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離婚成為社會較為普遍的現象,離婚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伴隨著離婚案件的增多,為了規(guī)避房地產限購政策、享受低保、逃避債務等方面原因,夫妻之間假離婚的現象也愈來愈多。一些夫妻利用法律賦予的離婚自由權,通過假離婚謀取不當利益或規(guī)避責任,以達到自身的非法目的,而我國法律對假離婚行為的規(guī)制又存在著很大的空白。本文對假離婚進行明確的界定,分析了社會上假離婚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假離婚的效力,并提出了規(guī)制假離婚行為法律建議,以完善虛假離婚效力方面的法律意義空缺,杜絕假離婚現象,維護婚姻的神圣性。
關鍵詞:虛假婚姻;法律效力;規(guī)制方法;法律空缺
1 虛假離婚界定
“離婚是指配偶雙方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婚姻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離婚是婚姻法在保護公民的婚姻自由權的基礎上,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而假離婚是對此權利的濫用。
有學者認為,虛假離婚是夫妻一方或者雙方無離婚意思卻因雙方同謀或一方受另一方欺詐而作出離婚意思表示。包括通謀離婚和欺詐離婚。也有學者認為是指夫妻雙方或一方本無離婚的真實意思,雙方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通謀或單獨作出虛偽的離婚意思表示的行為,包括通謀虛假離婚與心意保留虛假離婚,不包含欺詐離婚。
而筆者認為,所謂的“假離婚”,其應與真離婚相對應。這里的真與假實際上是指當事人離婚意思表示的真實與虛假。“假離婚”是指當事人雙方或一方無離婚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意思表示不真實即為通謀離婚;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可能是一方心意保留并非真離婚而另一方離婚意思表示真實,也可能是一方真離婚,另一方受其欺詐離婚,其離婚意思表示不真實。所以,“假離婚”應當包括通謀離婚、欺詐離婚和心意保留離婚。
2 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
筆者認為對虛假離婚的效力既不能一概采取否定說,也不能一概采取肯定說,應區(qū)別不同具體情況:
2.1 欺詐離婚的效力
欺詐虛假離婚的效力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1)主體既未復婚亦未再婚。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9 條規(guī)定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在一年內只有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時才能變更或撤銷?;橐霎斒氯酥惺芷墼p的一方離婚后可以主張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無效、變更或撤銷。此外,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實際上就是婚姻當事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因而筆者認為除了使用上述規(guī)定外,還可以變通適用《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因此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可變更或撤銷的情形除了欺詐、脅迫外還應有其他情況,如顯失公平、重大誤解。至于離婚人身關系,原則上不予強制撤銷離婚登記,除非違嚴重違反程序性規(guī)定,并且雙方未與善意第三人再婚,此時被欺詐一方則可要求民政局撤銷離婚登記或在行政訴訟中請求法院撤銷離婚。
(2)一方真有離婚意圖而欺騙另一方,使之誤以為是假離婚,或者假離婚以后一方反悔不愿與原配偶復婚而與善意第三人再婚。這種情況下,基于對善意第三人婚姻自由權及其他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認定當事人再婚的效力,不再對虛假離婚做出無效宣告。而對于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可以比照第一點處理方式。
(3)配偶一方與第三方惡意通謀,使另一方配偶誤信為有利可圖的假離婚,而離婚后,原配偶遂與第三人再婚。這種情況下不存在善意第三人,則受欺詐的一方除可以比照第一點向法院請求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無效、撤銷或變更外,還可選擇向法院請求宣告離婚效力溯及至離婚之時消滅。
2.2 通謀虛假離婚效力
通謀虛假離婚的效力亦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1)主體既未復婚亦未再婚。我國《婚姻法》對假離婚的效力雖沒有直接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第31條給出了離婚應具備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其中實質要件指夫妻雙方應具備離婚合意,筆者認為,此處的離婚合意應采納“實質意思說”,即"夫妻永久解除婚姻關系的合意",在假離婚中,夫妻雙方做出通謀虛偽的意思表示,欠缺這種合意,所以假離婚應認定為無效。此時,離婚協議中所涉及的身份協議與財產協議均不具有法律效力。因虛假離婚合法權利受侵害的第三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離婚無效,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之上可以撤銷離婚登記,收回離婚證書,視為夫妻關系從未解除過。
主體離婚后又復婚。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不用對之前的假離婚行為作出無效宣告,這樣可以省卻法律強行恢復婚姻,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一是需要對之前的假離婚行為作出無效宣告。筆者認為后者更為合理。通?;橐霎斒氯说哪康囊呀涍_成,若是不對其假離婚行為宣告無效,那么這種情況下,假離婚期間婚姻當事人獲得的利益屬于合法有效財產,便給夫妻借此后果損及第三方利益找到了某種合法依據。
假離婚當事人背棄復婚協議而與原配偶以外的第三方再婚。假離婚雙方皆背棄復婚協議,與善意第三人再婚。這種情況下基于對善意第三人婚姻自由權及其他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認定當事人再婚的效力不再對虛假離婚做出無效宣告。但是如果假離婚損害了第三方權益的,應當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但此時離婚的人身關系并不能一并認定為無效。
3 對我國虛假離婚現象的法律規(guī)制建議
1.實行實質審查原則
在我國,對于協議離婚,民政局人員僅對離婚雙方僅需對離婚行為進行形式審查,即審核僅離婚相關證件及材料,確認無誤后將離婚證收回并向當事人發(fā)放離婚證。而對于法院調解制度,一般糾紛的最終解決取決于當事人雙方的自愿性, 調解只注重自愿而忽視合法性的審查絕非個案, 并且許多案件都是在訴前調解,幾乎不涉及查清事實的內容,這為通過訴訟調解的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目的提供了可能??傊?,離婚審核中程序法上的缺失為虛假離婚提供了便利,制造了機會。
筆者認為應對離婚進行實質審查,對離婚當事人進行談話了解其離婚的原因以及對顯失公平的離婚協議(如約定一方放棄所有財產并承擔一切債務)時,應注意查明當事人離婚是否另有目的,必要時可到實地調查核實。另外,應明確告知當事人離婚帶來的法律后果,以使當事人就是否離婚做出理性選擇。
2.建立離婚無效制度
我國1994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了虛假離婚的撤銷。但2003年的《婚姻登記條例》取消了這一規(guī)定,意味著法律上是不認可離婚登記被認定無效或可撤銷的。我國《婚姻法》在明確規(guī)定了結婚要件的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了違反結婚實質要件或形式要件而締結的婚姻為無效婚姻。但在登記離婚問題上,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了其構成要件的同時卻沒有對不滿足離婚要件的當事人違法登記離婚行為的法律后果做出規(guī)定。這就意味著,當事人對其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所實施的虛假離婚行為,不用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對于受損害或被欺騙的一方,法律顯然無法給予救濟與保護。這使得當事人對假離婚行為更加地無所顧忌。筆者認為這屬于法律意義上的空缺,因此對于該問題,可以類推適用結婚無效的規(guī)定,不宜適用部分可在立法中另行補充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 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2] 姚秋英.婚姻效力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3 .
[3] 劉耀東.虛假離婚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1(2).
[4] 王郁.淺析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J].法制與社會2009(3).
[5] 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頁。
[6] 姚秋英著:《婚姻效力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45-247 頁。
[7] 劉耀東:《虛假離婚若干法律問題研究》,載《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1 年第 2 期。
[8] 王郁:《淺析虛假離婚的法律效力》.載《法制與社會》2009 年第 3期
作者簡介
鄧小倫(1995-),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中南大學法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婚姻法。