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明
什么是本能,什么是反本能?習以為常、安于現狀是本能;跳出舒服區(qū),打破習以為常,一點點改變自己就是反本能。
延遲享樂是反本能的重要表現。馬云創(chuàng)業(yè)之初放棄安穩(wěn)的教師職業(yè),卻為每月員工工資的發(fā)放而發(fā)愁,就是延遲享樂。許多來京的打工者,滿足于一份收入。因為安于現狀,他們來京十多年,收入卻無多大改觀。我的一位朋友不這么想,他說,這不是我來北京的初衷。
他認準注冊會計師是改變命運的一條路,花費5年時間拿下了這個會計行業(yè)的全國最高等級職稱證書。圈內人知道,拿到這張證書的概率極低,但他成功了。他說,5年內,無論多忙,當天定好的學習計劃必須完成。別人在玩樂時,他在看書;別人侃大山時,他在看書;別人周末睡懶覺時,他已起床看書。因為他知道,現在不吃苦,將來更痛苦。
他雖然延遲了享樂的時間,但他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延遲享樂,更能成功。有一個心理學經典實驗叫“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在10年之后得到的結論是:當初等到研究人員回來才吃糖的小孩,長大后更能自我激勵,擁有更強的抗挫能力;那些馬上吃掉糖的孩子則更易分心,缺乏動力,做事的規(guī)劃性較差。后來根據這個實驗,喬辛?迪?波少達與愛倫?辛格合著了《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提出成功就需要做到反本能。
我國針對反本能的研究可追溯到1920年。郭任遠,1898年生于廣東潮陽,1970年卒于香港。他是享譽世界的現代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美國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我國現代心理學拓荒者。1920年,他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系讀書時,最早提出了“反本能說”,曾震動整個歐美心理學界,推動了心理學向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獨立學科的轉變。
相比深奧的反本能理論,心理學研究與實踐者衛(wèi)藍則給予了操作層面的建議。他閱讀了300本以上的心理學和自我管理類書籍,查閱大量文獻,致力于心理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從而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
衛(wèi)藍對反本能有一套自己的解說: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著玩手機?因為我們有一個享樂的大腦(人的生物屬性本能);對癥下藥,改變很簡單,到適合的地方,做適合的事(反本能的具體做法);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再重蹈覆轍,就需要與本能做有效的對抗。
暢銷書《精進》作者采銅在很多年前就關注著衛(wèi)藍。他說,衛(wèi)藍的《反本能》建立在豐富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之上,針對每個人在自我提升和人際交往等方面迫切求援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建議。它是面向普通人的心理學書籍,很有參考和借鑒價值。
本書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反本能之自我提升。絕大多數人缺乏的不是戰(zhàn)勝慵懶和膽怯本能的勇氣,而是改變的技巧。這是走向卓越的關鍵。這部分通過五章內容,闡述了反本能并非多難的事,前提是你要反本能,你就能做到。作者從人本身具有的本能屬性入手,解答了反本能的具體做法,告訴你要成為有所成就的人并非難事。
第二部分是反本能之群體接觸。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但不一定能實現,有時甚至被誤解。那么,為什么別人會不理解我們?怎么做才能讓別人理解?我們該如何與別人更好地相處?
第三部分是反本能之社會洞見。簡言之就是讓你看到過去看不見的,說清想說的。我們每天面臨很多決策,但我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管控自己的每一個決策。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如何取舍、減少失誤?衛(wèi)藍說,對抗你的習以為常,就要“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