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而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核心是推動教師的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的質量。一個名牌教師就是一個市場,也是一筆無形資產。全方位打造名師工程,對于不斷提升學校形象,提高教師素質,提高育人水平有著非常積極而且深遠的意義。
名師工程,是一所學校的“軟件”工程。這一“軟件”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其學術意識、研究能力、教育理念要超越一般教師;二是有從事教育改革實踐的主體精神,善于反思現實工作,勇于主動探索,具有改革的意識與行為;三是有教育教學的實績,工作受到學生、家長的歡迎和同行的肯定,教育教學效果經得起時間及多方檢驗;四是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輻射功能。只有四方面具備,名師的地位才能得以鞏固,名師的素質才能進一步提升,名師的影響才能進一步擴大。而這一切既離不開教師的理性反思和實踐改善,也離不開學校的有意栽培和摔打磨練。作為學校管理者,怎樣整合資源,“創(chuàng)名校、出名師、育名生”,形成“名師效應”呢?近年來,我校在打造“名師”實踐中,堅持推行“戴帽子”、“簽條子”、“壓擔子”、“結對子”、“出點子”五步曲,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戴帽子”。每一個教師都有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給教師們提供各種機會和舞臺,使他們看到自己也具備發(fā)展的潛力,從而激發(fā)工作熱情。學??梢越M織各方面專家通過深入教師課堂聽課等方式對教師進行教育會診,尋找最佳發(fā)展方案,并為優(yōu)秀教師建立業(yè)績檔案,使“名師”培養(yǎng)工作具有科學性。對于已經確定出的各學科骨干教師,學校及時給他們頒發(fā)榮譽證書,在全校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給他們頭上戴上“名師”的光環(huán)。
二、“簽條子”。管理實踐證明,當教師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后,就會產生一種干好工作的內驅力,從而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盲從性,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學校行政、教導處要及時針對教師的特點和專長,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成長發(fā)展計劃,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指明方向,并對他們的思想政治與職業(yè)道德、專業(yè)知識與學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改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使骨干教師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及職責義務。學校再通過與骨干教師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他們限期高效達到學校和個人的預期目標。
三、“壓擔子”。實踐出真知。對于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只有通過對骨干教師委以重任,讓他們深入教學第一線,承擔教改實驗任務,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朝“學者型”教師邁進,學校給他們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給他們提供外出考察、學習、進修的機會,給他們創(chuàng)設大膽工作、施展才華的舞臺。
四、“結對子”。即讓骨干教師與后進教師或新教師簽師約,建立一幫一互助小組,骨干教師深入幫扶對象課堂,從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教學藝術等方面作全面的指導,主動承擔學校師資培訓的任務,發(fā)揮他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骨干帶頭作用和示范輻射作用。
五、“出點子”。一是骨干教師對該學科每一節(jié)拿出來比賽或展示的課要進行全程指導,給執(zhí)教教師獻計獻策;二是骨干教師為學校的教學教研工作導好向,及時將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與教改動向傳達給全體教師;三是骨干教師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為辦學出謀劃策。學校對已命名的骨干教師實行動態(tài)管理,不定期對他們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記載、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記入業(yè)務檔案,學校每學年舉行一次骨干教師年度工作述職答辯,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骨干教師,則取消其資格,以此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競爭性和積極性。
打造好名師,管理好名師,發(fā)揮好名師的自身作用及輻射作用,讓骨干教師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形成骨干教師梯隊,從而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學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