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會話結(jié)構(gòu)的角度出發(fā),基于詳細的語料分析,對漢語會話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的選擇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發(fā)現(xiàn):1.漢語會話局部初始位置的指稱表達選擇以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單用為主,其中又以專名優(yōu)先;2.說話人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和局部初始指稱表達實現(xiàn)特定的語用與人際功能,其中以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為主;3.所指實體在聽話人認知心理中的可及性地位是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選擇的主要制約因素;4.局部初始位置上絕大多數(shù)為指稱表達單用,只有極少數(shù)為指稱表達并列使用的情況。
關(guān)鍵詞:漢語會話 局部初始位置 局部初始指稱表達 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 專名 有定描述語
一、引言
自1996年Schegloff根據(jù)指稱表達在會話結(jié)構(gòu)中出現(xiàn)位置的先后順序,提出了局部初始位置和局部接續(xù)位置兩個概念以來,會話語篇中的指稱表達研究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操作性強的理論框架,便于會話分析研究者對這一課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因此,近年來研究者紛紛從會話結(jié)構(gòu)的視角對指稱表達的形式、分布規(guī)律、優(yōu)選原則等進行了探究(如:Golato,2004;Stivers,2007;馬文,2004;姜秀娟,2014)。但是這些研究有的是概括性地、有選擇地分析會話中指稱選擇的一般規(guī)律與解決方案,不夠具體、全面,比如馬文(2007)主要研究了初始位置上對專名和有定描述語的選擇。但是,說話人在引入指稱時使用局部接續(xù)表達和無定名詞短語(一般是無定描述語)的情況也經(jīng)常發(fā)生,而且它們具有獨特的語用功能,更易引起指稱阻礙現(xiàn)象,更應(yīng)該引起重視。正如馬文(2006)研究發(fā)現(xiàn),局部初始位置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所產(chǎn)生的指稱阻礙略高于使用局部初始指稱表達所造成的指稱阻礙(43.9%:41.4%)。鑒于此,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豐富的語料,從會話結(jié)構(gòu)的角度,主要對漢語會話語篇中局部初始位置上用于第三方人稱指示語的選擇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細致的分析與探討。
二、會話局部位置與指稱表達選擇
Schegloff(1996)根據(jù)在會話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將指稱表達的位置及其相應(yīng)的指稱形式分為局部初始位置和局部接續(xù)位置、局部初始指稱表達和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顧名思義,局部初始位置是指在一段會話中,某一實體初次被指稱的位置,也就是第一次被提到的地方;局部接續(xù)位置是指在一段會話中,初次被指稱后,這一實體再次被指稱的位置,也就是第二次被提到的地方。局部初始指稱表達主要有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專名和有定描述語除了單用,也可共現(xiàn)),另外還有無定描述語,只是不如專名和有定描述語使用頻繁;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主要有零成分、代詞、指示詞語。以上指稱位置和指稱表達有四種組合方式(見表1),分別是:1.局部初始位置使用局部初始指稱表達;2.局部初始位置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3.局部接續(xù)位置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4.局部接續(xù)位置使用局部初始指稱表達。其中1、3是常見的、符合指稱分布一般規(guī)律的無標記組合方式;2、4是非常規(guī)的有標記組合方式,可幫助指稱使用者完成特定的語用功能和人際功能。限于篇幅,本文只對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的選擇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和梳理。
三、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的選擇
會話局部初始位置上一般會使用專名和有定描述語,這是早已達成的共識(如:Fox,1987;Huang,2000;馬文,2007)。然而這一結(jié)論太籠統(tǒng),比如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到底各占多大比例?有什么具體形式?除了專名和有定描述語以外,無定描述語以及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零成分、代詞、指示詞語)的使用情況又是如何?它們雖然不屬于局部初始位置主要的指稱表達選擇對象,可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且具有專名和有定描述語不能實現(xiàn)的語用或人際功能,因此,對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的選擇與分布情況應(yīng)該作客觀、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和梳理。基于此,我們把搜集到的276個漢語會話局部初始位置所使用的指稱表達一一標記并進行了統(tǒng)計分類,結(jié)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專名在局部初始位置上使用最多(153個,占55.4%),其次為有定描述語(42個,占15.2%),第三位是指示詞語(23個,占8.3%),與指示詞語不相上下的是代詞(19個,占6.9%),使用較少的有專名+有定描述語(4個,占1.5%)、有定描述語+專名(5個,占1.8%)、零成分(6個,占2.2%)、描述修飾性專名(7個,占2.5%)、無定描述語(8個,占2.9%)、專名內(nèi)嵌式有定描述語(9個,占3.3%);局部初始指稱表達有228個,占82.6%,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有48個,占17.4%;單用的指稱表達有251個,占90.9%,并列使用的指稱表達有25個,占9.1%。
這說明局部初始位置上的指稱表達使用情況具有專名和有定描述語為主而且專名優(yōu)先、指稱表達單用優(yōu)先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又呈現(xiàn)出紛繁復雜的多樣性特點。下面逐一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究。
(一)局部初始位置選擇局部初始指稱表達
在會話中,說話人在指稱某一實體時,總是要對這一實體在聽話人認知心理中的可及性地位進行判斷,然后選擇能夠幫助聽話人順利實現(xiàn)指稱理解的指稱表達。具體來說,可及性地位高時,選擇高可及性標示語(如零成分、代詞、指示詞語);可及性地位低時,選擇低可及性標示語(如專名、有定描述語)。而在會話初始位置,由于指稱表達被初次引入,指稱實體對于聽話人來說,一般處于較低的可及性地位,因此,說話人會選擇信息量較大的可識別性指稱表達,即初始指稱表達(在我們的語料中占82.6%),激活聽話人的相關(guān)記憶,促進成功交際。專名和有定描述語是其中主要的指稱表達,因為專名是濃縮了大腦記憶、固化的指稱表達,能夠直接激活聽話人記憶中的所指實體;有定描述語能通過其語義內(nèi)容、特征、關(guān)系等幫助聽話人在記憶中搜索到所指對象(馬文,2007)。另外,也存在不少專名和描述語共現(xiàn)以及選擇無定描述語的現(xiàn)象。
1.選擇專名endprint
專名是一種普遍使用的、無標記的、最常規(guī)的指稱表達,它與有定描述語都是可識別型指稱表達,在兩者都可以使用的情況下,優(yōu)先使用專名(Schegloff,1996)。這是因為專名是一種已經(jīng)固化在人們大腦中的指稱表達方式,形式簡約,可以避開復雜的概念語義網(wǎng)絡(luò)和所指實體建立直接聯(lián)系,便于聽話人在記憶和相關(guān)知識中搜索并提取所指實體,實現(xiàn)成功交際。如例(1)中,在會話局部初始位置李老師直接用專名“許杰”(文中局部初始指稱表達均用加粗字體表示)進行指稱,沒有引起任何指稱阻礙。
(1)李老師:讓許杰來趟辦公室,我有事找他。
班長:好的,老師。
2.選擇有定描述語
有定描述語和專名一樣,都是信息量較大的指稱表達,其中專名是一種更加固化的、濃縮了人們記憶與相關(guān)知識的指稱表達,能夠幫助聽話人更加容易地與所指實體直接建立聯(lián)系(激活存儲在記憶中的所指實體);而有定描述語可以通過其包含的豐富信息(如語義內(nèi)容、事物特征、相互關(guān)系等)幫助聽話人搜索到存儲在記憶中的所指對象(馬文,2007)。有定描述語一般出現(xiàn)在以下四種情況中:
第一,說話人不知道或很難想起所指實體的名字。如例(2)是母子間的對話,媽媽詢問兒子的玩具小汽車是誰給買的,兒子由于不知道購買者的名字,而使用了一個有定描述語“那天來咱家的姐姐”進行指稱,媽媽根據(jù)其蘊含的所指對象的特征,從自己的記憶中成功搜尋到所指對象“小美”,并在自己的話輪中進行了替換。
(2)媽媽:康康,是誰給你買的小汽車(玩具)?
康康:就是那天來咱家的姐姐給我買的。
媽媽:噢,是小美姐姐買的。
第二,用于特定的文化或語境中。有定描述語,特別是關(guān)系型描述語(如“你爸爸、她姑姑”等),一方面能夠使聽話人更直接地在大腦中搜索到所指對象;另一方面,能夠傳達出說話人與所指對象間特殊的人際關(guān)系(比如親密、疏遠)或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評價(如喜歡、討厭等)。如例(3)中丁蘭用“孩子的奶奶”指稱自己的婆婆,很容易使聽話人張曉麗達到指稱理解。
(3)張曉麗:昨天晚上你家電話怎么老占線?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打通。
丁蘭:噢,可能是和孩子的奶奶打電話。
第三,說話人雖然知道所指對象的名字,但認為沒必要告訴聽話人,或認為聽話人不知道或不可推測這一名字。如例(4)中老王認為沒必要告訴老張他同學孩子的名字,再說老張也不知道他同學孩子的名字,所以用了有定描述語“我同學的孩子”來指稱第三方,使聽話人老張很容易與所指對象形成直接關(guān)聯(lián),實現(xiàn)了指稱理解。
(4)老張:老王,急急忙忙干啥去?
老王:我同學的孩子從青島過來,我到車站接他去,車快到站了。
老張:噢,那你快點兒吧。
第四,在專名和有定描述語都能被聽話人理解的情況下,說話人故意使用有定描述語作為替換式指稱表達,來傳遞特殊的社交或人際交往信息(如喜歡、尊敬、自豪、親密、怨恨、批評等)(Stivers,2007)。如例(5)中宋老師顯然知道劉老師女兒的名字叫倩倩,而當宋老師詢問字是誰寫的,并夸贊寫得漂亮時,劉老師在局部初始位置故意用有定描述語“我家寶貝”而不是專名“倩倩”指稱自己的女兒,表達了媽媽為女兒感到自豪的情感。很明顯,這是使用專名所無法實現(xiàn)的語用功能和人際功能。
(5)宋老師:這字是誰寫的?真漂亮!
劉老師:漂亮吧?我家寶貝寫的唄。
宋老師:倩倩?一點也不像二年級孩子寫的。
3.專名和描述語共現(xiàn)
在局部初始位置,專名和有定描述語除了單用外,還經(jīng)常共現(xiàn)。具體來說,主要有專名內(nèi)嵌式有定描述語、描述修飾性專名、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并列使用三種類型(馬文,2007)。三種共現(xiàn)類型反映了指稱使用者不同的認知方式,傳遞了不同的人際互動信息。其實前兩種共現(xiàn)類型分別屬于有定描述語和形式復雜的專名,只不過與前面所探討的單用的有定描述語和專名在所實現(xiàn)的語用功能上有所不同。
1)專名內(nèi)嵌式有定描述語
例(6)中的指稱表達屬于專名內(nèi)嵌式有定描述語,本質(zhì)上還是有定描述語,只不過內(nèi)嵌的專名起到幫助確立指稱的作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常見的情況,內(nèi)嵌的專名以所有格的形式出現(xiàn)或表達所屬關(guān)系(如“張華的叔叔”),這一專名一般是談話雙方共知的,所以可以幫助聽話人實現(xiàn)指稱理解。如例(6)中,尹老師用“李偉的媽媽”進行指稱,顯然是因為交際雙方都知道李偉,聽話人王阿姨的反應(yīng)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交際是成功的。另一種情況是內(nèi)嵌的專名起到區(qū)分其他實體的特定標記的作用,能夠使指稱更加具體化、清晰化,避免指稱不明(如“我小敏姑姑”)。
(6)尹老師:已經(jīng)放學很長時間了,李偉的媽媽怎么還沒來?
王阿姨:她可能是有事。我給她打電話說一聲,孩子我一起接著吧。
2)描述修飾性專名
例(7)屬于描述修飾性專名,本質(zhì)上是形式復雜的專名,由專名和依附于它的修飾性成分組成,中間沒有間隔,后者可以位于前者的前面或后面。描述成分有時起到擴大專名信息的作用,使指稱對象更具體。
有時描述修飾性專名還能傳遞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評價或其他人際意義(如“那位風流倜儻的馬云飛”)。如例(7),說話人用“那個討厭的丁子涵”進行指稱,傳達出了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厭惡、不喜歡,也表達了說話人自己不高興的心情。
(7)媽媽:孩子,衣服怎么成這樣了?
兒子:都是那個討厭的丁子涵干的,他在我后面,老是用鉛筆畫我衣服,煩死了!
媽媽:你應(yīng)該告訴他這樣做不好,你不喜歡。
3)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并列
例(8)和(9)屬于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并列的情況,有兩種形式:一是有定描述語+專名,中間不停頓,有定描述語起到主要指稱確定的作用,而專名只起到補充信息或固化指稱的作用(如“我姐姐小麗”),如例(8),有定描述語“我外甥”承擔主要指稱任務(wù),“曉偉”只起到補充說明、固化指稱的作用,說明“我的外甥”叫“曉偉”。二是專名+有定描述語,中間一般會有停頓,聽話人單靠專名不能順利完成指稱理解,于是說話人稍作停頓后,用有定描述語進行修正,也就是說,專名和有定描述語是待修正語與修正語的關(guān)系。如例(9)中,三天前,妻子已經(jīng)告訴過丈夫小琴要和他們一起吃飯的事情,可因時間距離較遠,考慮到丈夫可能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所以她先發(fā)出“小琴”后,覺得不夠清晰,稍微停頓后馬上發(fā)出“我同學”加以補充、修正,幫助聽話人完成指稱理解。endprint
(8)王老師:張老師,你家誰在北外讀博士來著?
張老師:噢,我外甥曉偉,有事嗎?
王老師:沒什么事,只是問問。
(9)丈夫:今天晚上去哪吃飯?
妻子:古月清風(飯店),忘了?前天不是就定好了嗎?
丈夫:都有誰?
妻子:張老師一家,還有小琴,我同學。
4.選擇無定描述語
當交際雙方都不知道某一指稱對象或說話人認為該指稱對象是一個全新的、聽話人完全未知的實體時,說話人一般會使用無定描述語(如“一個誠實的人”)。無定描述語的使用說明所指對象對聽話人來說認知心理上是不可及的,聽話人要付出更多的認知努力才能實現(xiàn)指稱理解。比如例(10)中,在會話初始位置甲用無定描述語“(一)個假和尚”指稱所指實體,顯然甲不知道該實體的名字,該實體對乙來說認知心理上也是全新的、不可及的,但是通過“假和尚”以及緊接著的“騙錢的”這些信息,乙知道甲遇到了騙子,成功地實現(xiàn)了指稱理解,通過他的反應(yīng)也可以看出。
(10)甲:在超市門口遇到了個假和尚,騙錢的,氣死我了。
乙:這種騙子多的是,小心點兒,被騙了嗎?
甲:30元,不多,無所謂了,以后可要小心了。
(二)局部初始位置選擇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
如前文所述,在局部初始位置上,相對于局部初始指稱表達來說,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要少得多(在我們的語料中僅占17.4%),但是它們經(jīng)常用于實現(xiàn)初始指稱表達不能完成的語用功能和人際功能,是有標記的指稱表達方式,所以更應(yīng)引起重視。這種指稱表達主要有零成分、代詞、指示詞語三種,屬于高可及性標示語,一般用于說話人確定所指實體為聽話人已知或完全可猜測的情況,即用于所指實體對聽話人來說具有很高的可及性時。
1.選擇零成分
例(11)中,會話局部初始位置上使用了零成分,很明顯,說話人完全確定聽話人知道或能推斷出所指實體,從聽話人的回答也能看出達到了指稱理解,并且表達了說話人那種因“兒子吃飯慢,快遲到了”而感到焦急的心情。
(11)丈夫:?還沒吃完嗎?
妻子:還沒呢。孩子,快吃,要不就遲到了。
兒子:馬上就吃完,還有一口了。
2.選擇代詞
例(12)中,說話人用代詞“他們”指稱所指對象,因為她確信聽話人根據(jù)具體語境完全能夠?qū)崿F(xiàn)指稱理解,聽話人的反應(yīng)也證明了這一點。具體來說,當前的語境信息是“下午會就開完了”,而且妻子知道丈夫這幾天在主持一個學術(shù)會議,只有等專家離開后他們才能去青島,據(jù)此可推斷妻子用“他們”來指稱參加會議的專家,丈夫的回答證明他順利地完成了指稱理解,達到了交際目的。
(12)丈夫:今天下午會就開完了,咱明天就去青島。
妻子:他們今天就走嗎?
丈夫:是的,晚上7點的火車。
3.選擇指示詞語
例(13)中,學生甲在向?qū)W生乙講述在路上遇見追求她的男生的事情,而且學生乙之前就知道有個男生追求學生甲很長時間了,所以當學生甲用指示詞語“那個人”指稱所指實體時,學生乙很順利地實現(xiàn)了指稱理解。因為說話人認為所指實體對聽話人來說具有較高的可及性,所以使用了較高可及性標示語——指示詞語進行指稱,學生乙的回答也驗證了學生甲的猜測。另外,指示詞語“那個人”也傳達出說話人對所指實體的不喜歡,實現(xiàn)了特定的語用功能和人際功能。
(13)學生甲:剛才回宿舍的路上又碰見那個人了,沒搭理他。
學生乙:這人真是的,還沒死心啊。
學生甲:怎么辦啊,幫我出出主意唄。
四、結(jié)語
會話語篇中指稱表達的選擇是一個涉及具體情境、交際雙方知識水平與認知心理等因素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交際雙方不斷洽商和調(diào)整各自的認知方式和理解習慣,直至選擇一個能夠使雙方成功交際的指稱表達。會話局部初始位置指稱表達的選擇在這一過程中表現(xiàn)出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
1.會話局部初始位置的指稱選擇以局部初始指稱表達為主,具體來說以專名和有定描述語單用為主(70.6%),其中又以專名優(yōu)先(55.4%),符合指稱選擇的可識別性優(yōu)選原則(Sacks&Schegloff,1979)。
2.在會話局部初始位置,說話人使用局部接續(xù)指稱表達(有時也使用局部初始指稱表達),實現(xiàn)特定的語用與人際功能。
3.所指實體在聽話人認知心理中的可及性地位是局部初始位置指稱選擇的主要制約因素。可及性地位高,選擇高可及性標示語(如零成分、代詞和指示詞語);可及性地位低,則選擇低可及性標示語(如專名、有定描述語)。
4.局部初始位置上絕大多數(shù)為單用的指稱表達(90.9%),只有極少數(shù)共現(xiàn)的指稱表達(9.1%),這符合指稱選擇的最小化優(yōu)選原則(Sacks&Schegloff,1979)。
總之,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實際語料,對局部初始位置上指稱表達的選擇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細致的分析與研究。當然,會話局部初始位置上的指稱選擇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關(guān)于這一課題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系統(tǒng)、細致的研究與探索,因此后續(xù)的研究中應(yīng)該進一步擴大語料的范圍、種類,也可以進行不同種類語料間的對比研究,如英漢對比、不同區(qū)域?qū)Ρ龋ㄈ绯青l(xiāng)對比)、不同年齡段對比等。
參考文獻:
[1]Ariel,M.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M].London:Routledge,1990.
[2]Fox,B.A.Discourse Structure and Anaphora:Written and Conversational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endprint
[3]Golato,A.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Sequential Organization[M].NY:Mouton de Gruyter,2004.
[4]Huang,Y.Discourse Anaphora:Four Theoretical Model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0,(32):151-176.
[5]Sacks,H.&E.A.Schegloff.Two Pre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ference to Persons in Convers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A].In G.Psathas(ed.).Everyday Language: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C].New York:Irvington,1979:15-21.
[6]Schegloff,E.A.Practices for Referring to Persons in
Talk-in-interaction:A Partial Sketch of Systematics[A].In B.A.Fox(ed.).Studies in Anaphora[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6:437-485.
[7]Stivers,T.Alternative Recognitionals in Person Reference[A].In N.J.Enfield&T.Stivers(eds.).Person Reference in Interaction:Linguistic,Cultural,and Social Perspective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73-96.
[8]姜秀娟.論會話語篇中人稱指代語的優(yōu)選原則[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41-45.
[9]馬文.會話篇章中指稱表達的選擇與闡釋[J].外國語,2004,(5):34-40.
[10]馬文.會話語篇中指稱阻礙的產(chǎn)生與修正[J].外語學刊,2006,(1):50-58.
[11]馬文.會話局部初始位置的指稱表達選擇——專名還是有定描述語?[J].現(xiàn)代外語,2007,(4):349-358.
(姜秀娟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 100089;山東日照 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 2768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