中彌散的市民性使得我們不得不重審一種自張愛玲以降的海上市民文化及其傳承。

波希米亞工傷保險公司職員卡夫卡是小市民,勞埃德銀行資產(chǎn)負債單評估員艾略特是小市民,里斯本商行的外文翻譯佩索阿是小市民。作為職業(yè)會計與前物業(yè)經(jīng)理的詩人古岡,正是從一個市民的真實處境出發(fā),與上述詩歌前輩共同致力于針砭現(xiàn)代城市文明流弊與金錢的痼疾,及其對詩性生活的輾壓。

古岡前不久獲得本地市民創(chuàng)作大賽獎項信非偶然。為配合活動印制的這本小冊子,題目正出于一首同題詩:《職員的晨曦》。這也讓我想起佩索阿《惶然集》中一個小題目,挪用于此時此境恰適渾然應景:《會計的詩歌和文學》。

郭吟(詩評家):古岡他們家,世代居住在上海。因此對于城市的變遷,人事的變遷,尤其是最近幾十年全球化底下的巨變,他顯然不僅有大量的觀感,更有不可替代的體驗。因此,創(chuàng)作大都市題材的詩歌,對他來說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伤麉s對都市的外在生活和它的表面形態(tài)似乎完全不感興趣,而只對與之發(fā)生敏感聯(lián)系的,能親證其存在的,又能讓他與語言獨處的事物感興趣。他是隱身于城市角落里折射上海靈魂的詩人。

缺乏自主精神主導下的表達,是沒有靈魂的表達,是不能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靈魂的。如果我們深入閱讀古岡的《上海,驅(qū)巫的版圖》詩集,會發(fā)現(xiàn)他的詩歌,是知識、思考和隱秘一體的化身。

古岡這類詩,明顯應該算作實驗性的詩歌。讀這樣的詩,我總覺得,可能需要在閱讀了他的全部詩歌的基礎上,或盡可能多地閱讀之后,才會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因為在這樣的大量閱讀后,我們可以從他經(jīng)常使用的某些詞語的不同用法和詞意的諸多面相來了解,為何他在詩句上要故意地制造斷裂、缺失和在詞語搭配上故意不諧調(diào),讓意義不明,這樣做究竟出于何種用意?也讓我們對這樣的斷裂、缺失和不諧調(diào),為什么反而能產(chǎn)生它獨具的詩性能力的認識有所助益。從中或許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和了解這種詩歌的突出特點和意義。

但是仍然要說,讀古岡的詩是困難的。他在詩歌語言方式上的上述專橫、反常的表達,是有其特殊的語言策略的:它是去浪漫化的,冰冷的;是反體驗、反情緒性的。其中雖然彌散著各種雞零狗碎的日常經(jīng)驗,卻是在智識操控下營造的屬于他自己的純粹的精神領地。是希望在“平庸的河流中保存一座無目的的精神純粹性孤島”的努力。因此它是全然孤獨的,代價是對它的理解往往是徒勞的。這也是現(xiàn)代抒情詩歌追求所謂最“偏遠的建筑”和回歸其元狀態(tài)時面對讀者的普遍遭遇。對此,在誠實的觀察之下,應該理解為是詩人對于讀者的有意無意的斷然回絕:當人們歡天喜地地接納眼前的世界時,詩人事實上卻躲在偏遠的角落里冷眼相望,以其富有張力的現(xiàn)代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隱秘地表達著對它的深刻不滿,然后絕塵而去。我的這種理解,也可以看作是以“無邊的現(xiàn)實主義”批判世界時,賦予它的一個具有極端意涵的注腳。當然,詩人自己對此可能不以為然,而僅僅把它看成是獨立自足的,自我表征的純粹詩歌形象,會說它是與外部世界沒有任何牽連的。

我對古岡多年來,在詩歌上所作的獨特的努力是很欽佩的。他是一位自覺的詩人,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很少有人能像他這樣寫出有份量的賦予了當代都市靈魂的詩歌。雖然我們是老朋友,我仍然愿意在此不厭其煩地向他表示我的敬意!

吳躍東(詩人):古岡獨具一格的詩歌精神和手法,產(chǎn)生了敘事與思辨相結(jié)合的意境,用詞的講究和描述的精確到位又使其具有個人獨立價值的孤獨與超絕,他往往會把對事物特有的敏感傳遞給讀者,使某些看來微不足道的感覺得以升華。

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思索是古岡早期作品中的一大主題,再加上錯落有致的語感和節(jié)奏,內(nèi)斂的強大張力,使他的詩中蘊涵著巨大的形而上的力量。但同時這種思索和困擾又給他肉身帶來了壓力,敏感的心一下子緊縮,把生命暗示給他的許多秘密通過現(xiàn)時的場景一一渲瀉出來。

在古岡的詩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懷舊情結(jié),使他的詩隱隱透出一絲沒落貴族的氣息和無奈,這可能和他的家族史有關。他從小就遠離父輩,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我們從古岡眾多的作品中都可看見其祖輩的身影,如《26路車站》《下班》《童年即景》《郊游》《新年花園》等,這種對祖輩的懷念和眷戀,除了血緣上的因素外,更有對詩歌情有獨鐘的家庭氛圍的影響。同時,我們還可看到歷史的畫面和現(xiàn)實的場景,怎樣在傳統(tǒng)抒情和現(xiàn)代派手法的融合中得到美感:

哦!記住這懷舊之夜

舊上海的紳士在熱戀

在燭光搖曵的咖啡館,昔日的侍者

已老,但戀人依舊

在時光的盡頭舞蹈

30年代的薩克斯管繼續(xù)在百樂門吹奏

斷腸人在天涯,哦!一生的內(nèi)部

又有多少人能進出自如,一生的風景呢?

……

——(《30年代的薩克斯管》)

如果說古岡早期的作品中其思辨成分往往鋒芒畢露的話,那么在近期的作品中思辨的成分已漸漸隱入幕后,但從中透出的力度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許是一種新的境界。有論者說,古岡的詩風較早期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筆者認為,古岡還是古岡,其風格在本質(zhì)上還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在近期的作品中增加了敘事的比重且變換了敘事的角度和場景。這應該說是古岡本人在作一種新的嘗試,但尚在起步階段。而正是在這一起步階段,古岡已將目光時時地掃射著今天極平凡的各種生活場景并以此來思考時代的課題:

就幾分鐘,他們一下子全跑了

變空了的辦公室內(nèi)

幾盞日光燈閃了幾下

便熄滅。讓后面的桌椅

隱入視線模糊之處

柔和地把物體

消滅掉

……

在窗玻璃外

蘇州河像剖腹產(chǎn)

刀疤,游移的東流

精子般蠕動

人已走空,我坐在

轉(zhuǎn)椅上

什么也不動

——(《八小時內(nèi)外》)

生存的空間,存在的標記被辦公室內(nèi)的日光燈和窗外的蘇州河所取代,空茫的感覺在孤獨的轉(zhuǎn)椅上膨脹。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古岡復出后的眾多作品中,有一部分可能是他的練筆之作,因此略顯粗糙,敘事過于繁瑣,節(jié)奏過于拖沓。噴泉已出,難免留下些許沙石。相信經(jīng)過詩人的過濾,會以清清涓流匯入讀者的心田。

簡潔淺顯的語言,精細平淡的敘事,令人一看就喜愛,繼而受鼓動,更進一步叫你沉思,最終才驅(qū)使你去對生命的是非善惡下判語,這才是踏雪無痕的境界。正如休斯為阿米亥《阿門》所作的序中寫到的那樣:“隨著它們變得更開放、更單純、外貌更樸拙,它們也變得更赤裸裸地現(xiàn)實、更活生生地精確。它們開始傳達真實事件的震驚。無論心思的跳躍多么神秘或怪誕,最終的效果總是極端單純而直接的。人們不再那么留意一位令人目眩的天才詩人的技巧,而是留意他所經(jīng)歷和感受的真實事物的講述”。令我們欣慰的是,古岡也正在走出這一步。

翟月琴(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講師):初讀古岡的詩,感覺他對于上海的想象,有別于我印象中的城市詩??梢哉f,形象化是古岡抒寫上海的重要方式。本是漂浮、迷幻的魔都,在他的筆下,更多地呈現(xiàn)為靜態(tài)凝固的畫面。

通常而言,流動而擁擠的人群、拆遷又重修的建筑,似乎是詩人們與這座城市交流的必然選擇。如同宋琳的《外灘之吻》,跳躍的意象與搖擺的姿勢相互輝映;如同肖開愚的《北站》,短句與短句的縫隙里晃動著人影;如同陳東東的《外灘》里,語音的重復和語詞結(jié)構的調(diào)整牽系著方位的移動。讀這些詩句,像是擺動著身體走過川流不息的人群,節(jié)奏里裹雜著暈眩、迷失的體驗。(見拙文《從城市詩看破碎無序的辭章》)

再讀古岡的詩,他也會直白地談論“全變了”、委婉地表達“遷飛的放任”,由此走出干枯而缺乏質(zhì)感的程式化生活、追悼與上海相關的兒時的光景。然而,在弄堂口、老北站、襄陽北路以北等空間里,在爺爺、奶奶、爹爹、賣魚女等形象身邊,在彌漫著古語和方言的文字間,甚或是聽到爺爺喚出的那一聲“岡岡”時,那些談論和表達則顯得格外蒼白無力。因為詩人感覺化、白描化的寫作手法,使得那些穩(wěn)定的空間和具體的人站立在平緩舒展的語詞句式和音韻節(jié)奏之間,形象而又無聲地被寫入記憶之書。

這部記憶之書,關乎他成長過程里的日常生活,關乎他作為上海市民的足跡腳印,也關乎他閱讀經(jīng)驗的層層成像。詩人古岡常常說,他在尋找一種傳統(tǒng)。我想,他反復追述的往昔,包括城市以及扎根于城市里的人,也許綿延出的正是他所迷戀的一種傳統(tǒng)吧。

王曉漁(文藝評論家,現(xiàn)供職于同濟大學):這幾天被迫安靜下來,發(fā)現(xiàn)平常似乎說了太多可說可不說的話。有時我們抱怨“時代的喧囂”,卻沒有注意到,“時代的喧囂”里有很多是來自自己的喧囂。因為自己太喧囂,所以只能聽到喧囂;正如只有自己安靜下來,才會聽到那些安靜的聲音。古岡就是一位需要屏住呼吸才能聽到他的聲音的詩人。

這本詩集的題目是《職員的晨曦》,很多朋友注意到古岡的“職員”身份?!奥殕T”和“詩人”似乎是格格不入的:“職員”謹慎持重,“詩人”無所顧忌;“職員”服從紀律,“詩人”張揚個性;“職員”朝九晚五、“詩人”黑白顛倒?!霸娙恕币话阋阶匀恍眩茈y看到“晨曦”的。作為生活方式,很難說孰優(yōu)孰劣。甚至“詩人”的方式常被視為一種更理想的生活。誰不愿意無所顧忌、張揚個性、睡到自然醒呢?

但是在詩歌寫作中,謹慎持重、服從紀律、朝九晚五未必是缺點。這涉及到如何理解新詩的問題。新詩常被稱為自由詩,這種自由是否可以等同為拒絕內(nèi)在的規(guī)則或紀律?一說到規(guī)則和紀律,很容易招致“復古”的指責。如果在白話詩誕生的時代,有這種焦慮,是可以理解的,那時考慮的是如何遠離古體詩。但新詩已經(jīng)誕生一百年,這種焦慮似乎可以緩解。古岡的詩作有點文言,但又有些口語,互相調(diào)劑,互相解毒。他平常說話是緩慢的,詩中卻很多短句和動詞,比如《職員的晨曦》開篇,“沉浮”“合攏”“吊起”“塞進”“分類”“剔除”“罩上”“突入”“喧響”,一系列的動作展現(xiàn)出晨曦的節(jié)奏。

古岡的詩作,特別之處恰好在于有著職員式的嚴謹、節(jié)制和精確。這不是說他把職員的特質(zhì)全部搬到詩歌里,不必把職員浪漫化,古岡的詩對職員生活有著很多的戲謔。他常常處于一種“出神”狀態(tài),“一會兒我就站起,/低斜掠過這陰空?!眱墒自姷臉祟}很好地說明了他的精神狀態(tài),《假寐》和《出走》。他曾經(jīng)在一家公司“假寐”了很多年,終于還是“出走”了。

有些遺憾的是,古岡對自己的寫作過于挑剔了,雖然寫過上千首詩,拿出來的卻很少。期待讀到古岡先生更多的作品。

猜你喜歡
詩人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chuàng)作手記)
最帥的詩人
七月詩歌
“詩人”老爸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憤怒
小小詩歌匯
一個詩人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詩歌過年
普兰店市| 两当县| 子长县| 湾仔区| 岑巩县| 福清市| 辛集市| 丰都县| 泰顺县| 邻水| 墨竹工卡县| 济源市| 安宁市| 靖边县| 台湾省| 民乐县| 长顺县| 吴川市| 紫金县| 毕节市| 前郭尔| 辽阳县| 辽阳市| 固阳县| 宾川县| 潜江市| 洛阳市| 凤城市| 纳雍县| 普兰店市| 双柏县| 临沭县| 博兴县| 临泽县| 玉山县| 定结县| 卢龙县| 杭州市| 舞阳县| 蓬安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