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麥病害防治方法

2017-08-08 08:06:27蘇艷萍
吉林農業(yè) 2017年8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

摘要:小麥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種植技術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普遍關注,本文主要介紹了小麥病害發(fā)生特點,并提出了主要防治對策。

關鍵詞:小麥病害;防治技術;“一噴三防”

中圖分類號: S435.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5.025

1小麥全蝕病防治技術

小麥幼苗和成熟植株均可侵染,近成熟時病株癥狀最為明顯。幼苗病株矮小,下部葉黃、根和莖變成灰黑,嚴重時可導致麥苗連片死亡。拔節(jié)后莖1~2節(jié)的葉鞘和莖,在潮濕的條件下,內側表面形成肉眼可見的黑褐色菌絲層。

防治方法:

一是發(fā)病田單收,嚴禁留種,麥稈麥糠不能直接還田,高茬收割,把病茬連根拔掉焚燒,盡量減少病源。作物輪作疫區(qū)可以控制所有疾病的危害,在旋轉的散發(fā)性疾病傳播延遲。旋轉應堅持與非寄主作物輪作2年1次,主要有花生、煙草、番茄、甜菜、蓖麻、綠肥。同時,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和銨態(tài)氮肥,合理灌溉,及時清除雨后的水分。

二是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肥的使用應每畝6000公斤,施肥時應重視氮磷鉀配比。據統計,當速效磷含量達到0.06%時,總氮含量為0.07%,有機質含量大于1%,疾病發(fā)展緩慢。

三是深耕,精細整地。在返青期中耕,促進根系發(fā)展,加強水和肥料管理,灌漿階段,及時灌溉冷卻,減少干熱風害。

四是藥劑拌種。12%三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02%~0.03%拌種,能更好地預防疾病。2.5%適樂時種子包衣處理的1∶1000涂層,對小麥病蟲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小麥白粉病發(fā)生條件及防治方法

小麥全生育期可侵染白粉病。小麥受害后,呼吸強度增加,植物水分蒸發(fā)強度增加,光合效率下降,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小麥葉片呈現早枯現象,分化率和穗粒形成率降低,干粒重下降,造成減產。該病的發(fā)生最佳溫度為15℃~20℃,低于10℃,起病緩慢,相對濕度大于70%,可引起病害流行。

小麥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危害葉鞘、莖、穗部的穎殼及芒。疾病附著于粉層表面,首先出現白色絲狀霉菌,逐漸擴大并相互聯合,呈長橢圓形大霉,嚴重時可覆蓋大葉子,甚至所有的模具層厚度達2毫米,并逐漸呈粉狀。

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抗病高產品種,能有效抑制小麥白粉病的發(fā)生。春季澆水,避免大水灌溉,降低田間濕度。在大的田塊,控制氮肥用量。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適當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是在小麥白粉病發(fā)生初期,結合噴藥噴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氫鉀液,可起到防病害和增產的作用。在更多的發(fā)病區(qū)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12%拌種,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減少越冬菌量的發(fā)生率,并能兼治黑穗病。此外,新型殺菌劑醚菌酯、腈菌唑、粉唑醇、烯肟菌胺等對小麥白粉病的防預效果較好。

3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苗期至抽穗期都可發(fā)生。苗木在地下部分的主要癥狀是對小麥幼苗造成傷害后,有褐色的斑點,或橢圓形病斑,形成小麥地下莖小。小麥紋枯病是一種土傳真菌病害,寄主范圍廣泛,除侵染小麥,還可侵染玉米、水稻、小米、高粱和其他的莊稼及草,例如狗尾草、馬唐、稗草等禾本科雜草。

防治方法:

一是選擇抗耐病品種。

二是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改善通風和光照條件。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免晚熟小麥引起的疾病,增加風險。

三是發(fā)病早、發(fā)病重的麥田用粉銹寧拌種,用量為干重的0.1% ~0.15%,因拌種會影響發(fā)芽率,每50公斤種子加進75毫升赤霉素,也可以加進增產菌10克混合拌種,可有效控制病情,可用于治療其他土傳病害和苗期銹粉發(fā)霉。孕穗期每畝用粉銹寧10~15克對水120公斤噴霧。

4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是由病菌、小麥幼苗,破壞植物的根、莖、葉、穗和種子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葉片褐色或有黑色的斑點,可造成死苗。在葉片或葉鞘上出現黑褐色菱形病,后來擴展成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褐色斑,中央呈灰白色或淡褐色,邊緣不明顯。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種,種植不帶黑胚的種子。

堆肥、腐肥、施用有機肥,小麥收獲后留茬耕作。播種前用萬家寶加水拌種子,也可用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衛(wèi)福合劑、倍得可濕性粉劑、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三唑酮乳油、噴克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

5小麥穗期“一噴三防”防控技術

小麥抽穗揚花至灌漿期是小麥白粉病、銹病、赤霉病、麥穗蚜、吸漿蟲、麥蜘蛛、條沙葉蟬、地下害蟲等多種病蟲交織發(fā)生危害的盛期,也是小麥籽粒產量形成的最關鍵時期。用藥掌握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通過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或葉面肥合理混用,達到一次施藥,既防病、防蟲,又防早衰。根據各地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種類和輕重程度,對癥下藥,合理選用搭配殺蟲、殺菌藥劑,并提倡與磷酸二氫鉀200倍、尿素100倍液等葉面肥混合噴霧,達到防蟲、防病、防早衰的作用。畝噴施藥液量30~45公斤,并要噴灑均勻細致周到。復查補治時,可畝用15%三唑酮WP60~80克防治白粉??;畝用25%吡蟲啉WP15~20克防治蚜蟲與黑尾葉蟬;畝用25%吡蚜酮WP20~25克防治灰飛虱與蚜蟲。

作者簡介:蘇艷萍,大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 農業(yè)技術推廣。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及防治技術
梨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及應用研究
涼山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蚜蟲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新技術淺談
玉米螟綜合防治技術
玉米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
恩施州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煙草黑脛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
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
北碚区| 墨玉县| 三门县| 广元市| 叙永县| 泸州市| 洞头县| 南木林县| 青川县| 报价| 武平县| 堆龙德庆县| 韶山市| 吉木萨尔县| 西充县| 洛扎县| 泸水县| 堆龙德庆县| 彰武县| 晋江市| 恩施市| 上饶县| 清水河县| 林甸县| 高雄县| 凯里市| 遂平县| 微山县| 泰顺县| 五家渠市| 华蓥市| 平定县| 昌宁县| 红桥区| 越西县| 太谷县| 靖西县| 乌海市| 台安县| 义马市|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