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云
雙鐵尺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短兵器,主要用于格擋對方的刀劍,也可攻擊對方的身體。其發(fā)源于何時?形制是怎樣的?請看——
雙鐵尺的起源
雙鐵尺是我國的傳統(tǒng)短兵器之一,因使用者左、右手各握持一把,故稱為雙鐵尺。其由我國十八般兵器之一——锏演變而成。锏的護手平直,而鐵尺的護手兩端延長,呈彎曲狀,格擋對方刀劍的作用更加有效。锏長度較長,通常為1.2m,質量較重,非力大之人不能使用。而鐵尺尺寸較小,質量輕,每把鐵尺全長約為50cm,質量0.4kg,易于攜帶,可暗藏于腰間。
因雙鐵尺在使用過程中具有點擊對方穴位的用法,故也稱為“點穴尺”。又因其外形與古代擱置毛筆的石制、玉制筆架相似,也稱為“筆架叉”。
雙鐵尺在唐代就已經出現(xiàn),多為彪悍的武將使用,也是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其后流入民間,成為防身兵器。至今,雙鐵尺作為習武者的武術器械,在廣東客家、海陸豐、福建客家、川渝、湖南株洲等地區(qū)比較流行。
2013年4月,在湖南新化縣舉辦的武術比賽中,習武者表演梅山鐵尺套路
以流傳株洲地區(qū)的鐵尺為例,其由清朝少林寺僧人雷明光所創(chuàng)。雷明光祖籍河南,年青時因反清復明失敗,入少林寺削發(fā)為僧,后潛心研究南北諸家武功,取武術名家器械之精華而創(chuàng)編鐵尺功,自此苦練日久,造詣頗深。隨后,鐵尺功被列入少林看家功法之一,僧人不得輕易使出。少林寺遭劫后,鐵尺功傳人鐘金彪逃到湖南醴陵日月寺定居授徒,鐵尺功便在株洲地區(qū)流傳起來。
雙鐵尺傳承與流行
鐵尺功在我國各武術流派中逐漸傳承演進,目前已經形成多種鐵尺功套路。雖然各武術流派均有自創(chuàng)的鐵尺功套路,打法不盡相同,但無論哪一種武術流派,其鐵尺功的風格特點都是內練氣,外練力,以意領先,以氣催力,剛柔相濟,發(fā)勁勇猛,氣勢逼人;攻守兼?zhèn)?,步法穩(wěn)健,避實擊虛,手隨心轉,法從手出;進退自如,簡樸多變,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合為一體,以劈、挑、點、刺、采、挒、掃、鉤、崩、擊、穿、叉等10多個動作為特點。整個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緊湊,使用靈活,起落大方。既有內家纏繞之柔,又有外家點、捅、劈、崩之剛。
聞名遐邇的梅山武術起源于湖南新化縣,是中國武術中歷史最為悠久,對古傳武術功法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優(yōu)秀武術拳種流派之一。宋末元初,以黑虎教為旗號,梅山武術流派正式創(chuàng)建,流傳至今。梅山武術在保留實用性的基礎上,也生發(fā)出具有觀賞性的民間藝術型技藝,鐵耙、鐵尺、齊眉棍及日常生活用具條凳、方桌、長煙袋、雨傘等都是其武術器械。梅山武術流派使用的鐵尺被稱為梅山鐵尺,梅山鐵尺的武術套路很多,有金剛練氣、倒騎毛驢、穿云撥霧、童子拜佛、餓鷹尋食、宿鳥投林、葉底藏花、雙蛇出洞、張飛擂鼓、鯉魚板子、雙豬奔糟、撥霧觀天、雙龍入海、大鵬展翅、懷內藏釙等諸多招式。
重慶市榮昌區(qū)的青少年正在習練蘇門鐵尺,蘇門鐵尺是流行于川渝地區(qū)的蘇家拳門派使用的一種武術器械
1992年,新化縣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榮譽稱號。從2000年開始,新化縣政府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全縣開展梅山武術比賽、武術培訓班和“全民健身日”活動。全縣有50個鄉(xiāng)鎮(zhèn)成立了武術輔導站,大大普及了群眾武術,全縣城鄉(xiāng)的大多數(shù)男女老少都會三招兩式。2009年,新化梅山武術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梅山武術在湖南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因為對中華傳統(tǒng)武術的突出貢獻,新化梅山武術杰出傳承人晏西征當選中國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梅山武術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流行于川渝地區(qū)的蘇家拳是我國著名的武術門派拳種之一,該拳門派習武者使用的武術器械就包括雙鐵尺,被稱為蘇門鐵尺。習練蘇門鐵尺的基本功要求,主要是練好手腕的靈活性、柔韌性以及腕部、臂部的威猛剛力。蘇家拳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間(約公元1506年),由河南著名武師舒(蘇)裁縫,傳四川蘇金財、蘇金祥兄弟,兄弟兩刻苦練習,苦心鉆研,并加以改進,創(chuàng)立了蘇家拳。清朝末年在重慶市榮昌區(qū)居住的彭孝心,字德水,在家排行老六,外號彭水老六,其學得蘇家拳帶回榮昌,后通過武考取得武舉人,并在榮昌一帶教授蘇家拳,盛及一時。蘇家拳后經多代傳承,流傳至今。
昆侖拳也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拳術,據(jù)傳源自昆侖山,故名昆侖拳。其傳人為五臺山一長老,佛號日冠。日冠之徒佛號智原,智原授徒同義,同義晚年還俗,恢復原名羅洪德。他是河北易縣人,受聘于馮玉祥部辦武術學堂。蘇家拳后經多代傳承,也流傳至今。昆侖拳的器械套路有槍、單刀、春秋刀、板凳、劍、戟、勾鐮槍、連棍、龍鳳棍、匕首、耙頭、九節(jié)鞭、雙刀、鐵尺等。
日本十手的后端設有一個圓環(huán),用于系穿裝飾繩
李家拳是廣東省的傳統(tǒng)拳術,屬于南拳流派之一。相傳為少林寺僧人李錫開所創(chuàng),后經廣東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礎上改進所成。其器械套路主要有單頭棍、單雙夾棍、中攔棍、長龍棍、南雙刀、單刀、雙鐵尺、鈀頭、魯針、沙刀、春秋大刀、纓槍、雙匕首、散手扇、三節(jié)鞭、條凳等。對練套路主要有鐵尺對魯針、鈀頭對單刀藤盾、沙刀對單刀藤盾、纓槍對鐵尺鞭、魯針對鐵尺藤盾、條凳對雙頭棍、拳對練、棍對練、空手奪雙刀等。
在每年春節(jié)期間,廣東省海陸豐地區(qū)均舉辦舞獅盛會,舞獅班往往與各門各派的拳術有關,并且各個門派都設有武館。這些武館的館名也是各個舞獅班的名號。舞獅完畢后便由徒弟們表演自家門派的武術套路,即拳術套路、刀套路、棍套路、鐵尺套路、雙刀套路、盾牌套路等武術節(jié)目。徒弟們武術套路演畢,師父就出來“煞拳尾”,這便是舞獅班的頭牌、壓軸人物。師父一出來,全場會報以敬佩的目光,因為師父使的拳術最能代表本門派。之后,便是最精彩的“盤五彩”?!氨P五彩”,即是短刀對藤牌,藤牌對槍,空手對刀,空手對槍,空手對鐵尺,空手對短刀,拳對拳等。從對打到混打,表演達到最高潮,這時候刀棍聲、號角聲、鞭炮、喝彩聲交織在一起,為寧靜的鄉(xiāng)村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由于過去廣大農村在農忙之余,沒有什么業(yè)余文化活動,這是農村廣大群眾練武出獅的原因之一,一般是一個鄉(xiāng)村有一個獅班,一個獅班設有一名師父作為領隊,其余為徒弟,一般有20~30人。獅班的師父也是平時教館的師父,徒弟都對這位師父非常崇拜。
可見,舞獅在海陸豐的歷史淵源與各門各派的拳術共生共榮,緊密相連,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時期。舞獅自明朝傳入海陸豐后,就與拳術一起經歷了幾個發(fā)展階段,直到民國進入最鼎盛時期。幾乎每個比較大的村莊都有一個舞獅班和武館,這對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促進武術文化在海陸豐地區(qū)的繁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雙鐵尺的形制特點
雖然各武術流派使用的雙鐵尺長短有異,但在形狀上卻大同小異,并且雙鐵尺的兩把鐵尺的外形完全相同。鐵尺的外形類似于三指鐵叉,但它的中叉長度較長,左右叉較短,而三指鐵叉的中叉與左、右叉的長度基本等長。
在清朝、民國時期,我國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qū)(含香港)的警察常常配備一種鐵尺,但這種鐵尺兩側的指叉被取消,其外形與現(xiàn)今的警棍類似。
鐵尺主要由尺身(中叉)、尺叉(側叉)、尺柄組成。
尺身(中叉)
尺身位于鐵尺中間,外形是一條上細下粗的鐵柱,鐵柱不開刃,四面不內陷,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圓柱形等形狀。尺身頂端通常設計成以刺殺為主的尖頭或以點穴為主的圓頭。
尺叉(側叉)
尺叉設在尺身靠下部位置,兩條尺叉對稱分布于尺身兩側。尺叉的頂部設有尖刺,可刺擊對手。尺叉與尺身一體打造而成,堅固耐用。尺叉根部、靠近尺身的連接部構成凹陷,該凹陷多用于格擋時卡住對方的兵器,因此,此設計對付對方劈砍而來的刀劍有較大的優(yōu)勢。
尺柄
尺柄通常加工成便于握持的形狀,有些尺柄表面包覆皮革或防滑繩,有些尺柄的末端設有錘頭,用于錘擊對方。有些尺柄的末端未設錘頭,而是設有小圓環(huán),用于系掛裝飾繩。尺柄一般長約15cm,可正手持握,也可反手持握。
雙鐵尺在日本演進成十手
雙鐵尺于公元16世紀末傳至琉球國,琉球國人將雙鐵尺進行了簡化改進,將鐵尺上的側叉簡化為一個。其形制是一根長約50cm的鐵棒(中叉),在靠近尺柄處設有一個伸向前方的叉,可用來格擋刀劍的劈擊,也可用來生擒、擊昏捕獲對手。后來,日本吞并中國附屬國琉球,并將其改名為沖繩,這種簡化型鐵尺也隨之傳至日本。
簡化型的鐵尺,其日語寫作“じって”,根據(jù)這個日語讀音,漢語譯為“十手”或“實手”,以前者較為常用。十手是日本民眾比較喜愛的一種兵器,以“十手術”聞名的武術流派在日本有很多。至今,十手也多為練習空手道者使用。
公元17世紀,日本江戶幕府發(fā)布“禁兵令”,規(guī)定只有武士及其以上階層可以佩帶設有鋒刃的兵器,其他人不能佩帶。因而,從硫球引進的十手成為日本浪人及平民習武的極好選擇兵器之一。十手不設鋒刃,但威力不俗,而且可攻可守,因此應運而生成為當時日本浪人及平民常用的兵器。當?shù)孛癖姴粌H學習來自琉球的十手術,也學習使用例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等生活工具進行習武。十手在硫球空手道體系中系統(tǒng)性地演化并發(fā)展出特定的套路,成為硫球空手道的經典兵器。同時,漸有專門研究十手術的武學流派出現(xiàn),如“涉川流十手術”、“一角流十手術”等。另外,十手是“町奉行”(日本地方警察的稱謂)對付賊徒時所用的常備兵器,也是日本警棍的前身。
硫球空手道關于十手的習練重點,強調內練氣,外練力,以氣催力,剛柔相濟,發(fā)勁勇猛;攻守兼?zhèn)?,步法穩(wěn)健,進退自如,簡樸多變,要求手、眼、法、步、神、氣合為一體。其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緊湊,使用靈活。這與我國鐵尺的練習要訣基本相同。
自20世紀以來,十手又被稱為空手道短叉或浪人叉。目前,日本除了一些對十手術有專門研究的流派(如涉川流十手術、一角流十手術)以外,柳生流、無二流、鐵尺澀川流、石尊真石流、圣天一至流、四心多久間見日流等很多其他武道流派中也都有十手術的技法傳習。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