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成祖朱棣是從他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的,剛開始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他想,自己若能干出一番事業(yè),證明比建文帝強,別人就沒話說了;若是外國都來朝貢,尊我為天下“共主”,提高了我的威信,大臣們就服氣了。于是明成祖想到了才能出眾的三保太監(jiān)鄭和。
鄭和,原本姓馬名和,小名三保。他聰明好學,又懂兵法,在“靖難之役”中立了不少戰(zhàn)功,被晉升為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別使命,鄭和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各方面都就緒之后,啟程遠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港人山人海,鄭和告別歡送的官員和百姓,登上船隊中最大的一艘寶船,指揮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船隊緩緩向東駛去。船隊共有208艘船,長44丈、寬18丈的寶船就有62艘。船上有將士2.78萬人,其中有航海技術人員、管理事務的人員和翻譯、醫(yī)生等。
鄭和船隊從劉家港起航,途經福建、占城、爪哇。在歸國途中,到今天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時候,突然遭到海盜的攔截襲擊。鄭和指揮戰(zhàn)船殺敗海盜,活捉了頭目陳祖義,為各國商人除了大害。
在印度半島東南,有個大島叫錫蘭山,是當時印度洋東西航路上的必經之地。公元1409年,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歸國途中路過這里,代表明朝政府向錫蘭的一座寺廟贈送很多金銀供器、絲織品、寶幡和香油、蠟燭、檀香等禮品,還在此立了一座碑,就是公元1910年在卡高爾市出土的“鄭和錫蘭碑”。
沒想到,就在同一年,當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路過這里時,國王見鄭和船隊財物很多,起了貪心,想謀害鄭和,劫掠船隊。鄭和看到情況不對,趕忙率領船隊離開了。當鄭和回航又經過錫蘭時,國王裝作很熱情的樣子,把鄭和騙進城中,讓王子向鄭和勒索財寶,同時派五萬人劫掠鄭和的船隊。鄭和發(fā)覺之后立即趕往船隊,可道路已被截斷。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鄭和不得已率兩千人出其不意攻占王宮,活捉了錫蘭國王,并把他帶回南京,明成祖后來把他放了回去。
從公元1405到1433年,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二十八年的航海活動耗盡了他的心血。公元1433年,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在最后一次航行的歸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島西南部的古里。鄭和先后訪問了亞洲和非洲的三十多個國家,加強了中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了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鄭和的航行比哥倫布航行至美洲大陸早八十七年,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