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我加入了浙江大學的學生心系西部協(xié)會,這是一個以暑期支教為中心的公益組織。那時,協(xié)會沒有太大影響力。我清楚記得負責接待的學長有些不好意思地跟我說:“我們只是一個二星級社團?!钡耶敃r回答:“沒事,你們有一顆紅心,這就足夠了。”
社團每年大約招募60名志愿者,但報名的人數高達三四百人。社團干事要對這些報名者進行篩選,組織進行兩輪正規(guī)面試,最終挑選出60名志愿者與社團成員組成四五支隊伍,前往西部不同的地方支教。迄今為止,我們社團去過云南、陜西、貴州、甘肅、四川、重慶等地。
為什么要去支教?相信這是很多人內心的困惑。不可否認,暑期支教存在很多問題:兩個星期的時間,與孩子們匆匆見面、相處、離別,淚水和不舍慢慢發(fā)酵;暑期支教也很無奈,既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無法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沒法傳授太多知識。但我還是想去西部支教,這不只源于內心的沖動,更因為我渴望通過支教這扇窗戶,去認識那些陌生的人和角落。
我分別在2013年7月與2016年7月參加過兩次暑期支教活動。2013年7月,我以副隊長的身份帶領一支15人的支教隊伍前往云南大理永平二中支教。當我們坐了36個小時的火車加一整天汽車到達那里時,迎接我們的卻是“晴天霹靂”。校長說,由于教育局不允許學校組織暑期補課,這次支教活動可能無法順利展開。一路顛簸卻可能一事無成,滿腔熱情可能要原封不動地帶回浙大,這樣的結局著實讓我們難以接受。
第二天,我和隊長兩個人從早到晚一直“纏”著校長,真心希望他幫助我們爭取時間。最終,校長決定取消高三年級的期末考試,向教育局說明情況,給我們10天的授課時間、4天的家訪時間。云南的這次“突發(fā)事件”使我有所反思,支教是否給校方帶來了太多的困擾?
我曾詢問過一些學生,是否希望我們暑假來上課,他們的回答只有一個字:“想!”我們的到來,使他們擺脫了在外面瞎晃悠的無聊日子,也告別了每天在家干農活的瑣碎時光。在我們授課的教室里,他們才覺得做上了有意義的事。我們的行為很微小,卻給他們帶去了宏大的世界。在支教回來之后,我總會不時收到一些學生的QQ信息:“章老師,明年暑假你還來我們學校嗎?”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繼續(xù)支教的信念。
2016年,本科畢業(yè)典禮之后,我又一次踏上了支教的旅程,這次的目的地是四川簡陽青龍鎮(zhèn)初級中學。沒想到聞訊趕來學習的孩子竟有200多人!一位初中畢業(yè)的學生告訴我:“老師,雖然我上過這些內容了,但我真的想再學一遍。”令人動容的還有學校的教導主任。他操著一口方言,看似嚴厲、實則慈祥地對孩子們說:“你們要跟著浙江大學來的老師多學些知識,他們來教你們非常不容易,你們要珍惜這個機會!”
在支教的過程中,我清晰地看到了國內存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有太多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他們讀到初三便沒有機會繼續(xù)學業(yè)了。如果不是因為支教,我可能永遠不會關注到這些地區(qū)孩子的窘境。但我既然來到了這里,踏上了這片土地,支教情懷便成為了我血液的一部分。
不少人批評大學生支教形同走秀,但我真的希望能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全部傳授給這些可愛的學生。有天晚上我們送學生回家。不知是誰驚呼了一聲:“這星空真漂亮!”大家抬起頭才發(fā)現,群星璀璨的星空實在是耀眼極了。一位同學滿含真情地說:“為了這片星空,這次支教也值了!”
離別時,來送行的學生很多。他們都依依不舍地問:“你們還會來教我們嗎?”我們支教團隊的小伙伴不約而同地大聲回答:“一定會再來的!”
事實上,我們?yōu)檫@些孩子所做的很少。但我相信,我們所做的一點點努力,都會讓這方偏僻的角落變得美好一點,絢爛一點;而我們也會銘記接觸到的一切人與事,等到多年以后,回憶起大學生活,不止是忙碌的學習,還有那些天真無邪的學生,以及那些群星璀璨的夜晚。
支教,是一腔青春熱血真實的落腳點,它幫助涉世未深的我們全方位感悟所生活的時代,以實踐認清社會現狀,探索陌生又熟悉的人與角落。
(采寫:章依娜 金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