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水與疊山,在園林要素中尤為密不可分。
荊浩《山水賦》有言:“山要回抱,水要縈回?!标悘闹芤苍谄洹墩f園》中寫道:“園林疊山理水,不能分割言之,亦不可以定式論之,山與水相輔相成,變化萬方。山無泉而若有,水無石而意存,自然高下,山水仿佛其中。”
文震亨將水石放在《長物志》的一卷中,論述了八種水,分別為廣池、小池、瀑布、鑿井、天泉、地泉、流水、丹泉。為了使水的靈性之美得以傳達(dá),他還提出一些園林理水值得留意之處,如廣池“愈廣愈勝,最廣者,中可置臺榭之屬”,“池旁植垂柳,忌桃杏間種”,“忌荷葉滿池,不見水色”;小池則“忌方、圓、八角諸式”。到了今天,《風(fēng)景園林美學(xué)》的作者呂忠義將水歸為六類:一為湖海,如杭州的西湖;二為池沼,如紫禁城御花園的水池;三為溪澗,如杭州西湖的九曲十八澗;四為泉源,如濟(jì)南趵突泉;五為淵潭,如昆明的寺觀園林黑龍?zhí)?;六為瀑布,在北方宮苑的避暑山莊可見到。
對于園林水源、設(shè)計以及理水的作用,各個時期的學(xué)者多有論述。明代的計成認(rèn)為尋找水源和洼地是確定水景位置的重要依據(jù)?!傲⒒染吭搭^,疏源之去留,察水之來歷”;“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而水的占地比例,他認(rèn)為:“約十畝之基,須開池者三?!辈⒂袌@林水景的唯美描述,如“清池涵月”“池塘倒影入鮫宮”“池荷香綰”?,F(xiàn)代的陳從周對水源的重要性則是這樣表述的:“園林之水,首在尋源,無源之水必成死水?!比绾卧趫@林有限的面積中,使水有“汪洋之概”?他強(qiáng)調(diào)要設(shè)計得法,一方面“池面利用不規(guī)則的平面,間列島嶼,上貫以小橋,使人望去不覺一覽無遺”;另一方面則要“留心曲岸水口的設(shè)計,故意做成許多灣頭,望之仿佛有許多源流,如是,則水來去無盡頭,有深壑藏幽之感。至于曲岸水口之利用蘆葦,雜以菰蒲,則更顯得隱約迷離,這要在較大的園林應(yīng)用才妙”。陳從周還分析了園林的水陸關(guān)系:“水之為陸之眼,陸多之地要保水;水多之區(qū)要疏水。因水成景,復(fù)利用水以改善環(huán)境與氣候。江村湖澤,荷塘菱沼,蟹籪漁莊,水上產(chǎn)物,不減良田,既增收入,又可點景?!币运脑靾@觀念,大園宜依水,小園重貼水,而最關(guān)鍵者在水位之高低。他以退思園和網(wǎng)師園為例:退思園于江南園林中獨辟蹊徑,具貼水園之特例。山、亭、館、廊、軒、榭等皆緊貼水面,園如浮水上。其與蘇州網(wǎng)師園諸景依水而筑者,予人以不同景觀,前者貼水,后者依水。所謂依水者,因假山與建筑物等皆環(huán)水而筑,唯與水之關(guān)系有高下遠(yuǎn)近之別,遂成貼水園與依水園兩種格局。
(整理: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