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必海++謝宏波
朱必海簡介:
朱必海,咸寧市通山縣西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今年60歲的他,1983年7月入黨,1984年9月?lián)未逯Р繒浿两瘢群髽s獲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咸寧市優(yōu)秀黨務(wù)工作者等榮譽。
西坑村座落在幕阜山中部的四面山下,洪港鎮(zhèn)南面,是一個邊遠偏僻的老區(qū)、山區(qū)、林區(qū)村。
1984年我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的是全村公路不通、信息不通、水電不通,教育衛(wèi)生更無從談起的的局面。當時全村8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灣中的3個自然灣、3個村民小組的60多戶300多人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chǎn)生活肩挑背馱的原始生活。村集體經(jīng)濟是一個空殼,全村人吃飽飯都難,想要自給自足都舉步維艱,碰上糧食欠收,更是只能靠國家救濟糧度日。
當時我父親剛?cè)ナ?,家里老母親勸我無數(shù)個日夜,不讓我當這個支書,只想我出外成龍成鳳。因為村里確實是太窮了,人不杰地不靈,工作搞不好,耽誤自己一輩子。然而,母親的勸導非但沒有勸退我,反激發(fā)出我誓要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勇氣,我毅然地接任村支書一職。
萬事開頭難,最難是思路!上任之初,我就與村“兩委”班子討論發(fā)展脫貧方案,決定必須排除萬難從修路、通電、辦學三件事做起!
“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雖然有優(yōu)質(zhì)竹木資源,苦于交通閉塞,無法形成經(jīng)濟效益?!敖愕軅z扛著一根楠竹,要翻過幾座大山,走上十幾公里,才換回來一袋鹽巴!”想要擺脫貧困,必須把資源運出去,讓財富流進來。西坑地處深山腹地,山高坡大,村里的竹木沒法運輸出去,村里又拿不出錢修路。橫亙在村頭的五座大山,讓貧困成為西坑人身上世代流傳的基因。經(jīng)過村“兩委”一班人反復(fù)討論,提出了找銀行貸款修路,路通了收費還貸的辦法。通過與銀行協(xié)商,成功貸款5萬元,買來雷管炸藥,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上陣,用了5年時間終于修通了這條長8.5公里的進村公路。修路那幾年的除夕夜我都在外面籌錢借款,沒吃過一次團圓飯。面對種種困難,我的心底始終回響著一句話:在困難時候共產(chǎn)黨員要自己證明自己。
路修通了,用電又成為首要問題。由于當時西坑沒有聯(lián)通電網(wǎng),村民們只能“白天揮鋤頭,晚上睡炕頭”,連打稻米都要挑到鎮(zhèn)上的加工廠。生活需要用電,生產(chǎn)更需要用電。由于西坑地處邊遠,連接電網(wǎng)投資大。為此,我?guī)ьI(lǐng)村“兩委”班子多方籌措,花了2年時間,與電力部門協(xié)商溝通,議定由西坑村出安裝費,電力部門出建設(shè)材料。前后共耗費4年時間,終于接通了電網(wǎng),從此西坑村民擺脫了“日落而息”的舊歷史,也能吃上家門口工廠里打出的稻米。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為了使村民擺脫世代貧困的思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我和班子成員商議必須著手解決困擾在村民們心頭的另一件老大難事問題——子女上學難!當時全村無一所正規(guī)完全小學,教學點都是借民屋讀書,適齡兒童入學率低,輟學多,師資低,學生成績差。1994年,我們多方籌資,在全村最好的位置選擇校址,征用10畝土地,當年投入近40萬元,用了三年時間建了一所有教學區(qū)、生活區(qū)、運動區(qū)、綠化區(qū),四區(qū)一體的完全寄宿完小,當年入學學生220人,入學率100%。
經(jīng)過30余年的篳路藍縷,2016年西坑村被評為“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全國第四批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如今的西坑村小康之路越走越寬,貧困的山溝溝徹底變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