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①記
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②。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③,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④,地搜勝概,物無遁形⑤。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dǎo)和納粹,暢人血?dú)?。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fēng)泠泠,可以蠲煩析酲⑥,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⑦又潺湲潔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⑧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復(fù)湖,易為形勝。先是領(lǐng)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fēng)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
(選自《白居易集》)
【注釋】
①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飛來峰下。
②為甲:數(shù)第一。
③倍尋: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倍尋,兩尋,合古尺一丈六尺。
④撮奇得要:撮奇,聚集奇景。得要,獲得要領(lǐng)。
⑤物無遁形:謂在亭上看靈隱景物,一覽無遺。物,指景物。遁形,隱藏形態(tài),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見。
⑥蠲煩析酲:消解煩惱,解除酒困。
⑦矧:況且。
⑧盥:澆水洗手。
【賞析】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處山水勝跡,位于靈隱寺前、飛來峰下。唐時(shí)亭在水中,宋代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閘蓄水排洪,“冷泉放閘”成為古代靈隱寺的著名景觀之一。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曾出上聯(lián):“泉從何時(shí)冷起?峰自何處飛來?”清末大學(xué)者俞樾對得巧妙:“泉從冷時(shí)冷起,峰自飛處飛來!”一時(shí)成為美談。
這篇《冷泉亭記》是唐代文學(xué)家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作于長慶三年秋杭州刺史任上。文章第一段用逐層遞進(jìn)的寫法,介紹冷泉亭景色為杭州、為靈隱之最,用筆工整。第二段是重點(diǎn),作者舉春夏兩季和“坐而玩之者”“臥而狎之者”為例,連用四個(gè)“可”字,說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給人“潛利陰益”之多,點(diǎn)明其“最余杭而甲靈隱”的原因。這一段寫得文質(zhì)兼美,用詞簡潔,修辭手法豐富,句式散整結(jié)合,節(jié)奏鏗鏘,讀來朗朗上口。綜觀全段,寫亭層次鮮明,耐人品味。最后一段,則補(bǔ)充說明了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
【參考譯文】
東南地區(qū)的山水勝景,余杭郡的最優(yōu)。在郡里,靈隱寺最突出。寺廟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靈隱山下面,石門澗中央,靈隱寺西南角。它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寬度不到一丈,但是集中了最奇麗的景色,包羅了所有的美景,沒有什么景物可以隱藏的。
春天,我愛它草香薰薰,林木欣欣,在這里可以吐納于清新的空氣中,令人氣血舒暢。夏夜,我愛它泉水輕流,清風(fēng)涼爽,在這里可以消解煩惱,解除酒困,令人心曠神怡。山上的樹林是亭子的大傘,四周的巖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間,水漫到亭階之上。你坐著玩賞,可用床下的清泉洗腳;你臥著玩賞,可在枕上垂竿釣魚。況且又加上澗水潺潺,潔凈、清冽而柔滑動(dòng)人。不論你是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門中人,你看到的聽到的邪惡門道,你想著的要說的骯臟話語,不待那清泉洗滌,見了這里的景致就會(huì)全部消亡。這種無形中獲得的益處,哪能說得完呢!所以我說冷泉亭是余杭郡最優(yōu)美的地方、靈隱寺第一等的去處啊!
余杭郡從郡城到四郊,山連山、湖連湖,有極多風(fēng)景秀美的地方。過去在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虛白亭,仆射韓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觀風(fēng)亭,給事盧元輔筑見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這個(gè)冷泉亭。這樣一來五亭相互可以望見,像五個(gè)手指并列一樣。可以說全郡的美景都在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經(jīng)修筑完畢了。后來主持郡政的人,即使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現(xiàn)在繼任杭州刺史,只能記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